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策略

时间:2022-07-19 09:02:01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先学必先阅读,由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差而导致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低效成了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瓶颈。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72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和实质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功的尝试中都有着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试图通过变革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实行“先学后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性,从而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许多教师也出现了迷罔,不敢再坚持这种先学后教的决心,很多教师直言,这种教法既效率低下,又浪费时间,达不到省时、省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问题出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看看“先学后教”的一般规律吧!先“学”就要求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独立地从教科书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知识。然而资料表明,百分之九十五的初中生,认为自己可以完全读懂或大部分读懂语文教科书,这一情况在数学及物理上就只有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三十几,这还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真实情况可能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多打个几折吧!看来以‘先学后教’难以坚持的困惑就在这里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成问题,那个学生不会阅读啊?这不是语文教师早就做了的事吗?事实上,尽管语文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基础性阅读能力的责任,但他们无法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数学或物理书籍,因为每一门可以称为科学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特上的术语系统和表述事物的规则,所以这一任务必须也只能由熟悉本学科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来承担指导阅读学习本学科书籍的责任。可见数学教师关于阅读的指导对形成学生阅读能力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说到这儿我也不得不提一下应试的问题,近年来,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个理念的影响,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信息量大,文字叙述较多的题目不在少数,剥去这些试题“华丽”的外衣,考查的基本内容其实就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中,有些试题的前一两问就是纯粹的送你分数,但实际上,多年以来学生在这些题目上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许多学生直言不讳,看到这种“大“题心里就没了底,以致于失去了基本的理解和判断。还有许多学生无法从题目华丽外包装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心里越急,越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看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就又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应培养学生关于本学科的阅读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应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指导和建议呢?结合同事们的经验,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制定自我阅读提纲,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这一点在培养初期尤为重要

教师设计的提纲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一定是阅读的重点。并进一步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界清概念的本质,公式、法则、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推导的依据及思路。使得这些学习中的难点在自我阅读中得以逐步突破。哪怕学生不能一时得以突破,也要为接下来教师的讲解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习及发展就是概念的学习和发展。

二、注重数学科目的特点,阅读中引导学生增强符号意识,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有人说数学是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最精练的语言,这完全源自于数学符号统一而广泛的使用。但研究表明,学生不会阅读数学符号和图像,特别是不明白其含义,是成为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最大障碍。一般的符号和概念是同时生成的,也往往出现在每一章的前几章节较多,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重视。教师在巡视当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一是提醒学生做好问题标注。二是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在互帮互学中发现学生困难真的所在,为下一步教学实施作准备。三是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符号是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一句话的替代品在,在形式不就是相当于汉翻英吗?这里只不过是汉翻数(符号)而已,有什么值得怕的!教科书中出现的符号、图形、表格应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内容,仔细推敲,提倡学生发表不同有见解,允许争辩,教师要及时解惑,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特别难理解的符号,要帮助学生既要了解其算术意义,也要明白其几何意义,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达成思维的统一。数学阅读一般情下况建议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样更利于思维活动的进行。但是针对一些难以区分的符号或概念也可采取朗读的方式。如(-a)2读作a的相反数的平方。-a2读作a的平方的相反数。通过语言刺激学生、提醒学生它们的区别。再如,可引导学生读成“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或“二次根号的平方等于”。教师应注意最终落脚点在符号和文字表述的统一,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文化氛围。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例题的方法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于符号、概念、公式时,例题往往是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的。事实例题的阅读也十分的重要。在阅读指导中一要学生充分理解解证的每个步骤,例如:“据题意”中的“据”是什么?“因为”中“因”从何而来,“所以”中的“以”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在例题旁边加这些标注或补充解证中省略的环节。二是学习例证的解题格式,对数学来讲格式不仅仅是一种“样板”更多的是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及展示学生驾驭该题的能力。三是阅读中要体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样一道题,能力相当的学生来做在时间上也可能大相径庭,纠其原因,方法和技巧导致。所以有人提出数学例题阅读三思法:一思解题思想和方法,二思每步根据和理由,三思有无其他解法,对比其优劣,我觉得很是恰当,值得借鉴。

四、教师要做好对文字叙述多、信息庞杂的题目的教学处理

虽然我们一直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遇到一些文字叙述多、信息庞杂的题目时,受时间、空间、情绪影响,很多学生还没去阅读已经吓坏了。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要思想上放松,不管是何种题目上,需要用到的方法,知识一定是我们已经掌握的,不要被“纸老虎”吓倒。二要学会扔掉无关信息,剥去“华丽”外表,尝试将题目‘精减’,可用笔把需要信息画下来,也可将信息简单的列在纸上,最好达到可以不看题目,基本信息能大脑中呈现的状态。三是遇到一题多问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几问中有无直接联系,防止条件用错。

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通过增强阅读能力,突破先“学”后教的瓶颈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8(3).

[2] 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3]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县城关中学 725000)

上一篇: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提高英语讲评试卷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