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24例初步分析

时间:2022-07-20 07:03:48

输液反应24例初步分析

[摘要]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并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4例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对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污染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改善操作环境,严格操作规程。

[关键词] 输液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70-02

静滴输液是临床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但输液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现将笔者在临床中近年来遇到的24例输液反应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5~68岁。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原发病:急性支气管炎3例,肺心病5例,急性阑尾炎4例,锁骨骨折6例,烧伤2例,胫腓骨骨折3列,膑骨骨折1例。

1.2 主要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采用非那根(15例),糖皮质激素(11例),镇静剂(6例),物理和药物降温(20例),供氧(1例)。

2 结果

2.1 输入液体成分

输入液体成分及发病情况见表2。

2.2 反应发生时间

5 min以内2例,6~10 min 6例,11~20 min 4例,21~30 min 5例,31~60 min 6例,60 min以上1例。

2.3 反应发生时的液体输入量

不同液体输入量的发病情况见表3。

2.4 主要临床表现

输液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输液反应30~60 min即可恢复正常,仅1例昏迷患者,经抢救3 h脱险。

3 讨论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发畏寒、全身发抖,继而体温明显升高,随后又出冷汗等等,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可称为输液反应。

3.1 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

3.1.1 热原因素热原分布很广,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都可能被污染,热原的致热作用很强。例如,由大肠杆菌提取的热原0.001 μg/kg即能使人发热。当静脉注入药液时,如果带入一定量的热原,15 min~6 h就会发生热原反应。热原反应实质是抗原抗体反应。本文有19例因热原因素导致发热反应。

3.1.2 微粒因素微粒一般指玻璃屑、金属屑、黏土、昆虫体部分、纤维、丝状藻、各种结晶等。微粒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低氧和水肿,形成血管栓塞、静脉炎和肉芽肿,还可引起变态反应,本文有较多病例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3.1.3 个体素质因素输液反应属抗原抗体反应,故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临床上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本文有2例是个体素质因素所致。

3.1.4 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样反应 一般认为,葡萄糖注射液本身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其实并不尽然,国内外均有注射葡萄糖引起变态反应的报道。本组有1例50%葡萄糖输液引起输液反应的患者,药品送检结果表明:热原灭菌符合国家药品检测标准。说明过敏系葡萄糖本身引起[1]。

3.1.5 其他因素如药液温度和体温相差太大、输液量过多、速度太快等,均易引起输液反应。输液滴数应根据年龄及病情而定,开始时应慢注,注意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3.2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3.2.1 引起热原和微粒污染的途径包括:①注射液及粉剂安瓿中所含热原和微粒超出规定。护士在用药前,应当仔细检查药品的有效期、颜色、有无沉淀物以及包装是否严密、瓶塞是否松动和瓶身是否细微裂纹[2]。②空气污染。环境对输液的影响不容忽视,空气中的纤维和尘埃直接污染环境和输液装置,因此,病房和供应室不宜靠近锅炉房、马路和运动场所等容易产生尘埃的场所,并应配备必要的防尘设备。③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有人指出,静脉联合用药本身会带入未超过规定限量的少量热原,但在输液时,往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使热原累计量超过了规定的限度而引起热原反应,本文24例中有22例为联合用药。实践表明,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④输液器的污染。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必须要进那些正规厂家的;使用前,必须要检查输液器是否已被污染(包装袋漏气),一旦发现,应调换新的一次性输液器。⑤安瓿启封时的微粒污染。割锯安瓿时,由于安瓿负压,易将微粒吸入其内。据报道称,如在锯痕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掰开,则玻璃微粒会减少至1/4。⑥输液操作因素。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除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外,尚需有熟练技术,争取穿刺一次成功,以减少热原和微粒污染的机会。

3.2.2 预防措施为减少输液反应,应做到:①严把药品、输液用具的质量关,使用GMP达标产品;②改善输液环境及设备,有条件的医院要配净化操作台,无条件者要定时进行空气消毒;③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④合理用药,加强巡视,建立完善的输液反应报告登记制度[3]。

[参考文献]

[1]顾晓玲,孙建平.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J].现代护理, 2001,7(6):81.

[2]邱述玲,邵珠民,王少卿.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易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调查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2,10(3):26-28.

[3]钟洪兰.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广东药学,2002,12(4):47-48.

(收稿日期:2007-09-2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大学新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调查及预防策略 下一篇: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