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2 17:19:31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1

不过,不同层级的用户对云计算的了解程度大不相同。“很多大型用户,自身的技术能力较强,对云计算也比较了解,但是自身的应用会比较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小的用户可能还弄不明白自己用云能够做什么。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中型用户对自己的痛点比较清楚,对希望用云计算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我们的目标就是用我们软硬一体化的方案来让他们更容易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天地超云副总裁董昕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快速让云落地的需求,天地超云将会以硬件为核心,针对用户需求进行软硬一体化的集成。在云基地・2011云世界大会上的“云仓”、“云柜”以及“云慧”三大解决方案正是这一策略的产品体现。

待激发的中型用户需求

正如董昕所说,中型用户对云计算的需求更为直接和明确。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就是一个中型企业的代表。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IT经理息晓明明确表示:“我们公司主要完成的船舶运输的货物的交接。每艘船上可能有交接给不同对象的很多货物,如何通过一个能即时扩充的系统将这么多数据汇总起来,用来指导业务流程,是我们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像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这类用户与传统的银行、电信这种大型用户不同,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软硬一体化的方案。对于超云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了解这些用户的明确需求,并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能够快速解决他们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董昕表示。

超云此次推出的三款解决方案面对的是不同的用户需求。

超云“云柜”解决方案是一个一体化、整柜交付的云计算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云柜能够满足用户整体的需求。用户提出自己的需求后,超云可以根据用户的计算量需求进行存储、网络、计算性能的配比等定制,并为用户提供虚拟化层等基础软件的集成,然后进行整体交付。”董昕介绍,“云柜”所需要实现的就是开箱即用。

为了应对用户对数据存储的需求,超云还推出了“云仓”解决方案。这也是恰好能够满足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需求的产品。“作为企业的IT经理,必须能对企业的核心数据进行维护。应用‘云仓’这样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而且,在未来还可以在不改变基础架构的情况下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这就解决了我们最棘手的问题。”息晓明的现身说法体现了‘云仓’的价值。

针对大数据处理的需求,超云则提供了“云慧”解决方案。它不但具备完整的硬件平台,还集成了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并具备完整的引导、运行层和管理平台,通过对软硬件的充分调优,能够满足用户对快速响应的需求。

与软件厂商积极配合

总体上,天地超云的战略还是以硬件为核心。“我们会更多地立足在基础架构层面上进行软硬集成。在更加细化的用户需求和偏应用的软件方面,我们会更多地和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和绑定。”董昕表示。

在基础软件层面上,天地超云也和软件厂商达成了深入合作。例如,超云和Canonical就达成了合作,会在自己的解决方案内加入开源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用开放的架构部署一方面更加经济,另一方面也能更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架构,使用最新的技术,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系统。”Canonical云计算负责人MacDonald表示。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2

地点 北京荣之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办公室

人物 北京荣之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王东辉

中国计算机报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 刘保华

市场研究机构慧聪邓白氏的一项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生物行业数据中心IT市场的规模达到20.95亿元,比2009年增长17.7%。未来3年,随着生物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生物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和服务所投入的资金将呈线性增长态势,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78%。北京荣之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之联)凭借独具特色的生物云建设,在生物行业数据中心市场上开辟出一片蓝海市场。

找到突破口

刘保华:所有的IT厂商都在追逐云计算这股浪潮。凭借生物云、动漫云等,荣之联在云应用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在云计算方面,荣之联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王东辉:荣之联的定位是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在当前云计算的热潮中,我们将以提供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主,除非有特别的机遇和成熟的计划,否则我们不会贸然成为云服务的运营商。

荣之联在云计算方面有三点核心优势。第一,技术优势。云计算虽然强调了变一切为服务的理念,但其实质还是对现有IT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延续。我们在传统业务中积累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高难度的云计算设计和实施工作。例如,我们把专业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解决方案改造成基于虚拟机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解决方案,并用于生物云和动漫云的并行计算自动化部署。第二,综合服务优势。云计算包括从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建设、计算能力的动态虚拟化管理、存储和数据管理到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的产品和厂家也比较多。荣之联长期发展形成的综合服务和集成能力,以及与一线厂家广泛的合作,支持了我们在云计算领域的业务拓展。第三,客户优势。荣之联的主要客户都是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它们拥有先进的IT理念,在IT建设方面拥有充足的资金。这些客户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荣之联的取胜之道。

刘保华:现在,整个业界都在探讨如何使云落地。云落地首先要选好一个落脚点。荣之联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将生物云作为突破口?

王东辉: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前,全球生物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应用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毫不逊色于当年的互联网行业。荣之联很幸运地在多年之前就开始为这个领域的领导性机构――华大基因提供IT服务。

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一家站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把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做了完美的结合,并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领域。华大基因在生物技术方面的领先性和荣之联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实力成就了今天双方在生物云方面的合作。

基因测序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甚至会多到很难通过互联网进行移动,而且普通的客户也没有那么多的存储设施能将海量数据存放在本地。这改变了以前数据要跟着应用走的旧模式。现在,用户必须采用应用跟着数据走的新模式。荣之联与华大基因一起做了许多底层技术的开发,包括海量数据的管理、处理流程的管理以及如何让多种不同的生物处理软件在并行计算环境中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

荣之联与华大基因拥有同一个理想,即把发明创造转换为客户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产业的革命,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实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刘保华:我们看到许多提供高性能计算云的案例,相关厂商只是为客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但不提供相关的应用。荣之联除了为华大基因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以外,是否也提供相关的应用?

王东辉:生物云计算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项目,其中既包括计算、存储等IT基础平台的建设,也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和流程管理平台的建设。生物信息分析至少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的分析。这些分析的数学模型主要基于概率论,包括序列的比对、Markov链和隐马模型、种系进化树、RNA结构分析等算法模型。用户需要对来自测序仪的序列数据进行大量计算,通过上述算法找到有用的信息。

在生物云计算中,我们提供的应用包括一个称为虚拟实验室(vLab)的远程应用访问系统,一个生物应用软件和流程整合的平台,一个云数据管理和高速传输模块以及一个高性能并行计算的自动化调度模块。

举例来说,虚拟实验室服务的客户以各类科研机构为主,其目标是在不对现有的应用模式进行大改动的情况下,对外提供云服务;生物应用软件整合的目标是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提高生产力,为产业化服务;云数据管理是双方研究的重点,其目标是打造一个生命科学领域中的Google,并以国家基因数据库为典型应用模式,服务于未来。

提升交付能力

刘保华:一个云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除了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之处,还应该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荣之联如何看待云商业模式的创新?

