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6-25 10:31:08

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 痰标本;呼吸内科

[中图分类号] R44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73-01

痰标本检查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痰涂片经特殊染色检查细菌、虫卵以及癌细胞等,也可以通过痰细菌培养检查出相应的致病菌,从而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上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各种因素导致痰标本不能及时、正确留取,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影响了医院的病历质量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从2007年2~4月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100例需做痰标本检查的患者,其中,男78人,女22人;肺癌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3例,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20例,肺炎27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人,初中文化程度31人,小学文化程度26人,文盲22人。

1.2 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的情况;根据标本留取登记本所统计的患者留痰数值和化验室实际发回的标本检查结果数值,分析不能及时正确留取痰标本的原因。

2 结果

有71例患者按时留取了痰标本,其中有11例未能正确留取。在造成痰标本不能正确留取的原因中,患者原因占78%,其中,患者文化水平低、未听懂者占7%,错误观念认为留痰无用者占12%,患者经济困难占8%,痰少或不易咳出者占27%,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占24%。医护人员原因占22%,其中,医护人员宣教力度不足占3%,医护人员未能详细、正确讲解留取方法占2%,留取的痰标本不合格占12%,送检不及时占5%。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包括: ①由于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患者,文化程度不高,患者及其家属因文化程度低或错误观念,没有听懂医生和护士的宣教,或者误认为痰标本的留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影响不大而没有留取。②患者因为痰少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等未能及时留取。③痰细菌培养价格较高,患者因经济困难不愿意留取。

3.1.2 医护人员因素包括:①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力度不足,未能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忘记了留取。②医护人员未能详细讲解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导致患者没有按时留取,或者没有正确留取,痰标本不符合要求。③留取痰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使标本受到污染。容器盒外的标签不清楚或者标签脱落。④痰标本未能及时送检、及时化验,影响了检查结果。

3.2 主要对策

3.2.1 医护人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讲解正确留取痰标本的目的、意义,引起患者思想上的重视。我科将痰标本留取法作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之一,必须人人掌握。对轮科生和实习生,作为晨会提问的内容,也要人人过关。

3.2.2 医护人员应详细讲解痰标本留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晨起刷牙漱口(不能用牙膏),深吸气后从气管深部咳出痰液,最好为第一口痰,痰液不能混有口水、唾液、鼻涕等。留痰后及时送检,10 min内效果最佳,一般不超过30 min。

3.2.3 对痰少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后咳痰。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协助拍背,必要时吸痰。支气管扩张患者可采取引流后留痰。

3.2.4 留取痰标本的容器应符合要求,如痰细菌培养、痰液抗酸杆菌检查的容器应无菌密闭,留痰前方可打开,痰液留取后及时盖好送检。痰液霉菌等检查可为清洁干燥容器,所有容器盒均需一次性使用,容器盒上不能用纸粘浆糊、不能用水笔写姓名等,应该贴上布胶布条,上面用圆珠笔写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

3.2.5 建立各种标本留取登记本,对未能按时留痰的患者和未能正确留痰的患者,每天晚夜班护士加强督促指导。我科使用的登记本中有指导者姓名、时间、标本送检目的、患者或家属理解程度、重复督促指导者姓名、时间等。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是否有疏忽、遗漏,及时补充、完善。

3.2.6 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送检和化验过程避免时间过长和标本受到污染。我院自2006年开展了临床服务中心,安排了近50名护工免费为患者服务,其中也包括及时为患者送检标本。另外,检验科也承诺24 h值班,保证做到及时化验。

3.2.7 对经济困难拒绝留取的患者,应加强关心和交流,反复强调痰培养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2.8 对拒绝留取痰标本并经反复劝导无效的患者,应报告医生、科主任,再次给予劝告,争取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治疗的及时、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莉.正确留取痰标本[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5):106-107.

(收稿日期:2007-10-09)

上一篇:输液反应24例初步分析 下一篇:《妇人规》辨证论治特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