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研究

时间:2022-07-20 04:55:29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论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创新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2007年以来逐渐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剧,一方面人们斥责衍生金融工具的滥用为一大祸根,另一方面国内外均有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中招致严重损失,美国两房及雷曼兄弟的倒闭和法国兴业银行的巨额亏损,我国中航集团和东航集团的航油期权业务、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和深南电原油期权合约等等,都发生巨额浮亏和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既是重要的避险、收益工具,同时又是巨大的风险源。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起步较晚,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正愈行愈近。因此,我国企业怎样做到既利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和锁定成本等功能,又可以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风险,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风险产生原因

1.1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1.1.1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杠杆性和虚拟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参与者可通过少量的资金投入,完成成倍的金融资金运作,从而放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它的虚拟性在于以合约力交易,远离了实体经济,易产生泡沫经济。

1.1.2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复杂性。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繁多,特性比较复杂,再加上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可以双向选择,市场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1.1.3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衍生金融工具能将市场经济中分散在社会经济每个角落的市场、信用等风险先集中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再分割,然后消除或重新分配,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有利于投资者认识、分离各种风险从而正确定价。除此,它集中了来自多方的交易者、参与者来到交易所场内交易,使寻找价格和交易对象的信息成本大大降低。

1.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1.2.1 从衍生金融工具的自身特点来看,它受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和虚拟性加剧了市场风险,它的以小博大的特征,也放大了市场风险。此外,合约双方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在合约执行过程中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1.2.2 从企业角度来看,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执行程度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航油的总裁李久霖是典型的风险爱好者,他没有按照公司内部管理风险的规则在发生亏损时及时止损,侥幸和翻本的心态反而使其不断加大保证金,暗中加大赌注,最终导致没有资金支持,惨败收场。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和内部控制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缺位,对风险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可以使交易出现故意或非故意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创甚至毁灭的打击。

1.2.3 从制度根源上来看,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相关法律滞后,以至于交易的合法性有时难以保证,发生纠纷时也有可能没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解决。更有金融机构利用这些缺陷,故意设计一些游离于法律管制之外的衍生金融产品来规避法律的管制。

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现状

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起步较晚,品种比较单一,市场规模较小,专业人员素质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变化幅度正逐渐加大,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日益凸显,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内的金融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自己的衍生金融产品经得起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就要推动金融创新、推进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而且对于一些跨国公司而言,要规避利率、汇率风险,他们也必须选择相应的衍生金融产品。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远期交易、债券远期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以及股指期货交易都已经适时推出,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后被停止的国债期货交易也已经提上议程。总体来说,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2.2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可运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及数量均不亚于国外,但在使用过程中却明显的暴露种种盲目和极端的问题。

2.2.1 政府监管滞后,相关的政策之间缺乏连贯性。对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交易场所的交易规则及行为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在金融证券业的根本性法律没有出台之前,没有统一权威的法律对交易、投资人等进行风险监管,对证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定,为不规范行为留下后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经济、金融政策变动频繁,就会造成考虑不周全,非连续性极强,给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市场运行极不规范。政府监管部门不明确,证监会缺少权威性,以至于政出多门,时有冲突矛盾发生。

2.2.2 市场规范化建设不足。在金融创新中,各金融机构都把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当作商业机密,加上这些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也会眼花缭乱,无法做到真实披露有关信息。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在期货交易中,它的竞争有时是不公平的,常常有些人因得到消息而获利,有些人因没得到消息而亏损;有些机构借未经公布就泄露的政策信息散布假消息,从而自己从中受益。国债期货市场缺乏统一、有效的风险系统,从而导致缺乏一个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以至于难以有效、规范的运行。

2.2.3 企业内部监管缺位。缺少专门的职能机构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进行监管,这样造成了有些领导人习惯在扩大营运能力、提高经营效率的过程中,以个人喜好来决定交易动向,以至于造成交易程序混乱,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合为一体,形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

3.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管体系

针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我们从加强政府监管,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体制,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

3.1 加强政府监管。首先要完善立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设立专门完备的法律,对各类衍生金融产品要加强监管,凡是推出新的品种,必须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同时出台,确保交易可以规范有效的完成。其次,政府应协调好各部门与地方监管的工作,做到和谐监管,避免出现真空。还需指定一个专门机构行使监管权力,避免多头管理的弊端。此外,还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这就需要加强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虚拟经济泡沫过度,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会导致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会导致金融危机,最终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3.2 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首先要有适应的市场制度,确保交易不会因为各种风险而受到威胁,甚至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要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确保信息是公开的,不受操纵,没有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令投资者可以从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最终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来保证市场运行既有效率又可以流通顺畅。

3.3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内部监管体制的重要性是任何宏观管制和市场处罚所不能替代的,完善它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高层管理人员应制定总体战略,不能盲目行事。其次,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衍生金融业务的风险实施全面评估和控制,以保证其可承担的风险能力,并且保证风险管理与衍生金融的具体业务操作完全分开,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企业所从事的所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要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及时准确的上报高层领导,以便他们做出正确决定。此外,还需加强会计监管,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与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确保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是防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在要求。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因为企业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所以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他们的工作情况不仅受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取决于自身的个性、价值观和利益驱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员工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

4.结束语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之所以受到的伤害相对西方国家较小,不是因为监管的完善而是因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远远慢于金融制度的改革,是我们外汇管制和长期外汇储备政策造成的,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我们的外汇在贬值,出口也不振。所以在对抗金融危机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本国衍生金融产品的落后,更要正确应用衍生金融工具,充分发挥他们的规避风险、价格发现、收入手段等功能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稳定、完善和发展金融工具市场。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与世界各国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任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监管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7(4).

[2]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3).

[3]李丽滢.关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7).

[4]储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及其管理探析[J].浙江金融,2010(2).

[5]刘颖.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众商务,2010(4).

[6]杨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经济,2009(23).

本论文获“北京市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本文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北方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建设成果之一。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国内酒店连锁经营发展趋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