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组关注差异

时间:2022-04-12 01:45:38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一个班级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所组成,个体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组织教学。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难题,而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课改过程中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根据学生的性别不同,按男女分组教学

1.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慢慢成熟,此时男女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特点是:男生主要在速度、力量、耐力方面明显强于女生,而女生则在柔韧性、技巧性、平衡能力方面比男生更有优势。因此不用说运动的强度和难度不一样,就连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样分组教学,区别对待,才能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受益,才能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2.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目的性、选择性都有了加强,有意注意明显提高,意志的独立性、顽强性和自我控制力大大加强。但又有轻率、固执蛮干、易冲动的倾向,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在情感方面男女生往往相互自我表现又相互回避,不希望在异性面前出丑,这给双方都带来了心理压力,不敢大胆练习,不利于自尊心的发展。所以分组教学有利于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分析

体育教材中针对男女生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差别的,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男生注重发展肌肉力量及提高心肺功能,而女生则要从符合女生特点的锻炼入手,注重有节奏的运动,如舞蹈、健美操等。只有分组教学才能区别对待,才能让学生既吃饱又吃好。

二、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按水平分组教学

在体育课中,学生在运动水平、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和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前者感到意犹未尽,后者则感到难以逾越。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只强调统一要求,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或“畏学”的情绪。根据教材特点,可把学生按运动能力和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或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承受能力自由组合小组。教学过程中采用“能力分组”教学,教学内容因人而异,提出学习和练习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有序进行教学,我采用了课前预先分组和课间临时分组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当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时,就鼓励他们到较高程度的小组参加活动,这样做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练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生的需要不同,按兴趣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其教学效果往往也截然不同。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的学生都喜爱某一项体育活动而自愿参与学习,学习动机肯定是积极的。这样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不仅会全力配合,且易于完成学习领域中的五大目标,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尽情运动,自觉学习,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施分组教学

农村学校场地小,班额大,体育场地、设施存在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不争的事实。在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下,只有采取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洋”结合、以“土”为主的办法,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科学地设计、巧妙地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教学过程中多班上课相互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也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先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进度计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教研组统一协调安排交叉进行,同时,在教学中遵循一物多用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功能,从而达到小场地、大安排,小课堂、快节奏的效果。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积极参与,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夏季车辆自燃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农村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