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古代的影响力

时间:2022-07-21 06:49:42

文字在古代的影响力

《石鼓文》艺术特色

穿越千年岁月沧桑,石鼓石花斑驳朦胧,古厚之气更醇,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石鼓文》唐代出土后韩愈曾作《石鼓歌》赞美:“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唐张怀瓘《书断》中赞其“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列之为神品;苏轼在他的《石鼓歌》中说:“上迫轩颌相唯诺,下揖冰斯同筘鞧”,对《石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称《石鼓文》为“中国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并赞其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清吴昌硕对《石鼓》情有独钟,终生临习,独树一帜。《石鼓文》“先写而后刻,故较完整地保留了书写的笔意。”

较金文整饬,较秦小篆活泼,既含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体势雍容典雅,敦厚朴实,用笔线条浑圆饱满,心平气和,笔致圆润,线条自然纯厚,骨力雄强,圆润流畅,无明显粗细变化。石鼓文“布白均匀,左右相兼,开合有度,气势壮阔,雄浑古朴,规严肃整,气度非凡。结体四平八稳,对称呼应,古朴茂密,欹正相生。”

其行款十分工整,横竖间距大体整齐,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石鼓文虽然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但不同于金文过多的装饰,而显示出自然、质朴的艺术特征,呈现为一种新的风貌。石鼓文笔画匀整,结字严谨,用笔遒劲圆润,石鼓文和秦始皇统一后的秦小篆已十分接近。

体现了直与曲、刚与柔、雄与秀、收与敛,体现了体态的肃穆与线条的婉畅,达到了形式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石鼓文》字形结构仍有金文之遗貌。书风雍容静穆,朴茂雄强。用笔逆入,中锋行笔,收笔内提。线条粗细一致,匀圆对称。既含遒丽秀润之姿,又有雄浑高古之气。章法既有行又有列,总体感觉平实稳健、遒劲婉畅,混凝沉实,布白均匀,给人一种饱和肃穆而又活泼多姿的感觉。脱尽金文中字形大小错落的面目,与《虢季子白盘》、《墙盘》一脉相承。“篆书线条的的锤炼有三个境界:一要平稳;二要平稳中见畅达,即流动感、生命感;三是静气。”这三个境界石鼓文都有,十分难得。

受《石鼓文》影响的书家举要

在篆书书法中,《石鼓文》地位举足轻重。它具备了篆书的基本规范,又比刻石中的小篆古朴灵动、变化丰富,与商周金文相较,石鼓文字形较大,字数较多,笔画粗细一致,书风端庄凝重,比金文更便于临摹。学习小篆者也可以从石鼓文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收益。习篆书若自石鼓文上手,可以“上溯《虢季子白盘》、《秦公钟》,下开小篆。”

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书法家,无不崇尚《石鼓文》书体,特别是清代后期“碑学”兴盛,《石鼓文》书法影响更为空前广泛,篆书大师们莫不对它顶礼膜拜。受其影响者不知凡几,现举要列举如下:的李斯是第一位学习石鼓文成为篆书大家的。唐朝的李阳冰,也是从石鼓文中培育出来的小学生。山人朱耷(1626-1705),晚年书境渐老渐圆,独创秃笔书法,藏锋入笔,中锋运行,线条粗细一致,圆劲清逸,这与他精研石鼓文不无关系。其所临《石鼓文》,笔法上都用露锋起、收笔,中段以中锋运行,结构上左右上下伸展错落,虽不求厚重生辣,但别有灵动古雅之致,开后来对石鼓文书法“写意性”书写之先河。邓石如(1743-1805),在篆书取法上旁搜博取,他说:“余初以少温为归,久则审其利病。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文、《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阕》致其朴,《石鼓文》畅其致”。

黄易(1744-1802),作为文字学家的黄易,所临《石鼓文》无论在笔法、结构和空间上皆中规中矩,属工稳一路。不求厚重古拙,却具端庄婉转之态。杨沂孙(1813-1881),清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擅长篆书,初学石鼓文,结体严谨,字形方正,用笔凝静厚重,后参以西周金文笔意,于大小二篆融会贯通,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1844-1927),以石鼓文享誉书坛。那一手绝活,不知迷倒后世多少崇拜者。他通过常年临习石鼓文,锤炼出晚年炉火纯青的线条,灵活地应用于其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所谓“一鼓写破诸艺通”,筑起了艺术的高峰,终成一代大师。吴昌硕临习石鼓文是寻找风格转换契机的一个过程。他是借石鼓文的形式躯壳来丰满自己的血肉身躯。

清道人李瑞清(1867-1920)石鼓文书法注重呈现石刻的历史驳蚀感,以及石刻刻凿的厚重感。结构、空间和整体章法,与原鼓差距不大,但具有一定的“写意”性。王福庵(1880-1960)篆书致力于石鼓文,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不失古人心画,卓然成家,结体严谨秀逸,笔法轻灵不乏遒劲之美,风格雅隽、恬静、圆劲、端庄。

当代书画艺术家王个簃,诸刻之中独钟情于《石鼓文》临摹最久,得力亦最深,并参以吴昌硕先生笔法,直至晚年始大彻大悟,在书、画、印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综上所述,《石鼓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显赫,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而且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物价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千年沧桑。《石鼓文》的影响不可估量,它的影响是长久不衰的,无数研习书法的学子从这里出发,去开始他们漫长的书法篆刻艺术的求索道路。通过石鼓这扇门,坚定地走下去,必定可以直驱书法艺术的殿堂。

作者:郝永飞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立体构造城市旅游特色 下一篇:地名的辩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