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新设计

时间:2022-07-21 10:45:31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新设计

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笔者发现,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6页“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关于种子的选择。教材上实验选用蚕豆或大豆种子,但是萌发时间较长,需2~3天(9月份)。根据教学进度,做本实验时已是冬季(12月底),温度较低,种子萌发时间会更长,至少需5~6天。由于整个实验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影响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的衔接性。

(2)关于种子的数量。教材上每组实验都选用一粒蚕豆种子,这样不能确保实验成功;若实验失败,则影响教学进度。

(3)关于实验装置。教材上用塑料吸管和细绳固定种子,实验时发现这样固定种子非常困难,不好系,系得紧了,蚕豆吸水膨胀,容易受损,系得松了种子容易下滑。操作的复杂性,容易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4)关于实验结果。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设置进行实验,常常会出现异常现象:常温下处于水中的种子也会萌发(原因是水中含有空气)。

二、改进后的实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实验进行了改进。

(1)选用绿豆种子。笔者带领学生通过用豌豆、红小豆和绿豆做对比实验发现,绿豆种子萌发很快,仅需1天萌发的根就有1~2cm长。所以,本实验选用绿豆种子效果好。

(2)每组选用10粒种子。增加种子数量,可以防止实验意外,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实验中每组种子数量选用10粒,既能确保实验成功,也使得计数方便。

(3)关于实验装置。笔者指导学生反复实验后发现,选用脱脂棉球和大试管等实验用品组成的实验装置,比教材上的实验装置效果好。

①装置1(如图1所示)。

第一,取两支20mm×180mm的试管,分别注入刚冷却的凉开水(里面几乎没有氧气),至试管容积的1/3处,再在试管底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二,分别在两支试管的水面处塞入松紧适度的脱脂棉球,棉球上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三,分别在两支试管的中上部塞入松紧适度的脱脂棉球,棉球上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四,分别将两支试管放在室温(25℃左右)和寒冷(冰箱冷藏室)的环境中。第五,一天后可以发现,只有放在室温环境下的那支试管里位于水面处的绿豆种子才能萌发。这充分说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充足的空气、足够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②装置2(如图2所示)。

将装置①中每支试管内的几种实验用品,分解到A,B,C三支试管中,然后也设置成两组,分别放在温暖和寒冷的地方;一天后,只有放在温暖处的B试管中的绿豆种子才能萌发,此实验现象同样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三、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1)实验组合得科学、巧妙、有趣,对比强烈、现象明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2)几个实验一气呵成,连贯性强;简化了操作,节省了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3)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萌发的种子可继续培养,供学生进行下一个实验时使用,节约了资源,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5)实验装置适合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上一篇:电饭锅温度控制原理与探究性物理实验 下一篇:PBL模式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