王东辉:荣之联完全依靠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云计算业务方面也不例外。荣之联通过不断拓展市场,挖掘客户资源,既保证了业务的不断扩大,也保持了正向的现金流。

最近,我们的一个客户准备大规模部署云存储系统。我们在感到兴奋不已的同时,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用户交流,以便了解其真实的需求和运营的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私有云的需求比较旺盛。很多大型企业通过部署私有云架构,对企业内部的IT资源和应用实现了进一步整合。

数据从分散走向集中,又从集中走向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最终过渡到云,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荣之联在业务运作方面比较关注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为客户做的每个云计算项目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关联的。例如,生物云中的 vLab,它作为一个远程应用交付系统,也可以应用到军工、航天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vLab可以帮助客户实现数据和应用在数据中心的集中与隔离。再比如,高速网络传输系统更是一个万金油般的应用。

与和流程相关的业务相比,荣之联更关注与数据相关的业务,在选择云计算的运营模式方面也是如此。

刘保华:云计算对于厂商的交付能力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在提升服务交付能力方面,荣之联有什么好的办法?

王东辉:交付能力对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交付能力,荣之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第一,产品的解决方案化。虽然荣之联很多产品,但是我们更希望把一流的产品组合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第二,解决方案的产品化,这是提高交付能力的关键。我们对成熟的解决方案进行产品化开发,通过把解决方案简化成一个产品来降低交付的难度,提高部署的效率。

荣之联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从IT入手,实现业务的转型和战略的变革。我们希望全程参与客户的IT系统建设。从方案的规划设计、顾问咨询到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服务,荣之联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从而让客户更容易接受我们。

对荣之联来说,客户也是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找到更多像华大基因这样能够长期共同成长的客户。

荣之联不仅是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且也是云解决方案的应用者。

荣之联在公司内部成功地构建了UEC私有云,为各个部门提供IT服务。荣之联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云应用的典型案例。在实施云方案的过程中,荣之联与客户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在云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

紧贴用户需求

刘保华:在云计算市场上,没有一个厂商能实现垄断。因此,许多厂商都热衷于建立云的生态系统或云联盟。在云计算方面,荣之联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策略?

王东辉:那些能够提供云计算产品的厂商都是荣之联的长期合作伙伴。从应用的角度讲,荣之联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像华大基因这样既精通自身业务又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客户,双方共同合作,一起成长。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新型的IT资源建设和运营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和服务模式。云计算的产业链大致包括软硬件研发制造商、云解决方案供应商、云运营商和云消费者四类角色。荣之联把自己定位成云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在云产业链中,荣之联将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行业内的标准与规范,同时为行业内的客户提供直接的服务。

在云计算领域,荣之联采取的是行业云的发展模式,其目标是紧贴特定行业的需求,开发能够全面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云计算架构。在做好研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会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推广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应用,从而树立更多的行业应用典范,形成更多可快速复制的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为客户构建企业私有云提供帮助。

刘保华:在云计算时代,整合是大势所趋。有的厂商不仅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整合在一起,而且将硬件与应用软件也整合在一起。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王东辉:软硬件一体化确实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Oracle推出的Exadata数据库服务器就是一个案例。Exadata数据库服务器不仅降低了客户部署新系统的难度,而且缩短了部署周期,并以处理能力而不是硬件配置计价,从而提高了厂商的利润空间。

就像人们并不关心水和电是从哪里来的一样,在云计算时代,客户会更多地关心能否获得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而减少对后台到底有多少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关注。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用户,更倾向于自己构建一个私有云系统。

我认为,一体化的系统可以满足小规模私有云的需求。荣之联也有推出一体化系统的计划。现在,GPU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一旦我们在此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取得突破,就可以将生物云和动漫云集成到一个一体化系统中。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关注虚拟化私有云vPC这种模式。最近,我们看到了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对信息安全要求非常高的银行用户开始通过这种模式使用外包的云计算服务。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在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式中又增加了托管服务的内容。作为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的荣之联会密切关注此发展趋势。这种模式必将驱使我们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被用于云计算的运营,对荣之联来说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记者手记

做一个云计算的实干家

在经历了电子商务企业的上市浪潮之后,许多人猜测,云计算企业将掀起下一波上市热潮。就在国内许多云计算厂商绞尽脑汁想搭上上市这趟快车之时,王东辉却显得异常冷静。在采访中,王东辉反复强调荣之联的定位:做云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而不是云服务的运营商。

荣之联的盈利点有三个: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这三类业务的利润率由低到高。王东辉很满意公司现有的业务布局,并特别强调了解决方案业务的重要性。“我们设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项目管理,以保证项目管理的先进性。这是荣之联的优势所在。”王东辉表示,“好的企业一定是管理到位的企业。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市场是个蓝海市场,客户群在不断壮大,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在项目管理上保持先进性,我相信未来20年,荣之联都不用担心没有客户。”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3

解析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产业链生态,指明机遇挑战及未来趋势;

剖析用户应用云计算的关键要素,点评当前主流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价值;

梳理中国云计算相关项目及政策影响,提出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变革之后,2010年,云计算作为第三次IT浪潮的代表正在向我们走来。它将带来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中国IT产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赛迪顾问充分运用自身的强大资源优势,长期追踪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中国IT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定义和方法,结合自身对中国IT产业的深刻理解,最终形成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本《白皮书》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面访/电访:赛迪顾问历时3个月,走访了近50位云计算产业的重要影响者,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委、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园区等领导,两院院士、高校教授、著名媒体主编、知名博主、大型跨国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本土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众多真知灼见,对《白皮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实证研究:采用了企业访谈和对标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Microsoft、IBM、Google、VMware、Oracle(Sun)、HP共6家主流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深入剖析,对访谈数据和对标比较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案头调研:对赛迪顾问的历史数据库、业务类型库和案例库进行筛选,调阅相关的年度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项目库和政策法规库,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搜集了大量的云计算技术趋势、解决方案、市场和政策等全面的文本资料,为本《白皮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说纷纭"云计算"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卡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云计算的定义与内涵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

