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艺术范文

时间:2023-02-21 22:43:11

文字艺术

文字艺术范文第1篇

殷商时期,文字与图像出现了分化:一方面,用于祭祀、占卜的甲骨文发展为文字;另一方面,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因为具备了图案和浅浮雕的特征,而更多地被今天的人认为含有审美的因素。虽然二者有所区别,但不能忽视的是它们都具备“象形”的因素,并且携带有至今尚未完全破译的巨大信息量。如果还原当时的语境,饕餮纹能否被称为艺术,为了美的目的而存在,还是个未知数。换而言之,相对于“艺术”,饕餮纹更倾向于文字的性质,因为这种“兽面纹”承载了“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意义。

“依类象形,形声相益,孳乳而浸多(许慎《说文》)”,道出了中国文字是依“象形”而来,宗白华先生曾用“纯图画期,图画佐文字期与纯文字期”三阶段来阐释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文字与图像千丝万缕的联系,彰显它们着同宗同源的本质,这使得中国的文字游走于“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成为了艺术与语言工具的中间地带。

因为作者的性格、思想、情绪等个人信息会在书写时通过笔迹保存在文本中,六朝时期,随着一批如皇象、王羲之等重要文人士大夫从事艺术,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取得独立,象形文字――这种以信息的交流、沟通为第一要义的符号,逐渐被视为审美的对象。而到了两宋时期,当书法艺术高度成熟以后,文人将这其中的审美意趣带入到绘画艺术中时,这即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文人画”,历时元、明、清三代,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不仅在架上绘画中,在古代建筑中的梁、木建筑的结构中,甚至在属于表演艺术的戏曲中的“叠折儿”中――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 都可以看到这种由象形文字的所带来的审美趣味与思维方式。

如今,当“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类步入到“现代社会”后,我们发现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又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语境下产生了新的历史意义。

资本运作的全球化模式要求商业意图传达(产品认知)直接化、通俗化, 这就促使了“去文字化”的、超越地区性的、便于认知的“图像化语言”的生成。具有图像感的象形文字,为这种诉求提供了最直接的可能性。

早在1627年,法国人Jean Douet在《致国王:为地球上所有人的全球文字建议》中就提出:“中文有可能成为国际语言的模式”。模式,即中文这种以象形为识别根据的造字方式,他预感这种以象形为识别根据的模式有可能成为国际语言。

在中央美院教书期间,徐冰就对于文字、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末他移居美国,这又为他的创作增添了跨文化、跨语境的因素。徐冰认为,传统的文字与这个时代的需求越来越脱节,而今天是新一轮的象形文字的时期。便捷、有效和易掌握的诸多诉求以及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语言、文字发生转变。在徐冰的《天书》、《英文方块字》、《地书》、《文字写生》等诸多创作中,他尝试着将这些理论的构想变为现实的可能。

文字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徐冰;文字艺术;中国文字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103-02

徐冰的作品一直都和文字有很大的关联。徐冰早期的代表作有《析世鉴――天书》,20世纪90年代的《后约全书》、《蚕系列》、《新英文书法入门》、到后来的《地书》等。他的作品明显的是以书为主轴,是玩文字游戏。实际上《天书》这一标题并不是徐冰自己命名的,而是观众因为迷惑于这个作品的无法辨认的文字而起的,徐冰为自己的这个作品起的名字则是《析世鉴》,即“分辨世界的一面镜子” 。其中《天书》、《新英文书法》和《地书》是他自认为最重要的三部作品,有人说他的这三部作品像三部现代启示录一样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本该是人类交流的媒介,但在徐冰的眼里却成了世界荒谬性的典型表现,这是徐冰的成长经历所影响的。《天书》的创作背景是在当时中国文化界的那个特殊阶段,幼年时不识字的徐冰常在图书馆,但当他长大能读书时,“”爆发了,他下乡到北京的郊区成天写大字报。当他不识字的时候书多得不得了,可当他能读书时,就只有一本书可读了。1984 年,徐冰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这段时间他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大量的文化讨论,此时的他就像一个人饿了好久又吃了太多,他对所谓文化有一种厌恶。文化的讨论好像是一个运转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他觉得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没有一种合适的关系。当时的徐冰就觉得自己要写一本书来表达这种感觉,于是《天书》诞生了。整个人类文化活动中永远伴随的一种弊端,这弊端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也属不治之症,“天书”只能提示一种警觉。徐冰自己说:“《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从《天书》到《地书》,是一个从否定语言文字的价值到寻求无国界的沟通,徐冰的艺术始终围绕着语言文字符号与书籍的文化涵义而运行。

1994 年开始创作的《新英文书法入门》是当代艺术困境挤压出来的结果,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逃离。“没有办法”与真正的逃离不一样。这两件作品在文字上有内在联系但又截然不同。作品的样式是由于个人的兴趣和工作习惯所决定的。一件作品的可贵之处是认认真真地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并值得做的事情,不管是做什么。这套新的英文字型、规则,很快在世界的各展览空间得到了推广、传播。在慕尼黑和哥本哈根已经有了专门教这些书法字的教室,成排的课桌和众多的参与者,就像我国解放初期开展大规模群众扫盲运动的场面,学习者兴趣极高。人们也许是怀着一种好奇心理,但这比那种无病的“制作艺术”要有意思得多。

徐冰为什么会想到长期以文字的形式及概念来进行艺术创作?这要从徐冰的成长说起,徐冰生于一个传统的中国的家庭,从小父母亲就要求他练习书法,阅读中国古典书籍。小时候他经常在母亲工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玩,所以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书,使得他对书中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深厚情感。可以说,徐冰的《天书》正是由这个情感中发展而来,也可以说文字是徐冰成功的转化和投射在他童年记忆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徐冰也不断提到他对书的形式和文字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敏感,文字其实是一种材料和手段,是它对现有概念的一种质疑。他为什么用文字?因为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一个体现,对文字的改造就是对人类思维最本质的改造。用徐冰自己的话说:“自从人类想出了那些像画非画的文字,人们就开始生活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累,也就越来越搞不清楚地去想事情。”正是这个思想引导他,促使他用《天书》去摧毁中国的文字系统。从《天书》开始,徐冰把一个熟悉的文字系统变得陌生化。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毫无疑问是字的“字”,我们竟然连一个都不认识!这件“天书”所表现出的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解构,对汉字极富创造性的运用,深含讽喻性的功能处理,以及对手工劳作方式的文化反思,使这件作品在海内外艺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他的《新英文书法入门》把两种系统融合起来,几乎又创造了一个可以通行的文字系统。严格地讲,《新英文书法入门》不是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一套严格的字型设计。到后来的《地书》所表达的是他想打通所有文字的障碍,建立一套全人类通用的语言文字系统,实现“天下同文”的理想,表现出了他更大的野心。《地书》尝试建立的是一个语言文字的乌托邦符号――不论你是否受过教育,不论你说哪种语言,只要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阅读。这套“新的象形文字”的介绍,不是传统文字,而是图形文字。对此徐冰解释,所有文字都要经过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自己的图形文字还处在“甲骨文阶段”。徐冰希望《地书》是一个开放的作品,他特地为《地书》建立了一个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加入自己发现的图形文字:“我做的只是收集整理,我不想自己编造一套文字,文字之所以叫文字,因为它是约定俗成的,已经被认可的。”

