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教会学生会“说”

时间:2022-10-23 02:24:41

浅析如何教会学生会“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73-01

议论能力的核心是思考力,即对问题的理性判断与辨析能力。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除具有承载思考成果的功能外,还在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并反作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会"说话",而且能够说出水平,说到点子上,于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而言,亦是一篇大文章。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即"写话"。他在《怎样写作》中指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跨过"畏"、"厌"心坎,还得先教会学生会"说",且要"说"得好。

怎样才算说得"好",关键在 "通"字。思路通,文自通畅。日常教学训练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学会"说",且要求说得条分缕析、言之有物。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先要学会梳理学生思维,导之有法。

1."说"什么

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匮乏,说什么,成了大问题。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聚焦社会上的焦点,让新鲜火热的素材成为训练学生思考力、学习力和表达力的契机。

为了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并言之有物,在高一入学阶段,笔者特设了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让学生分享名言警句、美文佳作。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记录经典素材。为了能更好地运用积累的素材,不做缺少"钱串子"的"土财主",教师须引导学生做好两件事:

1.1素材的整理归类。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学会整理素材,思考提炼价值取向。根据特点,可将其分为:课内人物、课外人物、时事热点、名人名言、故事寓言、热心助人、奋勇拼搏、真情至爱、青春飞扬、挑战自我、心灵审视、仰望名人、心路历程、品味文化、责任信念、寄情山水、守护心灵等,还可进一步归为:人物类、励志类、时事类、情感类、景观类等。

做好素材分类,写作时引用自然不会手忙脚乱,避免了守着庞大素材库却不知精当运用的尴尬情景。

1.2素材的多元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也许不是广袤的大地,至少是花盆的土壤。高考作文命题好比一颗种子,它在任何一盆土壤中都应成活发芽。所以,对学生而言,贵在吃深、吃透独特的作文素材,经营作文的日常"土壤"。

如学生熟识的坡,就可以从多角度思考:既可以了解其青年时的锋芒毕露,又可以思索其在生活的磨砺中渐臻圆满和成熟;既可以让我们顿悟其值得铭记在心的气度,又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遗忘红尘中的蝇蝇苟苟……也正是东坡的相关资料,在10省高考不同作文命题中,让学生开出了各具灵性的思想花朵(因论文篇幅所限,一些具体作文样例此处不展开)。

当面临一个相同的人物(苏轼),考生们即使身在考场也能根据作文命题,巧设角度,化为己用,使人惊叹之余,为学子的巧思击节叹赏,也感受了同一对象、同一则材料多角度使用的妙处。

事实上,当学生深入作文素材库,用心地做一个多角度解读材料的过程,必会在提笔行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而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也是助他们由茧化蝶的美丽过程。

2.怎么"说"

解决了"说"什么后,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说"的技巧,即怎么"说",才能"说"得好。

2.1由"乱"(杂乱无章)入"序"(有条有理)。有了积累,可以言之有物,但怎样说依然是学生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学会如何叙述事实,怎样阐明观点及分析论证等。

学生在说时,常常陷于思维之"乱",笔者为此从高一第二个学期起,将课堂三分钟分享换成了即席演讲。每天一个演讲主题,先做一分钟思考,然后是有理、有例、有节地进行三分钟即席演说。演说要具备"四有"意识:有明确的观点,有恰切的事例,有清晰的条理,有深刻的内涵。

以某次即兴演讲为例,先来看学生思维的混乱过程:

演讲主题:弱者认命,强者抗命。

学生甲:我认为,弱者就是懦弱的人,他们在生活面前,缺少勇气,不敢抗争;而强者,就是英雄。我认同的英雄是西楚霸王项羽,他乌江自刎时说:我死之后,依然是西楚霸王,所以,他是生活的强者。

显而易见,学生甲的即兴演讲是不成功的:一是浮于文字表面,未能真正理解演讲主题的深层内涵;二是思维混乱,偷换概念,更换主题,其演说乱而无序。

说得"乱"的背后是思维混乱。为此,笔者向学生提出演讲前打腹稿要"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思维清晰;再提出演讲评价标准:有观点、有事实、有分析、有深度。每次演讲前,查一查打腹稿时,是否有"三问",思维入"路"与否;演讲后评一评是否"四有",想一想如何提升。

2.2由"浅"(浮光掠影)入"深"(一言中的)。在解决了说之"乱"后,还需培养学生抓住论题核心信息的能力,使其思之"深"。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怎么样"、"假如我"等,使其思考力深入发展;或 "反向"引导,促进思维创新。

仍以上述演讲主题为例,看另一个学生的思维由"浅"及"深"的过程:

演讲主题:弱者认命,强者抗命。

学生乙: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这八个大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我认为,要想谈好这个问题,得先解决两个概念:一是何谓弱者,一为何谓强者。弱者,从字面上解读,应为弱小之意。他们在命运的考验面前,是节节失败的懦者,在无力抗争之时,以"命运"作为自己的借口,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从精神层次上解读,弱者即为"脆弱"。他们的典型表现是缺乏毅志力,缺少勇往直前的决心,在人生的考题前,他们因内心的畏惧,而永远无法跨越,所以他们,是失败的代名词。

而强者,在我看来,意味着"奋勇拼搏,勇往直前"。他们拥有执著追梦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决心,更有在困难面前的正面冲锋。这个词语,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级的班语:一家人,一起拼。我们班语的核心词是"家"和"拼",我们拥有家人的温暖,拥有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兄弟姐妹"的爱和鼓励,更有这些"家人"的一路前行,一路追梦的艰辛;而"拼"字,则代表了我们愿做生活中的强者,愿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拥有最美的梦想,我们更拥有执著追梦、永不放弃的坚持。我们,直面人生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愿做人生的强者。(注:面对该生的即兴演讲,笔者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心中还有些小小的感动。)

对比学生甲的演讲,学生乙的演讲已完成了思维由浅及深的嬗变。其实本班学生刚开始进行即兴演讲时的表现,大都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分钟不到就理屈词穷,更甚者,思维混乱,浮光掠影,不着边际……在笔者的引导和共同的坚持中,如今学生的即兴演讲,已有了思想的交锋和沉淀,作文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2.3"说"后就"写"。学生掌握了"说"的技巧后,还要将之化为"写"的能力,使"写"的过程翻转为"说的"动力,并提升"说"的水准。

所以,每至周末,学生均需写一篇时评,由开始的三五百字,逐渐扩展至800字。写时评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活跃,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动鲜亮的热点问题,他们有话要说,有理要申。写的时评观点鲜明、事实鲜活、分析深入,更逐步尝到了议论文之妙。

先"说"后"写",为学生学写议论文巧搭了登堂入室的新台阶。更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有话想说的"冲动",激发说好、写好作文的强烈欲望,从而能够轻松而顺利地由"怕说"转为"想说",由"厌写"转为"愿写"。

注释:

[1]叶圣陶. 《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86

参考文献:

[1]老舍,出口成章・论文学语言及其他(新增本)[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上一篇: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そ萄е械呐嘌... 下一篇:浅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