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7-21 01:49:4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传递数学知识的地方”,教师讲数学,学生听数学;教师示范做数学,学生模仿做数学。数学课堂正逐渐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有民主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有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有一定价值的数学例题、有颇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活动……

一、联系生活,重视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在初一学习方程和方程组时,根据他们中大多数学生当时是十三岁,我们年级数学教师中有两位是大学刚毕业的,只有23岁,就编了个问题:初一年级某同学问教师:“您今年多大?”教师回答:“我像你这样大时,你才3岁,你像我这样大时,我就有33岁了。”你知道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吗?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时会很投入,训练效果很好。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及现实的“情境化”提供了可能,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创造了条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个例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研究的材料,使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

二、开放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知活动,而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探究潜能,我们的教学应多创设发挥学生这种潜能的时机与空间,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打破囿于教室的教学空间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在上新教材《测量》一节,让学生带着测量工具到操场自己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学生只用刻度尺;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和标尺;还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和测角器……

这种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数学作为“做出来的”看待。如果只是由教师进行一览无余的讲解,学生得到的仅仅是较扎实的知识和较熟练的解题技能。这个例题,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了自己所理想的数学,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

三、“动”中求知,注重实效

现在我们的课堂很“热闹”,学生很“开心”,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动”中求知就是在动中学,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在教学“用正多边形镶嵌地板”时,让学生准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各几个,首先让学生用同一种正多边形作平面镶嵌,看看会是什么结果?由学生总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进行镶嵌而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不能呢?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第二次动手,用两种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镶嵌,并进行讨论能镶嵌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会出现哪一些美丽的图案?

数学课堂要十分讲究课的节奏和实效。该动眼观察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该动脑思考时,就应给足时间安静思考;该动手操作时,就应给足空间让学生摆弄;该动笔练习时,就应让学生认真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机结合,使课堂思看结合、说写结合、动静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小组合作,有形式更有实质

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小组合作时,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时教师更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在数学课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可灵活选择同桌两人、前后桌四人以及六人小组合作进行游戏或是练习,安排小组长、记录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当然,教师安排小组活动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思考,课堂上也基本形成了小组内几个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风气。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上更加需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而完备的教具学具、充分的讨论时间也是真正帮助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

五、实践活动追求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

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课型。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课堂标准提出:“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果我们的数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实践活动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勤于思考数学、善于应用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主动权。

例:“平行四边形”的学习结束后,我曾设置了一次小制作活动: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工具或作图仪器。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的作品,既简单又具有多功能。他利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菱形的性质,制作了一个作图仪器――菱形框架:

这个作图仪器具有以下多种功能:1. 作角的平分线;2. 作任意直线的垂线;3. 作一定范围内线段(小于该菱形边长的2倍)的垂直平分线。

实践活动既新鲜又富有挑战性。在如此充满创造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可见,只有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学生才能悟出探究性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应该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评价内容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书面考试、活动报告,以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主动地做数学、用数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平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改变教师过多地讲解和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在数学课堂中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慢慢学会走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浅析职高数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几个原因 下一篇: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