从《天书》到《地书》,前者是从懂到不懂,后者是从不懂到懂,徐冰的思维、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包括他对语言的怀疑等,这些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很多的一个问题。所以,《天书》、《新英文书法》、《地书》这类有关文字的作品很受重视,也许都跟这个有关系。

其实以书和文字为创作载体和对象在世界艺术史上不是首例。但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徐冰是早期开始以文字为创作媒介的先锋,其他的中国艺术家如洪浩、黄永f等,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过书。如果把徐冰的作品放到全球艺术史上来讨论,他对文字的执著和许多国家的知名艺术家不同,他不是以影像或装置为主,而是认真的用文字去延续自己的作品。他的独特之处是把文字当成一种视角特异的文化界面和知识媒介,而不是另一种别于画布、摄影等的创作媒介。徐冰的重点不是去实验、找寻新的创作媒介和艺术表达方式,而是以艺术的形式深化了文字的本质和意义。我们认为这可以了解成徐冰藉由文字反应了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传播中的开创性,把中国的发明――纸和活字印刷,放置到和他作品所表现特的文化社会网络中,给予世界文明交流以当代意义。

在徐冰的作品中,他所创作出来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无法正常阅读或完全读不懂的(可能也包括艺术家本人在内),因为徐冰的字有许多是在人类文明史上根本不曾存在的文字。有些作品,他只使用了文字的概念而不是仅仅注重文字的形式。在这类作品中,我们常见他把文字和禅学思想结合起来,以表现被深化了的抽象概念。这正是徐冰作品关注点及对文字的本质见解。这一见解是具有深刻批评性的。一方面,在观者自身的文化影响下,文字的定义是具有可读性的,所以,它有传播知识、转换不同社会文化界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徐冰的文字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读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奇异和抽象的。徐冰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冲突,而这种冲突是体显于观者在观看和阅读徐冰的“书”的过程中获得的。

在徐冰以文字为主体的作品中,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种情境,使观者藉由和作品的互助来体验这种冲突。徐冰借这种冲突来讨论一个他不断体认到的文化议题:文化是否可以任意翻译和转化。徐冰经历了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文化动荡,80年代新思潮运动,90年代美国移民文化后,他将这些独特的文化经验表现在了创作里,特别是他以文字为主的作品中。从他的作品来看,可以推论:对徐冰来说,文化是一种必须具有复制功能以便得以成为交流界面,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徐冰对这种文化对译的可能持批判态度,他以文字为载体来反映个人经验和对文化交流的认知。在他的作品中,文字以隐喻的方式存在,而不应该直接理解成的一种创作媒介。

由文字来解读徐冰的作品,他的作品是根植于中国自有的文化的智慧,但又深入地提出了全球共同的文化议题。他的美学是独特的、抽象的。徐冰以文字为主的作品,让观者能够在文字的背后进一步去体会中国文字的本质概念和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石.徐冰――从北大图书馆跑出来的天书[J].华人世界,2008,(10).

[2]冯博一,徐冰.当代艺术系统的困境――关于徐冰新作《新英文书法入门》对话[J].美术研究,1997,(1):26.

文字艺术范文第3篇

治印以篆字为基础,故称“篆刻”,是在印面中按照书法、章法和刀法的要求进行艺术处理,使之具有“笔情、墨意、刀趣、石味”,既包含书画艺术特点,又能独立存在的艺术品。印章和篆刻艺术的结合又被称为“金石”,因为印章上的字源于金石文字,是研究、吸收甲骨、钟鼎、石鼓、陶瓦等文字学养后用之;是由金石气息而引申为印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石甚至比书画难度更大,所以“金石书画”金石为首。

秦汉至元代之前以铜、玉为印材,很难镌刻,印章都处于实用阶段,虽有帝王、士大夫名号、鉴藏印章,但大多是由印工刻制的,分不出什么个性和流派。

据传元末画家王冕(1287——1359)首创花乳石治印,亲自捉刀入石,开文人篆刻之先河。“以石治印,行刀如笔”将刀法和笔法揉在一起镌出表现技巧和学识的印章,将其铃于书画之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书画作品的布局更臻完美,成为中国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明清之后印坛群星璀璨,流派纷纭。石质纯净,细腻而莹澈的印石被印人视为“烈士宝剑、英雄良驹”,青田、寿山等石材被引进到篆刻领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金石难就”的铜印时代,进入到中国篆刻史上的石章时代。同时石雕艺人们又在小小印石上做起了雕饰钮制的大学问。艺人们在继承历代传统印钮艺术的基础上因材施艺,因色取俏,以圆雕、透雕、浮雕等手法充分利用石材的质地、色彩,创造出古兽、动物、翎毛、鱼虫、人物花果和博古图案等等。其内容取材广泛,寓意包罗万象,有镇宅辟邪的雄狮怪兽,华美喜庆的“龙凤呈祥”,有民间传说的“刘海戏蟾”、“麒麟送子”。也有雕出荷叶,莲花寓意“一品清廉”,蝙蝠铜钱意为“福在眼前”,还有以谐音而雕的猴坐马背——“马上封侯”,花果昆虫——“飞黄腾达”等,将人们抒情明志、祈福求贵的欲望充分表现在印钮之上。气象万千的优美钮饰,使印章在铃用之外又增加了观赏和收藏价值,进一步发展繁荣了印石文化,使印章艺术成为今天的华夏瑰宝,东方奇珍。

