绿色建筑发展及选用技术研究

时间:2022-07-21 08:37:07

绿色建筑发展及选用技术研究

摘要:发展绿色建筑是北京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问题和发展瓶颈。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对141个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进行了详细地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调研了79个具有普适性的、已获得标识的项目,总结出各类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频率,梳理出现阶段北京市建设绿色建筑项目适宜选用并推广的技术和策略,并为北京市绿色建筑项目的技术选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参考,以期对绿色建筑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选用技术;研究分析

1引言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还将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办公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力争在2020年底,将北京市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提升到25%。通过对北京市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进行整理、分析,本文梳理出现阶段北京建设绿色建筑项目适宜选用并推广的技术和策略,以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执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1)。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修编后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016年4月1日开始,实施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5)。截至2015年12月,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累计达141项(设计标识123项,运行标识18项),总建筑面积达1600.47万m2,其中公建项目87项,住宅项目53项,工业建筑1项。2015年当年,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共36项(设计标识33项,运行标识3项),总建筑面积达402.13万m2,其中公建项目30项,住宅项目6项。从北京市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且高星级项目数量逐年增长较明显。随着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必选项,虽然2015年的标识数量相对下降,但是实际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项目已大幅度增加,未来几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也将随之有较大的增长。在14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设计标识项目为123项,占总数的94.9%;运行标识项目为18项,占总数的5.1%。其中公建项目87项,占总数的61.7%;住宅项目53项,占总数的37.6%;工业建筑1项,总建筑面积1.4万m2(图1~3)。综合统计2008~2015年绿色建筑的比例构成:一星级总计18项,占比12.8%;二星级总计47项,占比33.3%;三星级总计76项,占比53.9%,三星级以上的高星级项目超过50%(图4)。北京市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如此之高,也反映出这些建筑在节地、节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从建筑类型来看:目前北京市绿色工业建筑项目较少,这与其城市发展策略密切相关,随着北京市对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的逐步推广,未来几年绿色工业建筑项目将会逐步增多。公建类项目中办公、商店、酒店、饭店、学校、改建项目以及其他类型建筑各占64.4%、13.8%、2.3%、1.1%、5.7%、5.7%、7%(图5)。2008~2015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居住类建筑项目中,一星级9项,占17%;二星级26项,占49%;三星级18项,占34%。其中,居住建筑中二星级占比例较大(图6)。2008~2015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87项公共类建筑项目中,一星级10项,占11.5%;二星级19项,占21.8%;三星级58项,占66.7%,公建建筑中三星级占比例超过60%(图7)。公建类建筑的三星级项目数量高于居住类建筑,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相关:一是高星级公建类项目主要为政府投资类项目和大型企业的相关项目,并且以办公类建筑为主,这类建筑的建设主体深入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已逐步将绿色建筑作为项目的主要建设方向;二是居住类建筑在绿色技术的选取和增量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和一些商品住房仍以绿色节能为导向,积极探索两者的平衡;三是绿色建筑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还不足,如果公众了解到他们平日关注的空调能效、节能照明、水循环利用等就是绿色建筑所关注的,他们平日追求的高舒适度生活、高质量生活环境也是绿色建筑所追求的,那么绿色居住建筑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高。

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

鉴于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特点,本文从北京市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141个项目中选取了79个绿色建筑项目(表1),这些项目具有可推广的普适性特点,通过对项目选取的绿色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适合北京市绿色建筑选用的技术。此次统计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1)为依据,对象为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北京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根据每个项目的自评估报告,统计了各个项目的达标项数,并以总项目个数为样本总数,对每个条文进行达标率分析,最后根据达标权重汇总,总结出了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项目适宜选用的达标条文(本文不做详细说明)。另外,此次调研还统计了达标条文中各个项目所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且汇总统计了适宜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以供参考(图8~13)。通过柱状图分析看出:达标率在70%~100%的指标居多,为必须采纳技术;其次为50%~70%的指标,为推荐选用技术,这些指标项属于广泛掌握和使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段;达标率在20%~50%的指标为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可选用的技术;0~20%的指标难度较大,属于较少选用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明显比目前常规或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设计标准高;另外,有些技术指标只适用于公共建筑,如屋顶绿化、排风热回收等,有些则只适用于居住建筑,如公共服务设施共享、节能照明等。这些达标率较低的个别技术都集中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这两类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明显的增量成本。这两个问题对建筑整体达到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和高节水水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提升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能力,必须综合、合理地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统筹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提升全市建筑的绿色化水平。

4绿色建筑选用技术分析

结合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水平,梳理出了现阶段北京市建设绿色建筑适宜选用并推广的技术及策略(表2):必须采纳技术约占28%;推荐选用技术约占45%;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可选用的技术约占16%;难度较大、较少选用的技术约占11%。

5总结

从绿色建筑选用技术分析表中可以看到,较少选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技术难度较大,增量成本较高,如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二是运行维护较难,行为约束较强,如垃圾分类收集。随着北京市建设水平的提升,绿色技术的提高,认识水平的加强,绿色建筑的技术应着重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尝试新材料、新技术,使技术更加成熟,成本相对下降;另一方面,让人们能够认识、熟悉绿色建筑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节能减排带来的经济性和绿色环保带来的健康等,鼓励他们的行为节能,并且加强物业管理,着重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用等方面,促使大家共同参与,让大家能切身感知绿色建筑。北京市目前已开始执行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5)。新版标准均引用了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从上述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分布来看,新版标准权重的引用比较符合目前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原则,每个项目的基本条件和建设情况不同,技术措施也不能统一要求,项目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本文希望通过对实施情况的技术总结分析,为北京市在推广绿建技术措施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作者:胡倩 宋思媛

上一篇: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及意义 下一篇: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