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时间:2022-07-21 12:18:46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导致做题时一头雾水,盲然而不知所从,本文从理解情景材料的原意和关注情景材料中人物与时空信息入手,探讨了让学生有效把握材料传达的信息之道。

关键词:历史教学;考试材料;获取信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63-1

一、客观、全面、准确理解情景材料的原意

准确理解情景材料的原意是提取有效信息的前提,如果材料都理解错误,那么学生获取的信息也必然是错误的,这里的准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读懂情景材料原意,二是读懂作者引用这则情景材料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作者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在提炼信息时,学生往往重视的是第一层,而忽视了第二层,在作答时,有时根据第一层意思就可以得出答案,有时要根据第二层意思才能得出答案,而有时则需要将两层意思相结合才能找到答案。

如:这样一道材料题: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体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夭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家为最费。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也,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于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材料二中学生要抓住“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和“盖皆本也”这两个关键的信息,特别是“妄议”和“皆本”这两个词语鲜明的表达了黄宗羲的观点,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材料三学生应重点找出雍正帝的言语中带有感彩的词汇,然后再去判断他的真实态度,这段材料中的“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也,而工商皆其末也”这句话也是明白无误地表达了雍正帝主张重本抑末。

作者在描述史实或引用材料时往往会运用许多带有感彩的字眼,充分反应了作者的阶级立场和好恶,学生在提取信息时,一定要把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重点划出来,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和由表及里的整理,才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原意和引用者的原意,把握住了这两个原意,学生提炼出来的信息才能准确无误,才是有效的信息。

二、关注情景材料中人物与时空信息

传统观念把人物、时间、地点作为情景材料的基本背景来理解,这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对这三大要素要保持灵敏的嗅觉,要高度关注这三个要素,有时可以直接依据这三个要素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提炼出有效的信息来,从而省去大量的时间去揣摩情景的原意,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这道题目学生只要抓住“唐诗”和“唐三彩”这两个信息,综合为唐朝这个时间信息,那么肯定排除掉④,答案就很容易得出来。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发现人物、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最基本信息,对提炼出更高层次的信息是多么的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作为解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时,千万不要忽视情景材料中最最基本的信息,而这往往也是最最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学生训练得像“猎狗”一样,对人物、时间、与地点信息保持高度的警觉和灵敏,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把每道题目的人物、时间、地点首先圈出来,然后再去作答。

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新高考已经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让人们见识到了她的庐山真面目,就历史学科的命题思路而言,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要求,一改过去江苏高考历史“背(贝)多分(芬)”的现状,特别关注新的情境、新的材料之下,学生能否调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方法,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对这样一个新的情境进行再认识,从而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功能。历史教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一定要积极主动改变教学观念,率先推行新课改要求中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理念,而根据材料提炼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则是其中比较容易操作的要求之一,也是非常吻合江苏历史高考的命题精神,中学教师对此应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量是否到位?方法是否可行?结果是否见效?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应对新高考,教师也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对音乐基础学科的重新审视 下一篇:中考化学复习概念图应用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