印石不但要有独特的材质美,而且石性也很讲究,不能太硬,太软,也不能太脆。其摩氏硬度在2~2.5之间,石质要温润,这样随刀刻划方能尽得笔意韵味。其中以细、冻、实、纯的叶蜡石、高岭石为上。目前全国很多省份都有出产,但被开发利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当属寿山、青田、昌化、巴林等石材。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约四十公里的寿山一带,所产的百多种石材统称寿山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地开石,其次是石英、高岭石。总目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以田坑为上,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品名约有一百多个,其中有以产地命名,有以坑洞命名,也有按石质色象取名的。

从水田下古砂层中出产的矿石叫田坑石,最名贵的是“石中之王”田黄。据传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很珍爱田黄。清代乾隆皇帝还将田黄石封为“石帝”。田黄其表皮呈现透明黄色,肌里玲珑透彻,萝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以色泽分有黄金黄、橘皮黄、桂花黄、枇杷黄等。田黄石有外包一层白皮,肌里纯黄色和外包一层黄皮肌里白色,黄白色层次分明,以色象取名为银裹金或金裹银。其它如红田石、白田石、黑田石、乌鸦皮、蛤蟆皮等都是以色象取名的。田黄质地以洁净、细腻、温润为上品,能莹澈者为珍品,橘皮红色最佳。

鉴赏家们总结石质有六德即:细、结、润、腻、温、凝。“细”者,纹理细致;“结”者,结构紧密;“润”者,滑润如脂;“腻”者,油腻欲滴;“温”者,内含宝气;“凝”者,凝灵如冻。田黄石能兼备六德者堪称神品。

水坑矿:处在山涧溪流之下,出产的石材统称为水坑石,具有质晶莹,性纯洁,色娇媚等特点。其色泽透明,石质细嫩。品种的命名主要以色象形似而定,有水晶冻、鱼脑冻、桃花冻、鳝鱼冻等等。

山坑石,矿区分布较广。在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约几十公里范围的山上,矿洞密布石材取之山脉岩层中,是寿山石产量最大,品种最繁多的矿系。其石质因脉系坑洞而别,差异很大,色泽纹理变换无穷。石质稍松,含水分较高,受气候影响容易干裂,色泽易幽暗无光,需楷油保养。

其产品多以出产地命名,也有以色象取号者全凭习惯而定。如寿山村南约两公里的高山峰所产红、白、黄、紫等色石材,因出产在高山峰而名曰:红高山、白高山、紫高山、赭高山等。另外还有善伯石、迷翠石、月尾石、旗降石等都以坑洞名而定。

善伯洞一名系清代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有位名善伯的石农在开矿时洞塌身亡,后人为纪念他,将矿洞取名“善伯洞”采出的石材就叫“善伯石”。

迷翠寮一名传说古代曾有高士在此筑寮而居,额书“迷翠寮”三字,后以此作洞名石名。

寿山石历经千年采掘,石材已近枯竭,精品越来越少,被印石鉴赏家赞为“似玉而非玉”石质通灵、细嫩没有裂痕的芙蓉石已不多见。

基于高档寿山石的价格昂贵,资源匮乏,市面上出现了用环氧树脂调合石粉涂抹或用火煨,蒸煮色染等方法用他山之石伪制田黄、芙蓉、鱼脑等高档寿山石。为此购买时须注意鉴别,对楷油印石更要慎购。

常有人疑惑寿山石好还是青田石好?其实都有优劣,只是占比例多少而已。

青田石属叶蜡石矿,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方圆百里范围的山口、双洋、北山、下堡、塘古等区域,矿点分布最广,储量最丰。青田石质地、色泽、纹理千差万别,其品种名称逾百种,有按石质色象、产地取名的,也有历代文人用富有书卷气呼出的雅号,还有当地百姓具有乡土气息的俗称。

青田石,也被称为图书石。因古时青田石被大量雕刻“图书印记”,并将与青田石有关的事物均冠以“图书”二字,诸如“图书山”、“图书洞”、“图书凳”。雕青田石也称“雕图书”等等。青田石早在宋代就已经大量开采,其资源储量虽然很大,但石质纯净致密,刀感易于雕刻的在整个产量中只占不到百分之一。温润脆软,色彩斑斓的精品就更少了。

同寿山石一样青田石也有“天生丽质、淡雅纯净”的珍品,如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兰星、白果、红木冻等和近似田黄的塘古黄冻(现已绝迹)。

封门青:因产自“封门”而得名。传说古时有石工在山上采石,苦熬一年,终于开出“冻石”。消息传到官府,县太爷整点兵马赶到洞口,声称冻石属官家所有,命石工们为之开采交官。石工们不从,除一人出洞被抓外,其余九人皆被封死在洞中。后人为纪念他们,就称此矿洞为“封门”,所采的青色冻石称“封门青”。

山炮绿:因山民到矿区经过三个山头,每个山头鼓起似泡得名“山炮”,山民惯用“山炮”称之,而所出矿石为绿色就命名为“山炮绿”了。

青田石是一种最具独特面貌,不易与其它印石相混淆,同时又是最难人工制假的印石。

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区(现西武隆)上溪乡邵家村的玉岩山上。昌化石是按产地而命名的。矿物成份为朱砂(硫化汞)矿脉渗透高岭石、地开石之中,是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矿石。其石质优劣相差悬殊,细腻幼嫩易受刀的冻石与寿山精品类似,但产量较少。颜色多种多样,主要有白、黑、红、黄、灰、豆青、天蓝、黑褐、紫等各种颜色,石上带有红斑的就是稀罕、神奇而昂贵的“鸡血石”。昌化鸡血石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名贵矿产,人称“石中皇后”。

鸡血石亦称“凤血石”。传说很久以前玉岩山飞来一对凤凰,它们的到来使玉岩山万物生辉、百鸟齐鸣,出现了满园春色的景象。但美好的生活却被凶狠的鸟狮打破。有一天当雌凤凰正在孵育,而雄凤凰外出觅食之际,鸟狮向雌凤凰偷袭,搏斗中雌凤凰被鸟狮咬断了一条腿,血染红了玉岩山上的石头,雄凤凰归来,与雌凤凰一道击败鸟狮,埋葬了被鸟狮践踏的凤凰蛋,腾空飞去而玉岩山上的凤凰血和凤凰蛋经过千万年埋葬,也变成今天的稀世珍宝——鸡血石。人们因凤血,鸡血形色相似,故以“鸡血石”呼之。如今玉岩山旁的凤凰山和百花亭、鸟狮桥,就是这一民间传说的佐证。鉴于此,人们认为收藏鸡血石能兴家辟邪,带来好运。鸡血石含有天然的朱砂,朱砂在道教学说中可炼丹,有驱邪功能,百魔不侵,所以拥有鸡血石可以驱魔迎祥,镇宅定居,深受皇室官宦和上层社会的欢迎。

