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和保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7-21 06:46:04

怎样激发和保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激发保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上好第一节数学课;注重直观;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上好第一节数学课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如在激发七年级新生上好第一节课时, 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甚至不学,你们说能行吗?”然后问:“小学数学好学吗?”学生们说法各异,但我明确告诉学生:初中数学很好学,也非常有趣。 它会帮你解决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接着我问:“小学学过什么数?”同时告诉学生初中学的数很简单,只不过比小学的数多了两个符号,一个是“-”号,一个是“+”号,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说只学了一个数a,你想a是什么数就是什么数。初中几何主要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图形,学了几何,你就能站在地面上测量大楼的高度;你就可以很容易在三角形的余料中剪裁出最大的圆或矩形,你如果是木匠,你就会在圆木中锯出横截面是正方形的木料,你如果是老板,你就能算出怎样赚钱最多;铺设管道怎样最省料等,通过谈话的方式,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增加数学教学的吸引力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仅为 40分钟,既要面向全体,扶优抓差,又要培养拔尖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完成知识目标,又要完成能力目标;不仅要“育人以智”,而且还要“育人以德”、“育人以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时刻注意增强数学趣味和数学的吸引力,把辍学的学生吸引过来,把坐在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讲台上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课堂出现勃勃生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

4.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只有让学生听得清楚,容易理解,产生乐趣,我们的教学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所以做为数学教师的我仔细琢磨数学语言的特色,不断修炼,提高语言艺术。为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既要做到“抑扬顿挫”,又要清晰、简明、和谐、通俗、亲切、富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做到生动幽默。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余,往往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理解和持久的记忆,一些形象的比喻,朗朗的口决,小品化的表达,好记的顺口溜, 有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用三个独立王国比喻实数世界中的正数、负数、零,提醒学生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不要忘掉“零”这个独立王国。再如用正方、反方的对话形式说明反证法,显得生动、深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5.分层教学,成功教学,保护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浅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适时引领他们品味成功,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发展形成志趣。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志远中学)

上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下一篇:如何开展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