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初探

时间:2022-07-21 07:10:35

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初探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试图探讨农村初中大课间活动的背景、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应注意些什么。

关键词:大课间;背景;意义;有效开展

一、大课间活动提出的背景

2005年8月19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从教育功能和教育要求来看,大课间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载体,成为一门校本课程,不仅优化和开发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将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意义

(1)实施大课间体育课程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的具体举措。实验研究证明:大课间体育课程不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而且对调剂学生的学习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有特殊的功效。

(2)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者能在教育实践中找出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到实践活动外显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

而现代体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发挥学生喜爱新兴体育游戏的情感作用,利用同学间所见所闻相互传递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一定能在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1.积极构建“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

学校应充分挖掘教育因素,从健体、培德、养智、审美、社会适应等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对课间活动的运动及安全进行调控,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特点等条件,选择场地器材编排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切实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讲求实效。

2.努力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倡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利用地方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将趣味活动引入校园,融入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间时间,应既有传统项目,也有时尚运动,既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也有快乐体育项目,还有各种游戏活动,形式上,可将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这些活动内容对我们完善创编大课间校本研究教材起到很直接的效应。

3.以体育锻炼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大课间活动和社区趣味体育比赛活动,强调经常性、有序性、渗透性,在各类比赛活动中感受集体荣誉感,练就吃苦耐劳、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团结互助精神使德育的“润物细无声”。

四、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注意点

(1)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关键。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举措。

(2)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体现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要体现教育的艺术性,可以结合音乐,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3)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群众性和渗透性,要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群体性,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材施教,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以体促德、以体促智、以体促美、以体促心的目的,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长镇主编.体育教学论[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43—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蔡实验学校)

上一篇:利用分组关注差异 下一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