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7-21 05:34:06

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服务学习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举,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本文通过阐述服务学习定义、特征及分析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服务学习在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以此为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服务学习;志愿服务;培养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而今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更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性与需求、志愿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失、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足发展,如何更好地引导高校志愿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服务学习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服务学习的定义及发展

(一)服务学习的定义

服务学习一词,人们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较直观的理解是,1993年美国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的定义:服务学习指的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简而言之,服务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服务与学习的结合,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果性的反思过程,在服务中学习,促进服务者进步,并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二)服务学习的发展

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学习理论(即"从做中学"的体验原则)。该理论主张学校要提供"做"的环境,为课堂的理论提供实践平台,反对"静听"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同时倡导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根植于实践需要和个体经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连接起来。②1967年,在长期社区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了服务学习的概念,这正好与杜威的理论相契合。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育者和研究者研究发现,服务学习在改造当代青少年与社会疏远、对社区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服务学习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美国的各级学校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无偿服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服务有需要的社会群体为宗旨。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动机上,前者可以是自愿参加的,也可以是课程要求或学校组织的,后者完全是自愿的;在目的上,前者是基于互惠的原则,即学校培养学生、学生自我成长、社区实现发展等方面的互惠共赢,后者的目标主要是志愿者参与并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的需求;在与知识学习的相关性上,前者是以满足社区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同等重要,将知识学习延伸到社区发展中,共同促进,实现互惠的,后者是将取得预期服务成果作为首要目的。总之,志愿服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服务学习则是将学习贯彻于服务的每个环节,以期服务提供者能够在价值、知识和技能上实现成长。

鉴于此,服务学习更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有机结合,即服务者应该在充分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组织策划既满足社区需求,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活动;更重视服务与学习的有效整合,服务与学习并举是服务学习的最重要特征,应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过程;更强调反思与分享,反思应贯穿于服务前、中、后所有的过程,而分享则是在服务结束后,学生通过反思与分享,能不断地改进服务成效,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有利于改善活动,结果评价有利于全面地认识该项目的教育价值,为以后项目开展提供借鉴。

三、服务学习在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中的运用

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培养模式应从前期准备、服务实践、反思分享、项目评估等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确定服务对象及需求、开展服务前的培训、制定服务计划等三个部分。项目开展前,学校或导师帮助学生联系合作社区,在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服务课题。根据不同的服务课题,为学生提供理论及技能培训,一般培训内容可包括服务与访谈技巧、公益项目设计与计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及报告撰写、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意识的培养等。随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社区需求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制定服务计划。导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与开拓更多的服务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服务计划的设计和制定中来。

(二)学习服务阶段

基于前期的实地调研和课程培训后,学生根据服务计划,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有计划地赴服务社区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在开展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更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通过自学与寻求导师帮助等方式丰富服务所需的知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成效。在服务过程中,导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三)反思分享阶段

反思和分享是服务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之一。其中反思是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的全过程。服务前,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会议等形式,以反思服务计划更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使服务计划更具现实性;服务中,主要是通过会议、撰写心得等方式,以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思维模式,通过深入地观察去开展更有效的服务,反思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在服务后,主要是通过撰写报告、心得、备忘录等方式,反思整个服务实施成效及自身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找出存在的不足,思考未来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持续、更有意义的服务。

总结分享则是在服务结束后,通过社区联欢晚会、项目分享会、报告会、活动图文展等方式让学生享受服务后的喜悦,对学生的服务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帮助学生了解彼此的服务体验及他人对自己服务的评价。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服务项目,深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学生的公益奉献精神。

(四)项目评估阶段

对服务学习的服务过程及服务结果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的评估有利于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成效;结果的评估有利于对项目整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为以后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服务学习的评估可以是正式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访谈或调查评估,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方式,主要取决于服务项目的目标及要求。服务学习评估一般应包括服务对象及社区对服务学习活动的评估、导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对导师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介于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之间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既做到了服务社区,也使自身知识和素质能力得到深化和提升,从而提升了志愿服务在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的贡献程度。目前,服务学习已被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所重视而广泛应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服务学习也将被国内更多高校所重视,并在高校志愿服务学生培养模式中加以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①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http://www.nationalservice.gov/about/role_impact/history.asp

②王卓."服务学习"及其影响下的高校志愿服务,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6).

上一篇:微观台湾高雄餐旅大学校园文化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管理运行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