鸡血石的开采利用始于明代初期。因受到统治者重视,明清以来开山采石大盛,当地有因献鸡血石而得官者称为“玉石官”。鸡血石印章和摆件,一直作为上层社会彼此馈赠的珍贵礼品。

老坑鸡血石开采已有六百多年,资源枯竭,市场所见多为“新坑”产品,天然鸡血石色彩鲜红,只要“石地”好本身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所以历来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刻,以做素印章的材料为宜。

品评鸡血石,首先从血色、血形、血量评定:血色以鲜红为贵,嫣红次之,还要掌握“凝、厚、活”三个字,凝者,聚而不散,有块面;厚者,血有厚度,有层次,有深度;活者,有灵动感。血形又分块血,条血,散血,点血四种。血上现水银斑点(俗称挂铅)者不易造伪。

血量是带血的部分在成品石材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含量。血的总量在印章中大于百分之三十的就是高档品,大于百分之七十的“大红袍”价值昂贵。

其次对鸡血石还应评其底子,也叫“地张”就是血凝结在怎样质地和颜色的石头上。其中石质细润的羊脂地、牛角地、藕粉地为上品,而杂色地中上品属“刘、关、张”,白色(刘备)、红色(关羽)、黑色(张飞)。

钢地、硬地、水泥地等鸡血次于软地鸡血石,如今在鸡血石蕴藏量愈来愈少的情况下,地虽次、血色鲜红、分布独特者也成为佳品了。

昌化鸡血石的硫化汞氧化变色速度慢,只要妥善保管不易变色。

鸡血石作假早在清末就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制假方法更多了:有镶嵌法,用鸡血碎料蘸胶水嵌入昌化石章上干燥后磨平上光。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将鸡血石切薄片贴在方章上。浸渍法,在石章上涂上硫化汞涂料,然后浸渍透明树脂。压制法,在石粉中拌和硫化汞红色原料加胶水用高压制成。其它还有拼裹法,添补法等等,须谨慎鉴别以免上当。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地区巴林右旗,解放前牧民曾有少量采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公社组织开采,继而由政府办矿生产。

巴林石矿物成分属高岭石与辰砂高岭石。巴林石的性状与寿山石相似:石质优良,品种繁多。从石性上可分脆料、软料和中性料三类。脆料特别焦脆,容易崩碎;软料则较腻疲;中性界于两者之间。其精品名称以色、象而取,如羊脂冻、桃花冻、瓜瓢冻、五彩冻等等。

巴林鸡血石纹理清晰,质地晶莹,细润易奏刀,底子好于昌化鸡血石,故有南血(昌化)北底(巴林)之称。巴林鸡血石,颜色粉嫩娇艳,但有的石性偏嫩,易褪色(俗称跑血)。

近年来市场上又出现了陕西鸡血石和贵州鸡血石,但其质地如岩石,粗糙脆硬无法行刀。

除上述四种印石外,在市场上常见的还有:吉林省集安地区的长白石,浙江省云和县产的小顺石,浙江省仙居县产的大洪石,浙江省景宁县的东坑石,福建省寿宁县的寿宁石,湖南省新化县的墨晶石,浙江省萧山县的萧山红石,青海省互助县的青海石。青海白石晶莹透明,有人冒充寿山白芙蓉,鱼脑冻等高档印石,但质地相差甚远。其它还有陕西省略阳的五花石、湖北宜昌市的湖广石、山东省掖县的莱州石等。可以说能够用于治印的石材遍布全国各地,但印石作为篆刻的载体,其质地必须软硬适度。否则,无法表现书法、章法和刀法的“笔情、石韵”。

文字艺术范文第4篇

在中国西南纳西族所使用的东巴文字,自纳西族东巴经手抄稿于19世纪叶被发现以来,其原始而独特的文字样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故作为当今世界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活化石的世界记忆文化遗产被保留着,东巴象形文字约1400个常用单子,加上脱胎于象形文字的标音文字格巴文,总计2000多个。这些象形文字就像古老的玉龙雪山的冰川一样,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融化,奇迹般的传承至今,还残留着较为浓厚的原始图画意味,纳西族东巴象形字还不能完全的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一部分是口耳相传保留下来,因此也不能完全排挤掉非文字的图画式表意手法,往往跟图形混在一起使用,纳西族先民在一千多年前,以观天地日月、山川河流、飞禽鸟兽的物象造型,又以组合、变形、形声和转换等方式创制出来的原始文字,所有事物都可以用东巴文字描绘出来,并直接当做文字使用,没有学过东巴文字的人也可以根据大意解读出来。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处于用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的阶段文字,是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历久弥新的刻字艺术

1957年,在江苏连云港海州锦屏山南麓发现了被称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这些刻画符号形似一张张人的脸谱,生动有趣味,代表一定的意义,可称为最早的刻字,至今无人能破译。从这种刻划符号开始,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代刻石、汉碑、魏碑、唐碑、宋代刻帖、明清兴起的在木、竹、陶等材料上刻字,轮番上演着书法史的一幕幕精彩。这些书刻的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部分,材料和刻工的差异,包括岁月的侵蚀,形成了新的美感:甲骨的天真烂漫、金文的质朴端庄、汉碑的风格多样、魏碑的雄浑天成、唐碑的严谨工整、宋代刻帖的精致细腻、明清刻字的装饰实用美,和书法墨迹相比,不可替代的种种美感蕴含其中:书法美,精致的刻划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书写的笔法,保留了大量历史上的经典书法作品;工艺美,书和刻联系但有区别,最精到的刻划也难免失真,而这种失真,却造就了另外的一种美,甲骨文单刀刻划的爽利、金文铸造的浑厚、石鼓文历经岁月侵蚀的浑朴、魏碑劣刻却滋生出新的情趣、宋代各种刻帖由于刻工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都是这种工艺美的体现;材质美:象牙色的甲骨上古锈的铁线、斑驳的青铜文字、青黑色的刻石、以及拓片“乌金拓”、“蝉翼拓”、“朱拓”展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清代崇碑书家包世臣曾写到“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康有为也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歌颂了北魏碑刻的自然,虽出自穷乡僻壤,却血肉丰厚,稚拙却趣味十足,由刻画形成了新的审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刻字艺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用途,不再是传统的记录文字,而将美术化的构图、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三大构成融入其中,构思新颖、色彩多样、强调刀痕,不能再像传统的拓片那样复制,制作成牌匾、屏风、雕塑及现代装置等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外空间的装饰,全国刻字研究会、刻字艺术展、全国书法展中刻字艺术作品的逐年增加,为刻字艺术的大展拳脚增加了机会,刻字艺术正成为传统书法艺术的新宠。