“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端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架构即服务(IaaS)、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云安全”和虚拟化应用等内容。

中国产业现状

中国云计算产业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处在大规模爆发的前夜。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用户提供服务。

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4%。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在投入了巨额资金建设起云计算中心后,却发现缺乏有价值的实际应用,“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应用落地成为当前最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赛迪顾问建议,中国应当充分利用云计算发展机遇,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制定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与法规,构建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着力试点示范,由点到面推进云计算产业全国统筹规划布局;提高政府管理精细化程度,划分云安全细分领域,提供分级区别管理措施;突出资源整合能力,主抓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形成行业应用示范;积极扩大与他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推进世界级的中国云计算实践。

中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云计算产业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7年~2010年):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阶段,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中。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成功案例较少。初期以政府公共云建设为主。

起飞阶段(2010年~2015年):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进入云计算产业的“黄金机遇期”。此时期,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了解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出现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用户主动考虑将自身业务融入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建设齐头并进。

成熟阶段(2015年~):云计算产业链、行业生态环境基本稳定;各厂商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稳定,提供丰富的XaaS产品。用户云计算应用取得良好的绩效,并成为IT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云计算成为一项基础设施。

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

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虽然对云计算仍存在一些担忧,但随着概念的普及,产业界对于云计算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忽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未来技术,中国将会在新一轮技术发展浪潮中落后于世界,中国需要抓住这一轮产业变革,占据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早在2010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指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将云计算应用提上了创新生产方式的高度。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

中国云计算的产业化快速发展尚存在如用户认知不足、标准缺失、数据争议、可用性、稳定性担忧、用户锁定、服务质量难以规范等诸多障碍。其中,标准和安全这一对“翅膀”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最为核心、也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云标准之翼对于云的起飞至关重要。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标准的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还要包括服务标准,解决无论是公共云、混合云还是私有云的从规划设计,到系统建设、再到服务运营、质量保障等环节中的各种问题。

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云服务能否得到用户认可的关键要素。除了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计算资源的系统故障外,云计算安全隐患还包括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适用法规、以及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数据、迁移、传输安全、灾备等问题。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必须在数据加密、迁移、备份以及位置控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云服务的易用性、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安全问题的解决还包括云计算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增强用户使用云计算的信心。

中国云计算未来展望

1.云计算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进程:云计算能够提供可靠的基础软硬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低成本的构建和管理能力,能有效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的IT机房建设和信息系统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巨大等问题。

构建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提振中国IT产业:云计算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力量,在云计算的驱动下,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各种融合式创新将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中国整体IT业产值的大幅提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业务动态性和敏捷性:通过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缩短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周期,提高用户业务的敏捷性和动态性。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助力绿色IT和节能减排:云计算可以提高现有设备运行效率,并减少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管理、更新成本),降低用户总体拥有成本。同时,云计算对IT资源的集中和整合使用可以减少设备规模、及时关闭空闲资源,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地。

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前,真正使用IT的中小企业比例很低,阻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云计算服务的产生将有效地支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将企业的资本投入转变为日常开支和运营成本,大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其信息化门槛,弥补其在IT投资和维护方面的不足,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的升级,提高中小企业收入,从而保障国家总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大型服务商和成功案例较少。在技术浪潮和产业热情推动下,一大批厂商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但由于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资格认证和准入机制,云计算市场上鱼龙混杂,缺乏大型、可信赖的服务提供商,也缺乏行业普遍认可的成功应用实践案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张。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尚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

数据和数据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安全,数据隐私、数据、身份认证等问题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是阻碍当前云计算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3.中国云计算发展趋势

云计算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将对中国IT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涉及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架构以及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在内的诸多领域,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IT应用前景。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对于这些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而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正好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众多的服务器、存储硬件厂商以及平台软件厂商都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政府和企业用户中,以便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云计算运营商也将在这次大潮中实现快速发展,比如正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性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的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有望成为面向公共计算领域的云计算运营主体,而电信运营商、IDC托管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也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力。随着国内云计算应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整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主流云计算解决方案及核心价值

云计算已成为IT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机会。然而,国内外IT应用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应用必须明确本地用户的核心关注,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可控、安全、高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中国用户的核心关注

1.政府用户核心关注

对政府用户而言,云计算不仅能够提高办公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还能够帮助其实现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不仅是云计算重要应用主体,更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制定者、产业运营监督者和产业发展推动者。

政府的推动可以促进云计算产业跨越式发展。例如,目前各地政府结合当地产业规划,积极建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创新基地,通过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IT厂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厂商向产业基地集聚,组建云计算产业联盟,形成合力参与全球云计算产业竞争。

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政府用户关注的核心聚焦在数据安全、云计算的标准建设及产业生态系统打造等方面。

2.企业用户核心关注

企业能够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对已有IT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性。各类面向行业的云服务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研发进程,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因此,企业在部署云计算服务时,更注重云的安全性、云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经验及现有的成功案例等。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可供企业选择的云服务越来越多,云的可移植性、数据集成、迁移成本等也将成为企业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

3.消费者核心关注

目前,尽管大多数个人用户并不清楚地知道或者不关心云计算概念,事实上已经有相当多的用户已经是云计算的使用者了。多年来,消费者事实上一直都在慢慢向云计算环境靠拢,如电子邮件(如微软的Hotmail、Google的Gmail)、在线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硬盘、即时通信(如MSN、QQ)等。

由于消费习惯的原因,中国的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货比三家,注重产品的口碑,在做出购买的决策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从众倾向,对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更加偏爱。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云服务时,对云提供商的口碑、用户数量和一致性体验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其次才是云服务的可用性及数据隐私性,最后才考虑价格的因素。

当前主流云计算平台评析

为了梳理当前中国市场云计算提供商的纷繁万象,从中发现各个方案的价值所在,赛迪顾问采用了全新的评价方式,从用户的核心关注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供应能力及价值的对标出发,对当前主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进行客观的综合评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政府、企业、个人用户加速云计算应用。

1.Microsoft

微软可以为自己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三种不同的云计算运营模式,包括微软运营、伙伴运营和客户自建模式。微软的云计算战略的特点包括软件加服务(S+S)、开放安全的平台以及自由选择战略。

