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厌学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时间:2022-04-29 10:01:56

面对厌学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厌学就是指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精力不集中,无法专注地思考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经常逃学或旷课,甚至会辍学。

导致厌学的原因可以从主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自制力较差;在学习中无法获得快乐,失去信心;懒惰,放纵等。而在这些主观原因中,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建立信心。就我接触过的学生中,有许多在中考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他们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入我们这所市里的重点中学。并且在高一的第一阶段(前三个月)表现非常好,对高中生活很感兴趣,也充满信心,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追着老师讨教解题的方法。但仅仅在三个月后,也就是期中考试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有了细微的改变,原因很简单,成绩不如人意。高一的课程总共有8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课程多,时间紧(三年教材两年上完),负担重。许多学生是分身乏术,顾头不顾尾。一次大考下来,他们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这部分学生中的小部分,因为无法摆脱这种失败感,逐渐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要解决厌学的问题,就得从学生厌学的原因入手,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重建学生的信心,这才是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班上有一个学生,入学成绩非常的优秀,是以乡镇前十的成绩考入我校的。但期中考试后,无法接受排名大面积退步的惨状,引发了厌学情绪。而此时,如果要求这个学生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去顾及各个科目,对这个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且效果只会是适得其反。怎么办呢? 我当时是这样处理的。让这个学生找一门自己最棘手的学科,集中火力,用一定的时间去专攻这门学科。半个月后,该生该门学科的成绩直线上升,重建了这名学生丢失了的信心。而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现实反映出来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缺陷是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

所以,要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同时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

而从客观原因上看,可以分为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因字数原因,难以展开,不如重点谈谈我们可以努力的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在校时间比在家时间要多得多。像我校高中部,有90个教学班,近6000的学生,外宿生占不到百分之十,内宿生占了绝大多数。内宿生长期与家庭脱离,家庭教育无法按时开展。此时,学校教育就更加地重要。

一所高中的生存,又或一所高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高考的升学率。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无法规避的现实。于是,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设定、开展,紧紧围绕高考这个中心。于是,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就简单而直接:成绩好,你就是优秀的;成绩不好,你就是不优秀的。于是,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就会主动地对号入座,把自己放到失败者的位置上。慢慢地,他们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导致厌学。

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要改变这种简单地、直接地评价学生的标准。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分高者居之吗?不是的。优秀的学生可以是孝顺的学生,会尊重他人的学生,遵守纪律的学生,有团队精神的学生,有合作意识的学生,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学生,画画画得好的学生,跑步跑得快得学生,歌唱得好的学生等等。一言以蔽之,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不能单看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他可能在这方面不优秀,但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不优秀。

除了改变评价标准,我们还要把学生吸引回我们的课堂。说到底,学生厌学,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吸引力。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是课堂与生活严重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学生就无法理解:既然这个内容和我的生活无关,我学它有什么意义。当年带高一新生的时候,我作为语文科的科任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我问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很直接,也很实际,问题是:语文有什么用?学生的答案很多,可谓丰富多彩。我告诉学生,语文的作用,其实就两个字"听""说"。其中"听"包括听别人说话的"听"和阅读文章的"读","说"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听"和"说"就是获取和表达的意思。语文的作用,就是怎样准确把握对方的意思以及准确表达你的内心。然后给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听""说"的重要性。这样的授课方法,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联系了生活,同时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你的课堂中。

做好以上两点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现在我校正在实行的"生本教育",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长久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能力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当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多了,积极性更高了,主动参与的愿望更强烈了,而他们的能力提升的空间也越大了。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感觉乏味?

总体来说,要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通力合作,光靠其中一方、两方,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作为厌学的主体--学生,要做的也一样重要。

上一篇:浅谈乒乓球运动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构建有生命力的考查体系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