三、东巴文字和刻字艺术的联系

东巴文字常以墨写在纸或木头上,涂饰颜色,形似绘画。在东巴艺术中有一种以木头为材质的木牌画,其内容多是宗教习俗、占卜祭祀的记录,木牌分尖头牌和平头牌两种,尖头牌一般画神明和山神龙王之类的,平头牌画各种鬼怪魔妖,但也有只用尖头牌一种的。原始纳西族东巴木牌画都是用自制竹笔作画,不着色,近代多用毛笔线描造型,不打草稿,再用红、黄、蓝等颜色入色,使画面更加鲜艳、夺目。

东巴木牌画有专门的《课本》木牌画画谱,东巴木牌画纳西语叫“课标”,是一种最古老的原始绘画艺术,木牌画用松木制作,是人类早期生活在森林中取材方便的缘故。木材优点很多,给人以温暖、舒适、柔和的亲切感,它具有一定是吸水性,便于颜色的附着、可塑性强、易于受刀,适应造型设计的需要、艺术语言的表达和刀刻趣味的体现,且利用率高、简单易刻,还有各种不同的木纹肌理,其缺点是较石刻材料易腐烂、变形、易蛀虫等。

纳西族东巴木牌画方法独特、形貌古朴,不打草稿,一气呵成,线条粗犷、笔法豪放,在创作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其情感联想等元素,将东巴画和东巴文字书法艺术相结合,可以看出东巴文字将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另一种魅力和神韵。

四、东巴文字刻字艺术的前景

1、发展的前景。随着丽江旅游的持续发展,东巴文字渐渐为世人瞩目,这种文字生动有趣,保留了人类原始时期象形符号的童趣,书写的材料也经过了以竹、毛笔书写在石、木、东巴纸、宣纸的阶段,书写的内容从东巴经延伸到了纳西吉祥用语并结合汉字释文书写,可以看出东巴文字书法在发展中的思考。

将东巴文字和刻字艺术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东巴文字早期一般用竹杆制成的竹笔撰写,在运笔方面又没有毛笔那么轻松自由,表现手法也相对单一,后期经过学者们的改进,开始用毛笔撰写东巴字,但视觉效果单一。东巴文字中的绘画成分,颇具工艺美术的民族特色,刻字艺术不仅能构成东巴文字的形式美,还可以更直接的展现作品的内涵。

2、东巴文字刻字的适应性。东巴文字的率性、随意、天真无疑是刻字艺术的良好载体,我们在木板上刻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都可以自由处理,如在木板上会碰到结疤、虫蛀、开裂、木纹粗糙、松软腐烂等现象,遇到这些问题可以采用边缘刻画或顺着纹理开裂的裂痕两头丛刻一个小刀痕,使木纹两端不再伸延,然后在顺着纹理刻画出刀痕效果。如果一副作品刻好后,觉得有些地方不满意,可以再次修改,细加粗增补新线条就行了,粗改细就要首先选择好同样纹理的木料,按所需长短、薄厚刻好,注意边缘要与原笔画结合紧密,然后用粘合剂粘上,有些不理想的部位可以挖去或打磨,然后重新撰写、刻画。这种处理的方式,更适合于表现东巴文字。

3、东巴刻字艺术与书法的区别区别。东巴刻字艺术与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毛笔书写之后装框即可完成,而东巴刻字艺术创作的书写只完成了创作的第一步,尚需凿刻,进行深度的创作,作者由东巴象形文字用毛笔书法撰写完成,再由凿刻刀在木质材料上进行雕刻,将刀法融入作品中,把原来的笔意转化为刀意,呈现在作品之中。

文字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字;美术;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在工业革命后期,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原先的艺术体系发生了细化和变形。这段时间产生了设计艺术,其先驱者就是德国的包豪斯艺术。他们打破传统、力求创新,首当共冲的就是文字组合和文字造型的创新,把简单造型的各个字母进行夸张、叠合、对比等,使其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带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此达到商业销售的目的。

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出现比语言的出现要晚得多。世界上现有的文字不过几千年的历史,但语言的出现相当早。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语言是通过口、耳交际的,本质上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交际过程。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所以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空间限制,是说交际的双方距离太远就听不见;所谓时间的限制,是指过去说的话现在听不见。为了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一来,相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通过文字写成的文本相互交际。文字促进了思维的进展,使思维有了表象。如果说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么文字则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二、艺术设计中的文字

文字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种,它是艺术和文字的结合体。美经过艺术设计的文字美观实用,书写时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通常会把这类经过艺术设计的文字称作“美术字”。把字的结构比例处理好是写好美术字的关键。由于美术字种类多,教学课时短,学生原有的构字能力差等原因,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情感和美感的功能,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使受众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加深对于商品的记忆和好感。文字版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诉求力和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技术。一般来说,人们都会把字体设计与文字艺术设计混为一谈,其实是有区别的,字体设计相对于文字艺术设计来说,设计范围比较固定,是针对汉字或者英文中的笔划作出设计规定,以形成文字或者字母统一的视觉风格,一般不会用到连笔、笔划共用等设计方法。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各种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文字的整体诉求效果,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

因此,文字设计的运用技巧很重要。提高文字的可读性,文字的位置要符合整体要求,强调文字编排的创意性,文字设计要突出个性,还有文字设计要注重情感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平面设计中不外乎有两种,即变体美术字和图文结合的美术字。

(一)字形变体的美术字

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和黑体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字形和笔划的约束,依据文字内容,充分运用想象力,艺术地重新组织字形。变体文字虽然有自由发挥的一面,但也要注意一定要从内容出发,塑造出能够体现词意和属性的字形。一般变体美术字不易写过多的词句,更不易排正文,它不同于印刷字体。变体美术字主要通过外形变化、笔划的变化、结构的变化来有意将字的部分结构进行夸大、缩小或移位等。关键是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变化与统一。