微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在用户现有的IT硬件环境下进行部署,最大化利用企业现有IT资产,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IT,降低企业总体拥有成本。同时,微软的产品较好地保护了开发人员的现有技能,减少了使用者的学习成本。产品的一致性也为用户提供了较低的迁移成本和较好的数据集成能力,降低企业云计算应用成本。

微软Live Messenger、MSN、Hotmail等产品拥有大量的个人用户,在用户中有良好的口碑,尤其在白领等工作人群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2.IBM

IBM由于自身拥有从基础硬件到软件和服务的全系列产品,往往可以单独为用户提供全套的云计算解决方案。IBM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架构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企业自有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打破应用对资源的独占,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云计算理念。

3.HP

“一切皆服务”、“众包”是HP云计算的主要理念,其重点体现在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上,主要聚焦企业私有云的建设。

HP也具有从服务器、存储、网络到软件和服务的全系列解决方案,可以单独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HP在下一代数据中心方面的云计算应用可以为用户设计、交付和实施高度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构建高密度,分布式存储,并利用管理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的软件为用户提供数据中心设计和优化服务,实现绿色计算,节约用户在电源,制冷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4.Oracle(SUN)

Oracle是企业级私有云和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包括PaaS、IaaS、SaaS应用,主要关注私有云建设,云服务主要是其在线CRM等产品。

Oracle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使客户节约数据中心的空间和电力,简化IT服务管理,并可以使用户较快地构建、部署、伸缩和分配资源,并进行故障切换和增加新服务,提高了IT运行的效率,降低用户总体拥有成本。

5.Google

Google主要提供公共云服务,对产业的带动效应较其它厂商小。通过在线应用程序开发、Gmail、Google Talk、Google日历、Google Docs、以及Google Sites等,用户可实现在线创建和管理、权限管理、共享、搜索、修订、通信、协作与,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减少用户购买相关软硬件成本和IT维护支出,相应地减少了用户总体拥有成本。

6.VMware

VMware以虚拟化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VMware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利用现有资产和应用程序,通过虚拟化提供自助部署和调配的功能。帮助用户创建私有云,并将IT基础架构作为可随时访问的服务来交付,同时降低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简化了IT人员工作的复杂程度。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数据中心整合和桌面虚拟化,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和运营成本。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分析与对策建议

云计算兴起的浪潮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关注。相关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势头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和重视,并着手制定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的推进政策,近期的《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就是重要的启动步骤。

政府的政策及态度

中国政府在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而进一步的实施细则正在制定过程中。

在云计算兴起之初,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数十个城市都将云计算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并采取多种举措促进云计算的发展。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作为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是中国云计算发展大潮中的领跑者。

2010年7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祥云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8月,上海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0-2012年)》三年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并将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定位为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中心。

无锡是国内第一批云计算中心建设城市。2008年开始建设的无锡云计算中心通过两年的发展,目前进入第二期建设发展阶段,该中心搭建基于IBM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商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政务云平台,并应用了IBM全球最新的云计算容量规划方案。

深圳正在积极推进低端产业迁移,云计算在深圳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11月,深圳市公布了《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打造“华南云计算中心”的概念。

中国云计算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中央层级力推云计算的决心和行动无疑是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生根、发展的最大利好。在不久前,国务院刚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定为未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云计算已经被纳入其中。中央层级对云计算肯定和支持客观上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确定了基本的发展思路,对产业具有引导和培育作用。

从2008年起,地方政府兴建的一系列云计算中心,为云计算在各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构建了有利的基础设施。这些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在客观上为云计算产业投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企业在投资云计算领域的时候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而且还能够切实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中国各地方政府发展云计算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这就使得与云计算有关的服务器和存储成为目前阶段云计算产业投资的重点。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云计算硬件资源,但是未能找到实现云计算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即未能帮助企业通过云计算大幅降低成本。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及时得以纠正,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推进云计算产业化的热情将大大地降低。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对于一个新兴的、众说纷纭的产业,中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一开始就收紧?还是待其逐步发展,保持引导与监管?支付宝的成长之路具有莫大的启示作用:如果对于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其发展之初给予较为宽松的环境,那么将大大推动新兴产业的成功。

因此,一个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对产业的整体推进甚为重要。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标准,细化云安全、云可靠性和市场准入机制;

第二,支持建立本地云计算中心,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鼓励扶持新的云服务供应商;

第三,提高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尤其要提高中国宽带网络的速度和可用性;

第四,政府机关应当率先应用云服务,支持诸如“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的建设,起到行业表率和带动作用。

建议地方政府应当全面评估云计算的影响,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示范试点。梳理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评估云计算的产业价值和经济带动力,以明确云计算应用领域的方向与发展定位。从产业链角度,选择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重点产业环节作为发展重点。

建议针对产业、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赛迪顾问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创新云安全的监管方式,关键是找到“收”与“放”的平衡点; 第二,对于IDC是否必须由中国企业所有的问题上,政府在坚持“基本东西不放手”的原则下,可以留有适当的探讨余地;第三,对于云安全的监管问题,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精细化划分和监管,例如,信息安全可以交由公安部管理,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则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等;第四,在制定云计算服务、云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时,应当更多地以企业为核心进行编写和制定,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价值。

当前,云计算应用的不足之一就是缺乏有说服力的最佳实践。因此,主抓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形成行业应用示范对整个云计算产业的良性发展甚为重要。赛迪顾问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选择IT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第二,选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第三,选择具有突出资源整合能力的厂商进行合作。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4

对基础架构要高要求

“真正为云计算设计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虚拟化层。这看来简单的变化却对数据中心的整个构架提出了新的要求。”H3C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副部长李德刚说,“因此,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这一概念下,衍生出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标准,用户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道路选择。”

“从基础架构层面上,一方面要求有更高密度、更低能耗、可定制的标准硬件平台,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开放、跨平台、低成本的软件解决方案。”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昕把云计算对基础架构的要求划分为两个层次,并介绍了天地超云针对硬件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硬件方面,首先,在高密度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的更换和维修时间上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完全模块化、可热插拔的设计;其次,为了提高能耗比,服务器的能源转换效率很重要,天地超云全部采用电源转换效率90%以上的电源,以节约能源消耗;另外,针对具体应用,天地超云还会进行服务器针对性的优化,力求在处理器、内存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使用户能够获得最高的硬件利用率。”

