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原因探究

时间:2022-07-20 02:20:10

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原因探究

摘 要 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与本科教育质量紧密相关。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基于2011南京大学SERU Data Dictionary 和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两个问卷,将调查问卷设计为课堂参与情况、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以及课堂参与和学习成果的关系三个部分。旨在探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析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进一步探讨课堂参与和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较积极;(2)学生在做作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3)影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以及教材、环境等条件因素;(4)课堂参与和学习成果存在正相关关系。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三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建议,望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参与 原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75

English Major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Status and Causation

REN Jiadi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 71402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research-based, based on 2011 Nanjing University SERU Data Dictionary and the 2012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two questionnaires, the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to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the outcome of the three parts of the relationship. I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L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to analyze factors that affec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tensive Eng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ore active class participation; (2) Students regard homework showed high participation; (3) the impact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participation factors are mainly students themselve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other conditions; and (4)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For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ree proposals to raise th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cause inquiry

0 引言

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当前大学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诸多学者和教育实践者一直在不断寻求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以及实践方法。其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性和投入性是一个直观且较为见效的方法。与其相关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经验也被称之为学习参与理论。①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积极主动地选择、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参与不是为了教师、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而存在,而是生成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之中,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与主动思考的全身心投入中;这种参与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向态度,表现为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投入。②

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改进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实践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还远远滞后。在研究方法和内容方面,大量的实验研究只是对课堂参与现状的描述,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在实践方面,我国本科学生在许多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远低于美国大学的学生。例如,史静寰,涂东波等对中国23所高等院校进行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985”院校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或参与讨论”和“课堂上做口头报告”两项上。③另外,龚放和吕林海通过比较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参与情况,发现在“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批判性推理与创新思维”这三个方面,南大的学生都明显弱于伯克利的学生,虽然差异的规模并不大,但着实反映出了我国大学生学习经历与参与度的欠缺。④

因此,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我国大学本科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本文从行为方面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堂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2 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参与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进一步探讨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并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借鉴。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状况如何?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方式存在哪些差异?(2)影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的因素有哪些?(3)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如何?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的开发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参考了其他类似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例如,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和南京大学2011SERU Data Dictionary。以上两个问卷,均设有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师生互动、课前准备以及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等调查项。经过筛选、重组、整合,本问卷设计了三个部分:课堂参与情况、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以及课堂参与学习成果的关系;从内容方面参照龚放在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中提出的“学习参与”维度的因子分析结果,将问卷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后学习以及同伴学习四个维度,共43个问题。本问卷中的选项均采纳五级量表的形式,第一部分调查课堂参与情况,共计22个问题,选项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第二部分调查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从教师、学生自身因素以及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共计15个问题,选项为非常影响、影响、不一定、不影响、完全不影响;第三部分调查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同样采用五级量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共计6个问题。

问卷初稿完成后,通过访谈对问卷进行了两次试测。测试内容包括答卷时间、被试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选项的可读性、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测试结果对提高问卷的质量非常有益。

3.2 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对象包括西安某一本高校英语专业大一350名本科学生,调查学生在精读课上的参与情况。该校所开设的精读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其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程。该学院本科阶段的精读课程共设三年,大一开设的精读课课时为一周4个学时(每个学时2个小时),大二为一周3个学时,大三为一周2个学时。精读课程指定教材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该教材归纳了国外最新的语言材料,题材丰富,内容新颖,包括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易于理解,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参与其中。精读课任课教师队伍年轻化,授课方式较灵活,课堂活动多样,有助于进行良好的课堂组织,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3.3 数据收集过程

问卷由精读老师在精读课上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并由老师统一收集。这种数据收集的方法保证了较高的回收率,但由于精读老师收集问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所倾向,这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3份,回收率98%;共获得320个有效样本,占调查全体的91.4%,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21人,占有效样本的6.6%,女生299人,占有效样本的93.4%。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综合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程课堂参与状况总体良好,但在参与方式上有所差异。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参与状态最好,说明国内学生认为作业是有效的课堂参与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师生沟通方面,国内的学生并不善于与教师在课后进行互动交流,更不善于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研究活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关于影响国内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精读课程课堂参与的因素,学生的自身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等)对学生的参与影响最大,这说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情况,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选用、教学设备、环境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证明了学习动机理论,即相比于外在动机的刺激,人的内在动机是最原始、最强劲的驱动力。(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程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习成果呈正相关关系,学生认为有效的课堂参与,比如师生沟通、作业完成、活动参加、课前准备、课堂参与等,对加强知识掌握、加强知识应用、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加强综合技能、转变学习态度和观念均有较大帮助。这说明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表现就越积极;参与得越充分,学生各方面能力就越能得到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高校可采取措施激励和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特别是鼓励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如邮件、QQ等现代化交流平台与学生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形象。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的学习参与和研究的氛围。(2)重视各方因素,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学生、教师以及环境条件因素均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受动者。教师应该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习的物质资源条件,同时通过教师等教学人员的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3)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与学习成果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高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定期调研,并将相关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效果以及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之,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需要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积极、充分的参与。提高学生参与,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对改进教师教学水平甚为关键、对学生自身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改善。

注释

① Carini, R. M., Kuh, G. D., & Klein, S. P. (2004). 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Testing the Linkage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② 邓奇.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环境同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效能的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③ 史静寰,涂东波等.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④ 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上一篇:浅论汉字偏旁和部首的关系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严管与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