(二)图文结合的美术字

作为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强调的是观感效果,而这一视觉效果并非文字能够简单解释。而是一种文字语言和视觉形象的有机结合,因此,文字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而经过图形化的美术字设计的好坏,在平面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图文结合的美术字就是将字体的个别局部演变成图形,或者把文字与图形进行完美的结合,经过图形化的文字设计来表情达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文字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艺术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视觉美学规律,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目的,对文字大小、笔划结构、排列乃至赋色等方面加以设计,使其有适合传达内容的感性或理性的表现,能有效地传达文字深层次的意味和内涵,发挥绝佳的信息传达效果。这就是艺术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经过图形化的美术字设计的好坏,在艺术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图文结合的美术字就是将字体的个别局部演变成图形,或者把文字与图形进行完美的结合,经过图形化的文字设计来表情达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另外,在空间结构上,水平、对称,并置的结构表现严谨与理性,在传达用意上表现自由、巧妙、热情与浪漫,合理运用编排的原理来准确传达情感,这正是艺术设计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四、结束语

因此,文字在艺术设计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字的排列组合方式,会直接影响整个版面的平面设计视觉效果。所以文字设计是增强艺术设计视觉效果,提高设计的诉求力,赋予版面设计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构成手段。文字设计的含义不仅仅是文字的单体设计或者连体设计,它所涵盖的内容还包括文字作为一个设计要素与图形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美好的视觉享受。文字还可以单独作为图形出现,赋予文字表意或表情的功能。文字设计不仅可以单独作为一门设计艺术---汉字字体设计出现,它的应用也很广泛:海报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VI视觉识别设计、网页设计 可以说,视觉范围的设计都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

参考文献:

[1]赫尔穆特.施密德.今日文字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

[2]加文.安布罗斯.文字设计基础教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4.

[3]丽莎.格雷厄姆.版式设计与文字编排[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

文字艺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emoticon;颜文字;作用及特征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73-2

20世纪末至现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及互联网的发展,伴生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借助电脑作为载体,并通过互联网传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网络社交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这其中,颜文字无疑是目前被很多中国网络用户熟悉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所说的颜文字①,是指日式颜文字或者说日本颜文字。欧美国家称之为“emoticon”②,指用文字或各种线条、符号等组成的图画,它属于ASCII Art的一部分。Emoticon最初出现在美国,当时常用的是用 :-)来表示笑容,及以 :- ( 代表不开心。后来在此基础上由香港台湾网民创作出大笑表情XD也很流行。其它较常用的还有 :-o吃惊及 :-p 伸出舌头,即开玩笑。

日本人很早已经使用emoticon,在日本将其称之为“颜文字”,从21世纪初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和欧美式emoticon风格差别较大的日式颜文字。

颜文字和欧美系字符艺术的共同点是,基本都是表现面部表情,用字符字母组成脸部的各种表情。不同之处是日式颜文字更容易识别,有更多的细节且更具有观看性,同时更具有运动感。日式颜文字比美式颜文字复杂得多,而且更可爱,具创意及艺术感。日式颜文字和最初的欧美式颜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再是向左倒的脸,而是表现正面的脸,而且有更加丰富的眼睛与口部的表情。

一、颜文字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

早期的网络交流只局限于使用文字和聊天软件内置的有限的图形表情,交流双方看到的是屏幕上的文字而非对方的面部,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无法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读取对方情绪,这种视觉感受上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沟通的深入。Emoticon的出现,改善了这种视觉感受的单一状况。而且颜文字比起欧美emoticon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颜文字所有的表情都是正面向上的,更加方便读取,并易于识别。在网络聊天及社交过程中,由字符组成的简洁的面部表情形象,弥补了网络沟通中无法读取对方表情的视觉缺陷,使得交流可以更人性化和具有趣味性。

二、颜文字的特点

(一)易于制作并且易于传播

和图片表情相比,颜文字更加易于制作。制作图片表情需要通过图形制作软件,并且需要拥有一定的图形软件的操作基础才能制作出图形表情。而颜文字的制作完全不需要固定的软件,只需要在字符表和字母表中寻找合适的字符进行组合即可,通常可以在15秒之内打出一个颜文字表情,这比打开图形制作软件制作一个颜文字要节约很多时间,甚至比从表情列表中寻找类似的图形表情更节约时间。因此从省力原则的角度而言,颜文字在网络聊天过程中更容易被使用。

除此之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和图形表情相比颜文字更节约数据流量。例如同样表达‘亲吻’的意思,表达亲吻的颜文字表情(・ 3・)只有7b的数据量, 而表达同样意思的亲吻图片表情却有2750b的数据量,几乎是表达同样意思颜文字数据量的300多倍。因此颜文字可以几乎没有延时的在网络聊天者之间传播,更具有传播优势。

(二)对漫画艺术的借鉴

1、漫画符号借鉴

日本漫画艺术在对颜文字艺术的影响非常大,相当大一部分颜文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日本漫画中流行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表情符号移植进了颜文字内。日本漫画由背景、对话框、音喻、漫画符号几个主要元素构成,其中漫画符号是日本漫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普遍被日本漫画创作者使用、具有广泛识别性的符号,这些符号通常承载着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例如在日本漫画中最常见的漫画符号“汗滴”。“汗”的漫画符号最初由日本漫画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漫画符号“汗滴”普遍被用来表达漫画角色汗颜、尴尬等情绪。而颜文字直接借鉴了这一漫画符号,并形象的英文小写字母“b”或者标点“;”来表现。

又例如另一个在日本漫画中常见的漫画符号“黑线”,在日本漫画中,这个漫画符号由几条长短不一的垂直直线组成,一般出现在人物的头部位置。此漫画符号用于表达角色无言以对、出乎意料、难以想象等情绪。这个漫画符号被移植入颜文字后,依然具有原本的识别性,只是在漫画中长短不一的垂直线,被用两到三个“|”字符代替。如图是几个颜文字中的“黑线”表情。

2、漫画组织形式借鉴

颜文字艺术除了在形上借鉴了漫画符号之外,还在图文组织方式上借鉴了日本漫画的组织方式,采取图文穿插的组织形式。字符组成的表情部分,和用来加强效果的文字部分互相穿插,用以传达更加丰富的意思。如下就是这样一个组合式的颜文字:

类似这样的组织方式在颜文字中非常常见,构成图形部分的符号和传达意思的文字部分穿插存在,在组织得当的情况下并不会影响到信息的传达和读取。

(三)丰富性

1、丰富的五官及肢体表现方法

从本质而言,颜文字是不同符号和字母组合的产物,在一些固定结构下,通过代表五官和肢体符号的替换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文字。