“云计算对数据中心的网络也提出了挑战。从物理机的网络到虚拟机的网络、如何改变网络架构以满足虚拟机自由迁移的需要、如何通过更合理的布线降低系统复杂度以及如何实现网络资源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李德刚介绍,云计算数据中心要求网络架构从传统的小规模二层互联扩展到整个数据中心的二层互联,将物理进一步提升为虚拟连接,让整个系统架构更好地融合,并实现自动化的管理。针对这四个方面,H3C提供了符合VEPA开放标准的硬交换方案、基于IRF的大二层网络部署方案、从半融合到全融合的网络融合方案以及iMCv5自动配置方案,以帮助用户实现网络搭建。

用评价体系打消顾虑

“今天,种种新的应用要我们作出决策:我们要将应用部署在我们的数据中心还是云端,还是跨越这两种方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部署以后有哪些风险;如何减少这些风险。这些都是使用云以后面临的挑战。”Compuware大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李翔在演讲中提到了一组数据:“bing在调研中发现,页面打开时间慢2秒就会造成4.3%的用户和营收损失;Google指出,400毫秒的延迟会让搜索量下降0.59%;美国在线指出,打开速度最快的网页与打开最慢的页面相比,用户会多浏览内容的50%;当Shopzilla将页面的打开速度从7秒降低到2秒后,其营收提升了7%~12%;Gomez发现6秒的打开时间会让33%的用户放弃浏览这一页面。”另外,从数据中心到互联网,乃至用户的接入设备,都会对应用的体验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用户的业务。为此,Compuware开始引导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应用服务性能,以帮助用户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业务部门敏捷性的服务。

“云计算的测试涉及技术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等多个方面,需要从技术、需求和应用验证,基准性能、应用性能和终端兼容性测试,以及架构和服务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项目经理周毅表示,云计算的故障会给用户的业务带来严重的影响,因而,对云计算平台的认证和评估就变得非常关键。针对这一现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云计算测评标准与规范,同时开发了基于UI的自动化性能测试技术、虚拟分布式测试技术等一系列评测技术,以便为用户提供完善的验证、测试、评估、认证和咨询服务。

选择合适的平台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5

一向低调的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没有参与到人云亦云的热炒阶段,潜心专注于云产品和方案的开发,实现了云计算IaaS整体方案的切实落地。

云网融合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

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在业务的拓展和发展中,正逐步将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外部的商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当前业界热门讨论的话题:互联网化。在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催化下,互联网也将像水、电一样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H3C云计算业务部总监吴健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H3C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云网融合,智慧互联”的概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演进到数据中心、云计算和SDN,网络服务模式也由面向连接转为面向应用。在需求变化上,客户最关心的不再是设备和技术价值,而是应用价值以及应用的整合交付;在市场格局上,未来网络市场竞争将更加集中;合作方式将由多选到单选,浅合作到深合作,实现对最佳资源的匹配。针对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H3C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面向整个行业应用的新一代融合大IT,即ITOIP“云网融合”的全新理念。该理念旨在将云计算与网络紧密相连,实现最好的融合,以便可以迎接未来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

目前,大量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了“云网融合”的价值。例如手机行业,目前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都融合在一起。大量的应用价值又在最终的云计算里得到最好地体现。又例如,我们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设备,也不是在单独的网络、计算和存储,所有的关注点实际上已经不是平台而是其上最终的价值实现。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未来关注的是如何把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效融合起来,以一个融合的云IT支撑甚至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

只有网络与云计算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才能为企业网络用户带来更高的价值和应用。为了实现云网融合,H3C以VAN虚拟应用网络解决方案和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为两大主线,构建满足未来几年业务高速发展的新一代云IT架构。

其中,VAN以领先的全网络虚拟化(设备虚拟化、通道虚拟化、架构虚拟化)、自动化和SDN技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虚拟应用网络解决方案。通过整合N:1虚拟化、1:N虚拟化、N:1:M虚拟化等技术,VAN实现动态可视化的资源分配、高度自动化,可满足用户多种网络技术需求,同时释放网络价值。

H3Cloud云计算方案则具有融合基础架构、高可用虚拟化平台、自助式云业务工作流、一站式整体方案以及强大的服务能力等四大特点,尤其是通过标准的IEEE 802.1Qbg(EVB)技术,将网络管理边界明确至每一台虚拟机,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器虚拟化之后所带来的管理边界模糊、虚拟机流量无法监控、虚拟机网络策略单一网络策略无法跟随等问题,使虚拟机乃至数据中心在安全、可视、可监管的环境下运行。而高可用的虚拟化平台,可有效将物理资源抽象整合,提供繁复的虚拟化环境下的管理及其他扩展功能。

由天津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建的天津市政务云秉承了“云网融合”宗旨,运用现代网络与云计算相关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建后在互联网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虚拟化是云计算落地的关键

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原动力,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20世纪50年代虚拟化概念的提出,到20世纪60年代IBM在大型机上实现虚拟化商用;再到20世纪的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慢慢变得无人问津,只是在高档服务器上继续存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软件生产商率先实施了以虚拟机监视器为中心的软件解决方案,为虚拟化技术在x86服务器环境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随之而来的是以Denali项目和Xen项目为代表的“半虚拟化”技术,及以Intel的VT和AMD的SVM为代表的硬件虚拟化技术。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化技术再次成为整个信息产业中最受瞩目的焦点。

要实现云计算的落地,最关键的一步是IaaS的实现。在IaaS的几个组成部分中,存储与服务器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相对统一的产品结构,而作为IaaS核心的网络和虚拟化部分,则因为其复杂性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所谓“网络虚拟化”,是将多个硬件或软件网络资源及相关的网络功能集成到一个可用软件中统一管控的过程,并且对于网络应用而言,该网络环境的实现方式是透明的。该网络环境称为虚拟网络,形成该虚拟网络的过程称为“网络虚拟化”。

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虚拟化技术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如何实现物理机内部的虚拟化网络;外部网络如何动态调用以适应虚拟机对网络不断变化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是云计算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需要在主机网络虚拟化技术、网络交换设备虚拟化技术和IaaS服务实际运营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着手解决。

