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21 11:40:42

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改善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的疲劳定量表均有一定改善,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脑卒中后疲劳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88-01

脑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患者的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是一种较为独立的现象,以往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术后疲劳的发生率为30~65%,虽然其发生率较高,但往往容易被忽视,进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近年来,笔者一直对脑卒中后疲劳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防治脑卒中后疲劳。本次研究,笔者就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我院部分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患者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4.5±2.4)岁。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医气虚证诊断标准以及脑卒中诊断标准。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吸氧;②根据患者病情降低颅内压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内;③控制患者的体温、血压以及血糖在正常范围内;④防治血小板的聚集;⑤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⑥严密观察各项身体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⑦术后给予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帮组患者进行翻身,注意四肢的摆放,避免肢体痉挛,每天进行关节肌肉、上下楼梯、行走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2]。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拟中药双补汤,药方基本组成包括:鸡血藤15g、党参15g、黄芪40~80g、炒白术10g、当归15g、红花5g、升麻10g、桃仁10g、桑枝15g、赤芍15g、陈皮5g以及地龙15g,实际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减严防。药方采用水煎服,2次/d,治疗持续4周。

1.3 评价标准。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改善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疲劳评定量表的评分标准为:29~59,患者为正常或轻度疲劳;60~119,患者为轻度疲劳或中度疲劳;120~179,患者为中度或重度疲劳;180~203,患者为极重度疲劳[3]。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取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的疲劳定量表均有一定改善,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疲劳评定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疲劳评定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中带*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后疲劳时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独立于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力在剧烈活动后,过早出现精疲力竭,对持续活动表现出极度的厌烦,涉及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脑卒中患者的术后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为30~65%,虽然其发生率较高,但往往容易被忽视,进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近期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所出现的疲劳症状可以对患者后期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可能提高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因此,如何正确处理防治脑卒中后出现的疲劳症状不容忽视。

本次研究,笔者就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我院部分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更加能够缓解患者的脑卒中后疲劳症状,效果较好。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效果较好,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疲劳状态,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龙洁,蔡焯基,刘永珍,柴滨,贺佳丽,任艳萍,王涛,牛世芹,余华峰,刘艳,魏明,王丽,王效敏,李菁,李冬华,蒋初明,金鑫,王友兰,陈黔妹,于小千,刘力,王得新,康智敏,张茁,张菁,唐启盛,韩刚.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06)

[2] 吴春薇,王得新.疲劳严重度量表中译本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2007,29(9):608-611

[3] Bai Zhenmin, liu, Tang Jiang, etc.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atigue after stroke [J]. Nerve damage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2006, 1 (2) : 121-122

上一篇:控制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几点建议 下一篇: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