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探索

时间:2022-07-21 06:38:49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探索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理解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关注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滁州学院在改革中不断前行,通过拓展招生渠道,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将以人为本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

国家大力提倡兴办学前教育,全国各大新建小区均配套建设幼儿园、众多民营教育家兴办学前教育,在有效提升幼儿园入园率的同时面临着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难以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为了缓解幼儿教师师资短缺的状况,《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1]但将“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是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独特性的挑战.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情绪情感的体验期,教育的过程需要依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理解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学前教育不能因为“缺教师”而不分性质与标准地“进教师”,不应将培养过程简单类同于技术的掌握,必须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为支点,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体现特殊性.2015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育行业的专业性,但师范教育的独特性仍然没有很好地体现,给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理性思考

1.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培养的目标上,即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从生存论的视野出发,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能根据技术标准遴选出来,而是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勇于为自己的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践行对自己的承诺.[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不仅需结合市场,还应关乎人的成长,注重教育的博雅与德性.因此,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学前教育是培养人、养育人的根基教育.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理应力求关乎人的心灵,培养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的幼儿教师,并能在实践中了解儿童、观察儿童,体察儿童的思想.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首先仍需从师范性的角度定位教育.

1.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结构层面的特殊性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结构应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涉及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涉及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3]因此,在课程结构上不仅需要绘画、舞蹈、唱歌等专业的技能技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理解儿童、观察儿童、组织实施游戏等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结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应用型目标,人才培养首先面向的是培养“人”的教育,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中国人”.总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的结构上需关注人的精神,以儿童为中心,以能力为重.

1.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式理应具有实践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离不开高深理论的支撑,更离不开实践经验之于学生的重要价值.传统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理论先行、实践下移”的分离培养模式为主.[4]然而,理论与实践分割状态下培养的幼儿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中“上手慢、成效低”,难以胜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开始关注实践的价值,充分认识到通过幼儿园实践,才能将教育理论内化为理念,并有效地转化为外显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在幼儿园实践中选择有效地教育方式,关注儿童并理解儿童.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需有效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仅在大学校园里的课程需要增加实践课时,更需使高校与幼儿园紧密结合,在真正的教育现场建构实践知识,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2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1拓展招生渠道,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滁州学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之初,仅限于从文科中招收学生,多年的教学发现通过高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文科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迅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在面临声乐、钢琴、绘画、手工等课程学习的时候,存在基础薄弱、理解掌握困难、耗时长等问题.然而实践中的幼儿园不仅需要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幼儿教师,亦需要艺术技巧娴熟的教师.因此,2014年,滁州学院拓展招生渠道,从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口招生,夯实艺术基础.

2.2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生源性质的差别化存在,滁州学院结合办学经验,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调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卓越学前教育师资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校地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协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力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在课程体系上,仍然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模式展开.但是在专业课程模块,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存在重复学习的问题,将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融合,以学前教育学为主线,统筹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由于比较教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中有众多重复的内容,所以在方案中从学前视角出发,开设中外学前教育史,将教育史中重要的内容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展开模块化的学习.再者,针对生源的差异性,差别化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口中等职业院校招生的学生理论基础差,在合理配置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安排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国学通讲、儿童文学和应用写作等,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建构博雅的大学精神;针对高考文科招生的学生存在专业技能学习困难的问题,为学生科学地安排键盘乐器伴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舞蹈、美术和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且课程的编排是从大一入学到大三整个三年不间断地学习,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2.3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3.1建构双导师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双导师制”是指为在校的大学生在校内外分别遴选出一名专业导师,两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发展.其中,校内导师着重负责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科研素养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等方面;校外导师则从学生的专业信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着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每周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跟随导师参与实践,使得“学练结合”,学生将实践中产生的困惑与导师沟通,获得理解,真正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的理想.2.3.2实行“小学期”制,夯实学生专业能力滁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暑期实践教学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又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小学期”制主要涵盖钢琴、手工、简笔画、舞蹈和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分学期实施(主要是在假期开始一周时间内集中训练),以集中训练的方式展开,每项活动均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同时,在每年暑期还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学生根据学习和见习中发现的问题,拟定调研方案,深入周边幼儿园和社区开展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参与教育实习,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实习基础.从而,建构四年实践不间断模式,夯实学生专业能力.2.4完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为了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滁州学院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实训室.目前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幼儿园综合活动室、幼儿舞蹈创编实验室、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验室、玩教具制作与设计室、琴房等实训室,有效地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课堂模拟和职业化训练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教教育实践能力.不仅在设备上独立开设了学前教育实验室和实训室,在课程方案的设定上,充分保证实验实训的时间;在师资上逐步形成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师,目前已有专业的美工教师、舞蹈教师及声乐教师,全力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及实训指导.

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进一步综合改革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应对教师资格考试国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首先,招生渠道多样化探索.在保持已有招生生源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从艺术类学生招收有志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学生,着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从夯实学生专、专业信念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中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其次,深化改革课程体系.根据教师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在完善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力争建构模块化的课程,在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长发展的渠道,在专业一年级、二年级时保证专业必须技能的学习,三年级、四年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技能类型继续学习.当然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筹划专业教材的建设,组织教授引领教师编写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和幼儿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相关教材,将课程改革引向纵深.再者,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最终仍然离不开教师,为了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质量,筹划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使得教师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并且要积极筹划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使得每位教师带着问题开展教育教学,促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理论。

作者:余萍 单位: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业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