颜文字除了常见的人类面部外,也有表现动物面部的。这些动物颜文字的五官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漫画符号,例如代表猫嘴的“ω”符号就来至于漫画符号。下图是常见的一些表现动物的颜文字。

2、利用空间关系表示朝向

欧美系的颜文字和一些早期的日式颜文字表现的都是面部正面表情,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后,日式颜文字中开始出现一些利用空间关系表现面部朝向的颜文字。这些颜文字通过调节字体或者字形来调节符号和符号间的间距,以达到四分之三侧面的非正面颜文字。这些非正面表情使得组合式颜文字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可以表现两个人交流的一个小型的场景。

(四)对运动的表现

对运动的表现是日式颜文字和欧美网络字符艺术较大的区别,也是其具吸引力的特征之一。和日本漫画一样,日式颜文字也会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表现方法将一些简单的运动表现出来,使原本静态的图像具有运动感。这种颜文字的运动感,并不是真实的运动,而是利用运动符号来传达运动的内涵。比如“(((((・_・)”这样的颜文字,脸部左边的一连串括号模拟的是脸部移动留下的运动残像。这种表现运动的方式在漫画中也十分常见。

三、结语

日式颜文字以网络的普及即网络社交的普遍化作为传播基础,在过去十多年中不断的发展,并且通过网络媒介在中国网络社交圈中广泛传播,受到很多中国用户的喜爱。受日本颜文字的影响,中国符号艺术的使用群体也开始利用符号和中文字创作中国式的Emoticon,例如现在流行在网络上的由汉字组成的表情“”。而中国本土Emoticon的创作,日式颜文字成为了重要的创作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http:///

[2][日]夏目房之介著,潘郁红译.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文字艺术范文第7篇

摘 要:伴随着我们社会的日益发展与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各种文字的我们所从事的平面设计中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文字的变形与平面设计之间已经成为了良性互动的关系。从历史的层面对这一现象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判断。

关键词:平面设计;文字;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99-01

平面设计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诸如期刊、平面的各种广告以及各种产品的外部包装等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的平面设计似乎比较愿意在文字艺术上进行取材工作。文字的主要作用在于记录语言以及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对文化进行有效的散播。文字作为我们相互间进行交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渠道,其对于平面设计的工作常常可以发挥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妙作用。我们在对平面设计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的时候,需要通过自己的艺术思维将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巧妙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共同表达创作者的各种思维。在这个当中,文字起着将这些元素联系起来的作用与功效。

1 文字艺术对于平面设计中作品的各种作用与意义

文字艺术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发挥着令其他元素难以承担的各种作用,文字有效的实现了将信息进行视觉化效用的发散与传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在能够给观众以美化的视觉享受的时候还能够静悄悄的将其中所内涵的各种信息给传递出去。文字能够胜任这一要求是与其内在的天然性质无法分割的。首先,文字在其外形之上就有着视觉与图形的身影,我们大家知道有一些文字被称之为象形文字,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是数千年沿袭下来,其外形颇具有艺术性质的美感。其次,文字具有多重的表现方法与技术,其表现形式多得令人数不胜数。最简单的,不同的字体都具有着各种不同的外在结构以及完全不同的书写方法;最后,我们的文字还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加工来达到创作者所需要的各种艺术效果。以上这些就已经足够说明我们的文字在平面的设计工作当中已经逐渐的升级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文字艺术,我们需要改变自己以往对于文字的各种看法,需要将艺术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字作为感性的层面来看待,需要明白的知道其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是为了能够表达更为深成的含义。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化年代,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够让我们的文字表达出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我们的设计工作者在准确的将信息进行巧妙地传递的时候并力图做到文字的各种信息能够与整个设计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我们不但要能够实现文字与设计的完美融合,还要追求让我们的文字艺术设计能够巧妙的走向各种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能够对于人们的心理造成强劲有力的冲击。

2 平面设计与汉字的艺术化开始走出中国

我们国家的平面设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兴起并并人们所重视,在步入新的世纪之后,源于全球经济的相互整合已经发展的令人无法抗拒的潮流。我们的艺术设计工作作为一个时代的标杆也无法避免地会遭受其中所带来的种种改变与变化。我们国家的平面设计工作也需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模式,积极主动的去迎接国外同行的挑战并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去。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其起步较早,在平面设计方面远胜于我们,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其作品所能表达出的冲击力上。我们需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将其巧妙地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要求做到保留我们自己传统的特色并能够导入足够的现代元素以便吸引观众的目光。我们的汉字与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字母有着明显的差异与不同,我们的汉字承载了我们几千年来的文明与传统,其中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思想精髓。我们不但要保住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从我们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平面设计中从来就没有缺少文字的身影,这两者之间是无法分割的。平面设计与文字是相辅相成,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平面设计工作是在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出现的产物。文字因为其所内涵的各种属性以及其逻辑特征等在平面设计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甚至于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我们的文字也是一种平面设计。文字对于平面设计工作的影响是别的元素所无法替代的,文字可以巧妙地将平面设计所要追求的效果通过视觉来实现,而文字在其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传递作用。这样的作用在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有了明显的强化,其让平面设计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显著的得以增加。文字的巧妙使用已经成为我们与国外同行相互抗衡的有利武器,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清晰地掌握与了解,而且我们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各种丰富的信息以及各种巧妙的变形,能够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工作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对于平面设计工作能否好好把握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巧妙的运用好我们自己的文字。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曹方.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3]曹斌.平面设计―― 文字艺术[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4]乐少辉. 探析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6,(5).

文字艺术范文第8篇

平面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平面设计工作需要根据世界的潮流来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改变。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平面设计还没有完全跟上世界的步伐,这就需要认识到我们和那些起步较早的国家,在平面设计的技术和对文字的运用上都有很大差距,然后积极地去改变原有的模式,主动地去接受一切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关于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文字艺术的经验,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巧妙地与我们的平面设计相结合,再和我们传统平面设计中的好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并且加入先进的现代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光。我们的文字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传统,并且凝结着祖先的各种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平面设计的发展需要。

