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

时间:2022-07-20 12:13:53

初中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师的带头作用,真正调动起学生行文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和发散性思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真正地学好作文、爱上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91-01

1.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过度套用写作模式,缺少创意。作文模式化、套路化教学是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从初中到大学,只要提到写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开始在脑海里"搜索"以前积累的写作模式和作文素材,而不根据题意进行创新式的写作。在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不引导学生如何分析作文题,开拓思维,而是将"万能作文模板"教给学生,比如:三段式的写作方法、近义词替换法等等。而且让他们对一些通用作文素材进行死记硬背,便于以后套用,导致有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相似文章的素材都一样。这种套用模式直接导致初中生创新思维被扼杀,难以洞察社会及生活中的细节,写作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1.2偏向教学生如何写,而缺少相应的评价。"如何写"固然重要,是一篇文章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最重要的步骤,但是写好之后教师不教学生"如何修改"以及提炼总结,那么学生所写的文章只能局限于已有的写作水平,将难以取得更大的突破。初中是学生写作的趋近成熟阶段,写作水平以及经验都处于潜在挖掘阶段,教师若不及时对每次的作文写作进行评价,那么初中生的作文写作很难有突破性地进展,最终导致作文教学的效果极差。

2.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2.1创新方法,提高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教学也是一样。没有作文方法、写作思路的创新,就没有习作能力的进步。所谓"新",主要指的就是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文章立意、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在平时的习作训练时,注重加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即每节课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进行"听""说""读"的专项训练。具体来说,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开始由一位学生在前边为其他同学演讲,内容或者是小故事,或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自己对身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很多学生对前边学生的演讲很感兴趣,很想了解下文,听得很仔细。尤其是在学生进行评论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多学生能够在课下提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见解,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我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上也进行了创新,打破了"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的旧的作文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半命题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进行专题训练。学生的写作时间可以不是一节课或者是两节课,开始时可以把时间延长得更长。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规定作文时间、作文类型。最后,进行文章的评价时,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交互评价。这种训练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实现了高效求真、务实创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效果。

2.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手法,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纠正学生作文浮夸之风。以优秀的作为为引导,引导学生建立写作为的正确观点,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生工作负担重,所以往往会在写作上面偏离正确的观点,出现失去与生俱来的感觉、感受、感知等天赋生存绝技,成为只会用固定程序操作作文的机器人。这是对以后的发展及其不利的,所以老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写作文章的格式建立,以及相关写作手法的应用,同时对容易出现失真的地方给予解说,并且不肯定文采好内容失真的文章,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建立其正确的写作认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手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贴近生活,提高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需要习作实践的引导。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与其他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也应体现生活化。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写作内容时,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贴近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人的内心世界,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习作中理解生活的丰富内涵,并真正受到思维的启迪。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彰显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素养,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水平至关重要。比如,在进行"写人、写事"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给材料命题的方式进行作文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材料上的信息,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自己的具体看法。通过这样的习作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写真实、说真话的习惯,从而能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4引导自主作文,解除学生束缚。初中生的写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写作,教师不必过于在意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而是解除传统写作教学的束缚,打开束缚学生思想的枷锁,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驰骋与翱翔,真正给予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在这一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写作内容和写作题材,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允许学生自主表达心中所想,只有充分放松学生思想,才能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写作,使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师要求的条条框框中,而是充分显示自己特有的个性与风格。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并有所感悟和体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教师还要创新方法,做到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作文教学生活化可以优化教学环节,延伸课堂宽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路,提高学生习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桂芳.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7):32-33.

[2]张华. 中学作文教学之语言策略探究[J].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 (10):54-57.

上一篇: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为汉语拼音教学插上多媒体技术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