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日语听力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21 07:13:16

高职院校日语听力教学探讨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日语听力成为高职学生日语学习的障碍,提出教学要针对学生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选择趣味性强的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贯穿文化背景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全文推断分析的能力;作业布置应由浅入深并具有趣味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日语;听力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用中文中的“十聋九哑”这个词来反映语言教学中听力的重要性再恰当不过,“十聋九哑”顾名思义十个聋子里有九个是哑巴,听不到对方说的话自然不能够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学生参加日语能力考试的成绩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到日语听力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以攻克的难关。每年的考级成绩中,很多学生在文字、词汇、文法、读解部分都拿了高分,但是在听力上面却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日语本身语速快,存在长音、促音、浊音、半浊音、外来语等特点引起的。再加上日语语言本身的变化性很大,经常出现流行语和外来语,日本人之间说话出现听不懂的词汇也不是稀奇的事情,日本的年轻人和老人之间出现沟通不了的情况也不少见。

日语听力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说日语听力的教学在日语教学中占据了较重的分量。高职学生只有2年半的在校时间,如何利用短短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高职日语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我们要了解现在的学生情况和上课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一、日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特点

(1)自主学习性差。一开始进入大学上课,很多学生都不能够适应上课的模式。因为高中时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牵着往前走,到了大学,老师上课更加注重方法,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测验测试检验成果。学生感到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目的,缺乏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展学习。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课上出现的单词学生基本都会记在笔记本上,但是下次课再涉及到这个单词,学生还是不知道其意思,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2)学习能力不强。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都差强人意,除了本身不努力的原因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强,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技巧。进入大学以后这种状态仍然存在并且更加严重。学习语言是艰苦的过程,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光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这就需要背单词的技巧,例如联系记忆法等。很多高职学生都反映单词记不住,记了又忘,其实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单词的技巧。日语中有很多词的读音是固定的,只要记住读音就可以用在其他的词汇中。例如,「文章中的「文读作「ぶん,作文「さくぶん中的「文也读作「ぶん。

(3)对日本文化认识缺失。听力光听懂还不行,还必须理解其内在含义。对文化认识的缺失容易引起听力上的误解。日本是一个暧昧的国家,在语言的应用上尤其体现这一特点,日本人表达否定的意思,不会直接否定而是会婉转地否定。例如对于「いいです这句话,根据字面意思「いい是“好”的意思,很多同学认为这句话就是“好的”的意思,但是看了下面的例子就发现「いいです没有那么简单。

例:

オレンジ ジュースはいかがですか。(要来杯橘子汁吗)

1.いいです。(结构です。意思为:不用了)

2.いいですね。(意思则变为:来杯橘子汁也不错)

この计画はどう。(这个计划如何?)

1.いいですね。(不错嘛 表示赞同,但不一定表示答应)

2.いいですよ。(可以啊 明确地答应了)

大多数选择日语的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和电视剧,出于兴趣的学习本来应该是比较有效果,通过日本动漫、电视剧应该也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点认识,但是通过同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日本有出名的漫画、有漂亮的樱花、有精致的点心等外在的文化,并不能够真正触及文化的内在。

2、日语听力课上课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日语听力课一般采取的是“播放录音、做练习、老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觉得日语的学习无趣。特别是一开始上课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开始听录音,学生经常反映知道播放的是日语,但是脑子好像蒙了一样听不懂是什么意思,精神难以集中。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了主要位置,忽略了同学生的互动,学生是被动的被灌输者,听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听力上得不到成就感,长期以往学生对日语听力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日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日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2)课程中过分专注于单词的解释。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知道的新单词,很多教师会从发音、含义、语法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多学点单词,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听力中的“听说读写”被弱化,学生也会因为一时接收的信息量太大而无法接受。因为利用大量的时间在单词、文法解释上,课堂上真正的听力训练时间变少,听力课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发挥,使学生患有日语聋哑症。

二、高职日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日语听力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是现在日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从日常的日语听力教学中吸取经验,得出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1、选择趣味性强的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败。现在市面的教材更加注重于听力练习而忽略了趣味性和时效性。在选择听力教材的时候,应该选择涉及到日本文化、社会、动漫等方面内容的教材,练习应当以情景会话为主导。

现在的听力教学都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每个学生的座位都有一台电脑,这就给听力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供短时间的日语动漫、电视剧、新闻进行观看,例如「日本人も知らない日本語这部电视剧,背景就是日本的语言学校,内容就是关于外国人在日本学习日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针对其中出现的流行语和文化常识进行讲解。通过这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自然地感受日本人在说话时候的自然语速、语态、身体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知识,能够自然而然地说出“そうです”、“勘弁して”、“ごめんね”等语句和学到课本上没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单词,并且能够自然地将这些应用到日常的会话中。

2、将社会文化背景贯穿到课堂教育

听力教学不只是听力的训练,也要让学生通过录音了解文化背景。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发现在出现笑点的地方学生一点反应都没有,询问学生后才发现原因是学生并不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归根结底还是对于社会文化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的过程中,录音中出现社会文化背景的时候,停下来跟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文化也能对课堂的听力训练起到调剂的作用。

在听情景会话之前,可以根据情景会话的内容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会话可能会出现的日语单词,正式听日语听力的时候就能够很快地抓住重点。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也达到了听力训练的目的。

3、培养学生根据全文推断分析的能力

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录音的短文或者会话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单词或新的文法,关注力都集中在思考这个词的意思,回过神的时候短文或者会话已经到达尾声,导致抓不住全文的中心意思,听力的全文无法理解。因此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全文推断的能力,对于学生没有听懂的词汇和短语,不要立即告诉学生意思,应当引导学生根据全文和语气推断词汇和短语的意思。例如在听关于「台風的新闻,只要记录下「台風、「被災者、「人数等高频词就可以大致了解到台风的状况。特别是在日语能力考试的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每个单词每个音都能够清楚听出来和知道其正确意思,音听得出来可能也因为反应不过来导致不理解全文意思。

因此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高频词,培养学生对听力内容进行分类,熟悉听力内容后面的文化背景。循循渐渐地帮助学生改掉前听后忘、只关注听不懂的单词的不良听力习惯。

4、布置有趣味性、由浅入深的听力作业

听力作业一直都是让日语听力教师头疼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在布置和抽查相结合的同时也要注意由浅入深。每次的作业布置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日语学习水平的目的。

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达给我们布置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每次课下给学生布置视频文件的听力,一开始可以是简单的动漫对话,随着课程的进程,再深入布置MHK的原声新闻或者比较流行的电视剧片段。正式上课前进行作业的现场抽查,将视频的原声关掉,让学生看视频进行原声模仿。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日语原声对话的语速、语音、语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日语的兴趣。学生的模仿是一个听力作业的检验也是帮助学生培养日语语境的过程。

语言是一种沟通的手段,听力是沟通的基础。听力是获得所学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保证语言使用规范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日语听力课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增加日语听力课的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是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张玉昕.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河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 曲延芳,刘向群,王玉芝.日语专业听力课教学设计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4.

[5] 谢攀科,郑淑娟.谈日语听力课的教学改革[J].语文学刊,2010.5.

【作者简介】

符 婕,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

上一篇: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下一篇: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