二、文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是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另一要素,给人直观的感受体验。华夏古老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见其不朽的文化艺术价值。文字,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青铜文、象形文字等等,无不充满着无限魅力,也是吸引人们探寻古老文明的一种力量之所在。文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一项最伟大的设计构造的行为,文字艺术对平面设计来说发挥着其他元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文字艺术能有效地把信息扩散和传播出去,就是把想要传递的信息,美观地传递给人们,并且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汉字又被称为象形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汉字的在外形上就很有美感。很多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包括设计者本身都在不停地探讨与研究文字的艺术。这是因为文字中有很多隐藏的、不易被发觉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表现形式更是数不胜数,不同的字体都有不同的书写方式和外在结构,设计者可以通过对文字进行随心所欲的加工,来打造自己所需要的艺术效果。文字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对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传承。文字艺术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最深层的含义,它承担着各种信息的传递的视觉化作用,是视觉沟通中主要的沟通媒介。利用文字的传递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寻求和创造更丰富多彩的语言方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手段能让我们的文字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设计者不但要将文字和平面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还要让文字与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相适应,让人们一看到,心理就能感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三、小结

平面设计是将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作品的想法完美呈现出来。人脑是一个人最为核心的神经系统,它主导着人们日常的言行举止和思维观点。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思想,不管它们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的,都是人类对于某一事物的具体反映。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设计中的文字艺术是一直存在的,平面设计和文字艺术是同源不可分割的,在一定多个程度上可以说文字和平面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文字中的内涵属性和平面设计是有相同的地方的,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文字其实也是一种平面设计。我们之前只是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对内容的传达盲从,而忽视了文字本身的艺术性,其实文字可以巧妙地把平面设计追求的效果通过视觉而表达出来。文字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其他元素无法代替的,文字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文字可以更好地将平面设计变得更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最为深刻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最为传统的文字,并且加以巧妙的变形,这样也能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文字艺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艺术性;文字设计;字义;页面编排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59-01

德国著名设计师冯德里希曾指出“文字于人类文化同样古老。它的形象具有魔术般的力量,人们的视线无法避开那伟大的杰作。它产生对比、紧凑、感觉、情调。活拨和严肃,明亮和黑暗,安静与运动都是它的特征。在满足它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赋予其最崇高的审美需要”。

一、设计让文字穿上华丽外衣

字体设计最初诞生在欧洲,从欧洲的平面设计史来看是1920年之后,不断地有让人惊叹的各种类型的新字体被设计出来,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从包豪斯的字体设计风格到现代电脑字库,字体设计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不同类型的字体让文字穿上了华丽的外衣,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新奇的,个性的心理感受。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通过“形”和“意”来传达信息。文字的形象化设计,赋予文字以图形化的外观,通过有效的意象化设计,令单调的符号形象变得情趣化、视觉化,丰富了表达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在网页页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第一要点是准确性。字体的应用不能为了视觉效果而牺牲其传递信息的功能,这里,形式必须服从于功能,因为网页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如果文字以纯图像化的形式出现,则不能够再将其看作是文字信息,而是作为一种图像来理解,这种情况下,文字只起到视觉表现的效果,若作为提示作用,就显然不再适合了。

此外,文字的颜色直接影响视觉信息。页面中色彩是浏览者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过于杂乱的页面色彩会使得页面视觉冲击力骤降,要记得:鲜艳的色彩永远是夺目抢眼的!因此,最灿烂的色彩应该留给最重要的信息。对于辅

助信息,在色彩上要做退步处理。

二、传情达意,用词须确切

如前文所提及的,文字除了形象以外,其含义也是文字赖以实现其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设计网页的时候,设计师习惯于套用已有的导航模板,并不思考关于该网页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或者是使用了一些与需求不符的表达方式,如使用的文字词不达意,而造成了用户理解困难,使得信息传达失效。

文字具有历史含义,它的发生发展是由古往今传承下来的,文字的含义与它对应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人文文化等因素是相关联的,对文字含义的把握和使用要符合适当环境,从受众的普遍性理解去考虑,要能保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文字做通俗化处理,这是对面向大众化的网页中文字设计的基本要求。

中国文字由来已久,汉语言也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于文字语言的准确性把握并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好的表述方式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不是抄袭模仿可以完成的。关键还在于设计者对文字含义的揣摩和思考,当然,这基于设计者本身语言的水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用户和传达信息。

三、编排决定视觉效果

除了对文字本身的“形”和“意”的表达以外,页面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编排。网页的页面包含静态的和动态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静态网页中,当然,也可以用动态的形式来展现文字,但无论使用哪种方式,文字都不是独立出现的。静态页面中,文字,图像,色彩是视觉的三大要素,文字所扮演的角色上文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了,在实现文字表达功能的同时,对于文字整体的编排,就在美观功能上添加了浓厚的一笔。

文字以整体形象出现时,不再作为单独的一个“点”来理解。而更多时候,它以“线”或“面”的形式出现在页面之中。对于合理分割页面的方法,可以参照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如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但总的说来,任何一种法则都是以和谐为基础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提取自然和谐形成的要素,运用点、线、面组织成各种形式法则来实现设计意图,才创造了用户的审美愉悦。人们的审美心理是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所以从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这个角度来审视,和谐的形状便是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和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归纳。由此可知,对于页面的合理分割,按人的视觉习惯来编排文字,才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以科学的方法使信息通过网页实现有效的传递。

参考文献:

文字艺术范文第10篇

一、训练内容综合化

训练内容综合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到位。内容包括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能力。基础知识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和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水平,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二)将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综合起来训练,把语文素质和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结合起来训练。

二、训练形式多样化

训练内容的综合化得以实现,必须借助于训练形式多样化。(一)就某项语文能力而言,它本身就是由几方面的能力构成的,每个方面能力的训练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必须综合起来训练。(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其他知识、能力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训练。往往会收到“1+1>2”的效果。

三、训练过程自由化

训练内容的综合化和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必须研究训练过程。如果我们在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自由学习也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何切I练过程自主化呢?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学生能学好,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训练。教学中不能依据教师的意愿强迫学生,不能由教师带着教材,带着教案甚至是带着问题及问题的答案走向学生,诱导学生一步步走人教师事先设定的程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训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学生。教师只是起“导”的作用。

(二)我们必须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学生非智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和克服学习中一切困难的良好品质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心中要有学生,尊重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引发疑问,激发求知兴趣;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训练方法多样,避免程序化,训练要有一定难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克服困难的乐趣等。

(三)教师必须在训练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高效学习。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调节。我在训练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二是让学生说“学”,使学生隐性的学习过程显性化,一方面使其本人总结巩固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使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三是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组合学习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策略不断优化,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四、训练对象差异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差异,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训练。

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尤其是作业。都要有针对性。作业设计要灵活。可以设计选作题,学生根据需要选作。课堂教学中设计“训练分层提示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视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选择提示卡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训练评价多角度化

上一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障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