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与年龄随感

时间:2022-07-19 05:53:22

干部与年龄随感

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干部是机关、团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选好每一名干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廉政望》第四期、第五期就这一问题刊登几篇佳作,的确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上,大凡有干部经历的就会有共鸣。选干部历来都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而在一些地方执行组织人事政策上对“干部年轻化”理解发生了偏差,而以“年龄”年轻化作为选拔干部的硬杠子、死杠杆,任其发展下去,实在让人担忧。

国家《宪法》只规定年满45岁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国公民可以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阅历上的丰富,而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德高望重,只有到一定年龄的人,才可能具备。除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什么30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科级干部,35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处,40岁以下才可以提拔为正厅。一些地区、部门却把“年龄”年轻作为选拔干部“年轻化”的硬杠杠,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同志说:“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班子出现了老龄化趋势,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旨在废除终身制,使其领导层有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年轻化”是思想上年轻,知识上年轻,观点上创新,不是特指“年龄”年轻,“年轻化”也不是提拔干部惟一的、决定性的、刚性的标准。现在我国的干部人事政策也是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干部标准,而且每年的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是以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内容,不可能因为“年龄小”而评为优秀,也不可能因为“年龄大”被评为不称职,或被解聘。

以“年龄”年轻作为提拔干部的先决条件,实在是个弊端。假如以此做法推行到学校、医疗卫生、科研单位等单位,那些有学术造诣、德高望重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是否都应该属于退居二线之列,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谁也逃不过这个自然法则。“年轻”不是人一生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人的专利权,只要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有事业心,年富力强,有责任感,30岁也好,40岁也罢,都应该有平等的竞争权,选择权。

古人云:“有德无才近于愚人,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二者不可兼之,与其无德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德是一个人的根基,有了高尚的人品,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也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社会风气影响一代人的成长,领导者也能影响社会风气,曹操的“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却以“不孝罪”杀了孔融,让后人哭笑不得。也让人悟出了许多道理,今人不希望如此。

居幼者不骄,居长者不忧。《干部年轻化与个人政治前景的对话》谈出了干部用人机制的不合理性,道出了目前干部的心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使人尽其才,各有所用。

上一篇:国外食品安全控制经验 下一篇:扣好“第一颗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