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7-19 12:18:04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01-02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是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时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回答了我国当前阶段面临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时展潮流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看,它对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意味着不能再重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发展路径。这一基本要求的最终目标,则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科学发展观必然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努力推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要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互为前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既要努力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研究人的发展规律,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使我国迅速摆脱落后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社会进步为代价,而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条件。全面发展的社会,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之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经济越增长,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社会事业就越进步,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统一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经济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目标,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三者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意味着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看,科学发展意味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这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内在本质。

物质文明是基础,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经济持续增长,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才有雄厚的物质发展基础。物质文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先进生产力的推动。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发展从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精神文明属于观念、文化的上层建筑,它可以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离开了精神文明的指引,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就会迷失方向。同时,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精神文化的昌明和科学理念的引领为支撑。从人的发展历程看,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本物质条件的改善,但同时也体现在精神生活的丰富、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精神的提升上。故此,精神文明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精神文明作为人类观念进步的产物和结晶,还能够塑造社会发展主体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提高。

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进步、发展和提高。政治文明可以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法律保障和意识形态引导。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引领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主体和发展方向,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社会文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政治文明也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在人们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在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考量后代生产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的提出,把工业化以来单纯以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为指标来衡量社会发展的理念,即只以物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转到了以人为本、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类整体价值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念上来。这一理念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要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相协调,使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相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一些国家虽然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背后,却出现了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抵消了部分经济发展的成就,甚至威胁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

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好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结语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其最终目标则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切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忽略了这一点,一切发展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始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基点。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人的发展搞建设、谋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2]冷溶.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学习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26.

[3]李兴山,梁言顺.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4]孙要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贡献和创新空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3).

[5]陈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追求[J].湖南社会科学,2012,(2).

[6]梁春梅.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J].理论学刊,2011,(7).

上一篇: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下一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吸毒问题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