2012年,VMWare以12.6亿美元收购了专注于网络虚拟化的企业Nicira,也是基于对网络虚拟化在云计算发展中所处地位的重视。在这方面,传统网络企业成为在IaaS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厂商。除了亚马逊,思科、中兴、H3C等网络企业也都纷纷投身于IaaS的建设中。

在传统数据中心中,虚拟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虚拟化软件之后,管理边界从原本的物理服务器延伸到虚拟机,这就带来了管理边界模糊、虚拟机流量无法监控、虚拟机网络策略单一、虚拟机迁移网络策略无法跟随等相关问题,为IT部门的网络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中,H3C所利用的802.1Qbg(EVB)标准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服务器虚拟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IEEE802.1Qbg标准是由IEEE802.1工作组制定的一个新标准)。在H3Cloud云解决方案中,同时提供了支持802.1Qbg VEPA标准的vSwitch与支持802.1Qbg VEPA标准的H3C S5800系列物理交换机,完成了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对虚拟机的全面管理,如VLAN、ACL、QoS等功能,从而消除了管理盲区。在根本上解决虚拟机流量不可控和虚拟机迁移网络策略无法感知等问题的同时,提高企业IT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企业IT设施的应变能力。

目前,H3C自主研发的CAS云计算管理与虚拟化平台构建的可灵活调用计算资源池已经在政务云中得以实施,为政务应用提供虚拟化的承载环境;针对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化层的精细化管控要求,通过CAS平台与S5820V2系列交换机之间端到端的VEPA解决方案,实现了虚拟机流量的可视化管理、精细化控制和高性能转发。

对此,吴健表示,虚拟化的落地、网络本身的虚拟化,是云计算落地最突出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虚拟网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也是网络企业的强项。“网络对于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吴健说,“网络云就绪应该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中放在第一位的,而这方面业界提得比较少,发展也相对滞后,全球的领导者也为数不多,有思科、还有H3C,在国内目前也只有H3C具备这个能力去做该解决方案。”原来的网络厂商成为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的最终整合者似乎是天然的选择。目前,H3C已经成为腾讯、百度、阿里、盛大、新浪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国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客观上推进了H3C在云计算领域的理解。为推出企业级云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混合云彩虹”打通“云通道”

根据IDC最新的云计算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私有云开支将达到91亿美元,比去年上升64%。到2016年,私有云开支年均会超过240亿美元,从2011到201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私有云具有更加切合企业需求的优势:私有云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的能源效率。私有云平台允许企业在内部使用企业网络防火墙保护数据。同时,私有云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私有云可以针对某个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从而更好的支撑业务。

混合云作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混合体,可以结合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优点规避其缺点。设计完善的混合云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充分利用公有云的可扩展性和节约成本的优势,同时又兼具私有云数据监控、安全性和可控性的特性。部署正确的混合云能通过重新分配IT资源配置为企业用户提供战略优势。

基于长期的市场培育与应用开拓,中国的私有云IaaS市场已初具规模,这主要体现在整体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充、包括主流云计算技术供应商和创业企业在内的参与者已初步完成自己的产业布局,以及企业实践层面所表现出的规模化和行业性等方面。私有云IaaS建设在更大的市场与行业纵深内展开,包括主流IT厂商和大量初创企业在内的主流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供应商群体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局面。微软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12和System Center 2012私有云平台,在中国石油、中国电信、青岛海关、锦江酒店集团等得以部署。VMware、戴尔,以及曙光的私有云IaaS业务围绕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重点行业展开,而且各家厂商的客户数量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不让海外巨头垄断,H3C针对中国市场现状研发推出了IaaS私有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组织(或虚拟数据中心)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同时,实践表明,私有云与公有云的市场发展应该在更多层面展开互动,即便在公有云市场整体环境尚有待改善的条件下,私有云建设向纵深发展仍有赖于公有云技术的带动。吴健表示,中国市场的私有云IaaS建设并非是孤立的存在。在越来越多企业展开私有云规划与实践的同时,公有云服务以及混合云应用模式已经进入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企业用户的视野。基于此,H3C推出了“混合云彩虹”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将用户内部二级云、总部云与第三方公有云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在用户内部的上下级互通以及由私有云到公有云的动态扩展。“混合云彩虹”主要解决了私有云数据中心灾备、突发访问和资源扩展这三方面问题。

例如,天津市部署的多级政务云(包括天津市政务云和河西区政务云)。在该案例中,利用H3C特有的云彩虹技术实现了两朵“云”的上下互通和云爆发时的资源借用。当河西区政务云资源不足时,可云爆发至作为一级云的天津市政务云,实现云资源的备份与扩展。同样,天津市政务云可以调用区政务云的资源,此外,还能实现应用模板的下发,完成业务在市区之间的统一、快速部署。通过河西区政务云门户,管理员可以对当前本地云资源池、上级云资源池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对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在天津政务云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中,河西政务云作为其一个组织,天津市政务云管理员可以通过组织将应用模板下发至河西区政务云。在河西区政务云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中,将一级云天津政务云作为其“外部云资源”,当河西区本地资源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时,河西区政务云管理员可以申请使用天津市政务云中的资源,完成云爆发以及云资源的扩容。

开放协作 赢在标准

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放合作的胜利。云计算也不例外。云计算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有各种各样的厂商,如硬件设备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等。而目前,云计算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气候,这也意味着一片广阔的蓝海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有用竞合代替竞争,才能在“云计算”这片蓝海中纵横驰骋。

正是看到其中的巨大机遇,H3C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投身到标准化建设中去:给合作伙伴开放标准API,通过标准化助力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价值链,实现多家企业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H3C IToIP第二阶段工作重点的OAA(Open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就是一个开放的软硬件整体结构体系。它通过构建开放式的业务平台,实现多厂商、多客户的IT应用都可以基于该平台与H3C的产品进行整合。不仅能够降低客户需求的实现难度,还可以有效简化IT管理,让IT系统轻装运转。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6

HDS近日宣布推出首个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Converged Data Center Solutions),用以全面自动化和加速、简化企业云部署。该解决方案整合和优化了日立的企业级存储系统和刀片服务器,同时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和云环境下的标准网络基础设施组件。通过更快速的部署、自动化和可扩展的特性,这一新的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按照自身的方式采用云,并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可预见的业务价值。

