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自己来”

时间:2022-07-20 01:12:17

在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自己来”

摘 要: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点,应让学生“自己来”:学生自己用眼睛来观察,学生自己用嘴说出来,学生自己用脑想出来,学生自己用手画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来”,而教师少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关键词:美术鉴赏;观察;描述;想象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5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系列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

美术鉴赏过程,既有和其他学科以及美术的其他模块学习一样的地方,同时也有美术鉴赏教学独特的地方。一般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方法是通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来”的教学方法,比教师一上台就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一、让学生自己用眼睛来观察

“美术鉴赏”是一门视觉艺术,需要大量的视觉表象,而这种视觉表象是通过观察来感知和积累的。观察力是一种看出对象本质的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用什么手段让学生观察呢?

首先在观察层面上,本人把观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讲“第一印象”的整体观察或者叫“粗观察”,第二是“细致入微”的局部观察或者叫“细观察”。

第一个层面上的观察相对简单,讲的是“第一印象”的“粗”观察。这种观察要求简单,用眼睛看,基本能够完成基本观察。这一环节的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对作品有初级印象、初级理解,教师稍事引导即可。

第二个层面上的观察是对作品深入理解的观察,需要教师精心引导。这里本人常用到“分析”的方法。如每一幅画都有它产生的背景或者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分析画面的各种艺术要素可折射出画家的情绪或是画家想要表达的主题。当这一方面是“鉴赏”重点时,教师就要做好相应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外还有讨论法。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观察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感知印象。这时,安排时间让学生讨论可更丰富学生的感知印象。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选择用直观的教具、范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用嘴说出来

“用嘴说出来”就是“观察”后的“描述”和“表达”,就是美术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提高学生艺术专业语言表达能力。

当美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首要是视觉感受,它是感觉、联想、想象中形成自己最初的感受,产生对作品的初步印象。而且,让学生把欣赏过程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符合现代教育学当中所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这一教学方针。

三、让学生用脑想出来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想象力的开拓是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灵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也不会有艺术的鉴赏和创造。那么,我们该怎样启发学生的“想”呢?(1)教师启发;(2)联系生活;(3)结合现有资源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的“想”。

四、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高中美术鉴赏课没有学生动手的内容,这就区别于学生在初中、小学上过的美术课。在美术鉴赏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欣赏图片,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倦,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所以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己用手“画”起来,不但可加强学生的记忆,更能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美术鉴赏”课中,只要我们花点心思想一想,不难发现其实里面含有很多“可画”的元素。

这里让学生“画”,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因此,一方面,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到可让学生动手“画”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为完成“画”的环节而设计教学,要针对教学内容,以体验为主,通过“画”的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更是为了直观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不能只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学生

的投入,到头来学生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上一篇:多媒体环境下任务 下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