HDS文件、内容与云计算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总监许可介绍说,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采用紧密集成和共享的组件(包括存储、计算和数据网络),使创建云基础或者基础设施云成为可能,将存储、计算和网络全面整合,与那些没有经过优化集成的松散解决方案相比,在企业级可靠性、部署速度、性能和管理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

“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存储、计算和网络与软件的管理、自动化和优化相结合,能够将资源进行自动配置,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对应用程序、平台和管理程序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供使用技术中所需要的灵活性。”许可介绍说,首个融合解决方案包括基于Windows Hyper-V Cloud Fast Track的HDS解决方案、用于Microsoft Exchange 2010的日立Converged Platform、日立统一计算平台(UCP)、日立计算刀片服务器(Compute Blade)。

据悉,基于Windows Hyper-V Cloud Fast Track的HDS解决方案,将HDS的存储、计算与网络及带有Hyper-V和System Center的 Windows Server 2008 R2相结合,可带来高性能的私有云基础设施以及能够实现进一步自动化和协调的途径。用于Microsoft Exchange 2010的日立Converged Platform是第一款经过预测试的特定应用融合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并紧密集成了Exchange 2010的最新强大功能。HDS曾在去年的统一计算平台(UCP)是其融合数据中心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提供了在日立融合系列解决方案中的协调和管理功能。利用编制软件,UCP能从一个简单但功能齐全的界面上,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管理作为业务资源池进行集中和编制。对于计算刀片服务器,许可介绍说,自2004年以来,这一产品已经在日本市场广为销售,HDS利用这一优势,将其与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无缝集成,为客户提供了企业级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7

像EMC、赛门铁克这样“老谋深算”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先行者,早早就通过收购云服务供应商在云计算市场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NetApp在跨入云计算大门时仍然坚持这样的原则:只为用户以及合作伙伴提供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本身并不涉足云服务领域。

云是一种业务模式

“传统的存储系统构建方式是,客户必须自己购买不同的存储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将带来更多的复杂性、更低的存储利用率以及容量和性能无法被轻松共享或重新分配等问题。NetApp 的统一存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客户获得更高的效率。”NetApp公司副总裁兼 SAN/iSAN 业务部总经理Joel Reich表示。

许多人愿意从技术的角度定义云的概念,因此一些专门的云存储产品也应运而生。Joel Reich表示,这些所谓的云存储产品也许能满足云的某些应用需求,但是这种专门的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在面临应用的变化时,会暴露出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有可能在未来的升级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云存储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Joel Reich进一步解释说,“满足云计算需求的存储产品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比如安全的多租户模式、透明化的数据移动、服务自动化、高存储效率、集成的数据保护等。”

2009年4月,全球存储工业协会(SNIA)成立了首个云存储工作组,目标是为云存储确定、开发和协调系统标准和接口。在目前没有统一的云存储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在评估新的或现有的存储解决方案是否满足云存储的需求时,应该考虑以下8个问题:能否建立多用户并确保数据安全,能否自动化地管理流程并让其与服务保持一致,能否自由移动数据以创建一个始终可用的架构,能否提升存储效率,数据保护能否与存储集成在一起,存储资源能否实现灵活的扩展,存储环境是否支持服务器虚拟化,能否在单一网络结构上做任何事情。

Joel Reich表示,云计算的兴起将促使更多的中小型企业采用外包的服务模式。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有一部分可能会很快接受服务外包,而另一部分在将某些非关键应用转向外包的同时,还会将关键应用放在自己的IT系统中。

构筑铁三角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NetApp仍然会坚守以存储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云基础设施包括的因素很多,除了存储以外,还有服务器、网络、软件、安全等。对于NetApp来说,孤军奋战是弊大于利,它需要坚强的左膀右臂,VMware与思科则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NetApp的存储、思科的服务器与网络,再加上VMware的虚拟化软件,构成了云基础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稳固的铁三角,NetApp的云计算战略才更有底气。NetApp积极倡导的云计算战略与动态虚拟化数据中心理念,是宏观战略与具体战术的关系。前者是方向,后者是具体落实。

NetApp动态数据中心(NDDC)解决方案由三大部分组成,是一个经测试和认证的ITaaS解决方案。首先,NDDC有一个基于NetApp存储技术的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SOI)。这一标准化的架构使用户能反复利用存储、网络和计算资源,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服务层级。NetApp通过一个服务目录提供上述共享资源,向终端用户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aaS)。其次,NDDC有一个服务管理框架,可以提供流程和最佳实践经验,从而帮助用户管理基础设施,并尽可能地降低固定成本。第三,NDDC依托 NetApp 的专业服务和众多的系统集成商,可以有效地应用ITaaS 基础设施,将客户风险降到最低。思科服务器访问虚拟业务部营销副总裁 Soni Jiandani表示:“客户在计划精简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时,需要确保其网络、计算、存储基础设施能无缝操作。思科与NetApp等公司的合作,可以确保动态网络和整合计算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从而帮助客户将企业云的力量发挥到极致。”VMware联盟副总裁 Parag Patel则表示:“凭借VMware vSphere 4和NetApp存储技术,企业能建立并运行一个虚拟且基于服务的数据中心,从而更迅速地应对业务发展中的挑战,满足 7×24 业务中的弹性需求,大幅度降低成本。凭借云计算具有的高效、可控和可选等特点,VMware和NetApp将共同为用户提供下一代灵活且可靠的企业级IT服务。”

NetApp与思科、VMware是一种铁三角的关系,而EMC与思科、VMware也有类似的合作关系,是另一个铁三角。铁三角也好,黄金搭档也罢,这至少说明在云计算领域,以更加广泛的合作方式提供全面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是一种趋势。

Joel Reich表示:“NetApp与思科、VMware是紧密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基于这种合作关系,三家的产品和技术的集成度更高。三家在共同描绘动态虚拟化数据中心的蓝图。”

承上启下

与那些早早就念叨着云长云短的公司相比,NetApp直到2009年9月才正式云计算战略,似乎有点晚。但是,细看NetApp同时的合作伙伴及渠道策略,你会感到这是一种厚积薄发。如果说,NetApp与思科、VMware的合作构成了NetApp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骨架,那么NetApp恪守的广泛合作关系则为NetApp云计算战略的有效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计算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仅靠某一个厂商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搭建的。NetApp深谙此理,因此在云计算战略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与其他IT 供应商和企业增值经销商(VAR)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NetApp的云计算合作伙伴包括四类:技术合作伙伴、企业增值经销商、提供企业级云服务的供应商和提供企业云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在长长的技术合作伙伴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BMC、Brocade、Citrix、Fujitsu America、Microsoft、SAP、VMware等。

这些厂商主要来自管理、服务器、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它们彼此互补,可以充分运用虚拟化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面向服务的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Brocade 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Dave Stevens 表示:“Brocade和NetApp拥有一个长期的共同目标,即帮助用户降低成本,提升灵活性并加强可靠性。”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篇8

所谓“知己知彼”,即CIO既需要了解企业自身业务的特点,还要深入了解云的特点,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服务模式的分类一般针对公有云,企业选择公有云无需关心底层的软硬件架构,而是重点关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价格;如果企业自建私有云,则要关注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整个架构的细节,其复杂程度堪比建设一个公有云平台(数据中心)。

目前,围绕云计算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基础设施提供商,如IBM、戴尔、惠普、华为、思科、EMC、甲骨文等;虚拟化云平台软件提供商,如VMware、微软、思杰、红帽等;而基于云平台的应用软件提供商则数不胜数。不论是哪一类云,都需要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而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质上是集合产业链能力的过程,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参与和配合。这个复杂的过程让企业部署云平台的时候难以选择。

从社会层面考虑,在理想情况下处在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厂商应该专注专长,以达到技术最优和成本最低;然而现实正好相反,商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技术垄断必然造成市场垄断,最后的结果是客户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时,云数据中心建设更多是以解决方案甚至是“交钥匙”的方式交付到企业手中,厂商更愿意从提品转向解决方案,或者推出融合IT基础设施。这种趋势让企业决策者面对产品、方案选型,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等环节时变得更难把控。CIO在没有一本准确的采购指南时,企业的乘云之路就会迷雾重重。

谁在构筑云计算的根基?

云计算的根基当然是底层的硬件设备,主要还是传统IT的三大块:服务器、存储、网络。面世不久的融合IT基础设施,顾名思义是这三大主要部分在硬件上的融合,同时预装了平台化软件。云硬件设备厂商主要是传统的硬件制造商,在经历并购整合后,现在以IBM、戴尔、惠普、甲骨文、EMC、思科、华为、联想、曙光、浪潮等厂商为主流。事实上很多厂商还有很强大的软件能力,多以硬件、软件加服务的一体化方案推向市场。

尽管这些一流的厂商在构建云的过程中几乎等于“全能”,但从产品的市场数据上更容易看出厂商真正的硬实力。他们或具备均衡的发展,或突出某一领域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云平台都运行在他们的硬件设备上。

最近引起人们关注的大事都出在IBM身上,首先是IBM向联想出售了自己的x86服务器业务,其实是将Power开源。尽管IBM在不断收缩业务,但不论是开源的Power加Linux,还是IBM的自留地AIX,IBM在云计算领域的硬平台实力依然处在业界领先的位置。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3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第一的是惠普。今天,全球每三台x86服务器里就有一台是惠普的。惠普的服务器生命周期自动管理可以让服务器从上架开始到服务器退出期间全程自动管理。另外,在完成对3Com的整合之后,惠普在基于云的融合基础架构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戴尔是不折不扣的“前三”,在全球硬件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又不是处处能达到像中国服务器市场这样的佳绩。戴尔也在通过不断的收购来提升自己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华为高调地提出了云战略FusionCloud,以硬件产品线为基础形成完整的合力。华为服务器出货量已经已经跃升到全球第四、中国区第二的位置,华为存储的销售收入也排在了中国区第二。敏捷网络以及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同样作为面向云的最优化方案,加强了华为整体在云计算平台的硬件实力。

产业链中,大家共同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与革新,共筑坚实的根基。对于需要构建企业私有云来说,没有谁绝对好,只有最佳业务规模和TCO,CIO们需要综合考量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比如对于大型的云数据中心,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融合基础实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无论是部署、维护、扩容都更快、更简单。

谁在充实云计算的灵魂?

有了硬件平台的支撑,云计算还需具备灵魂――虚拟化环境。这些“造魂”的企业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VMware、微软、思杰、红帽等,其商业版本的云环境在功能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在部署于私有云平台时,不仅考虑基础硬件和平台软件的配合,还要充分考虑上层业务的开发环境。另外,华为目前提出了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方案,这是另一层面的平台化软件,其理念是将分布在各地的云数据中心池化并统一管理,可谓“建立在云基础上的云”。

VMware一向被视为虚拟化的代言人。从桌面到服务器端,特别是在x86的虚拟化上,VMware的实力有目共睹。Vsphere配合SAN存储环境,快速部署服务器非常方便, Vmotion实时迁移功能也非常有吸引力,可以说目前在虚拟机迁移技术上,VMware是行业先锋。

微软 Azure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平台,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按需定制的计算服务和基于微软数据中心的Web应用程序。在整个体系中,包括Windows Azure、SQL Azure和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Fabric。Windows Azure可看成一个云计算服务的操作系统;SQL Azure是云中的数据库;AppFabric是一个基于Web的开发服务,它可以把现有应用和服务与云平台的连接和互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思杰面向虚拟化的XenServer与面向云的CloudStack一直是思杰在云平台领域重要的业务基石。思杰放弃CloudStack后出现了CloudPlatform――一个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平台,在CloudStack中融入了服务器、网络等方面资源的管理与调配能力。XenServer虚拟化平台用于更好的服务于思杰自身产品,使得思杰的解决方案有一个值得依赖的虚拟化基础平台。

红帽的云解决方案包括红帽企业Linux、红帽存储服务器、JBoss中间件、CloudForms混合云管理平台、ManageIQ混合云操作管理、OpenShift PaaS平台等全面的解决方案。红帽开放混合云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支持红帽自身的产品,还可以支持任何用户喜欢的品牌或者是第三方的产品。

上一篇:服装设计的基本构成范文 下一篇: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