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及处治

时间:2022-07-19 09:37:08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及处治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的留置和治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实际施工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处理

Concrete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treatment

赵趯

Zhao Ti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ollege of Hubei Engineering College,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2000

【 abstract 】 this paper surround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am lien to detailed analysis and governance issu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actual construction.

【 key words 】 concrete; Construction joints. Lien; To deal with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都会遇到施工缝的预留问题。施工缝的预留是否合理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结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进行施工缝的留置的时候,要认真细致,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2、施工缝留置原因、原则及部位

2.1、施工缝留置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如:1)停电、停水、刮风、下雨等客观原因;2)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特别是不同施工工序的交叉)的原因;3)其它意外事故等。而使得混凝土不能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必须停歇较长时间(间歇时间应按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混凝土硬化条件确定,无试验资料时,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 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以至原浇灌的混凝土已经初凝。为此,在混凝土灌注前就应事先有所考虑,在一定位置,按一定规定留置施工缝。

2.2、施工缝留置原则

2.2.1施工缝宜留置在混凝土结构受拉力或受剪力较小部位。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5 %~8 %,而其抗拉强度主要在受剪的部位发挥作用,所以从受力较小角度考虑,施工缝一般多留在结构所受剪力较小的部位。

2.2.2施工缝宜留在便于施工的部位。

2.2.3对于特殊结构施工缝宜按设计要求留置。

2.2.4施工缝应垂直于构件纵向轴线,可采用企口式接槎或垂直立缝,不宜留坡槎。

2.3、施工缝留置的部位

混凝土施工缝宜留置在受力较小的位置,然而在选择确定位置上的施工缝,因为与其轴线方向的夹角不同,截面上的应力状态也表现不同,众所周知,受弯构件简支梁的施工缝宜留置在跨 中 1/3 跨度范围内,施工缝截面应与梁中和轴垂直,对于非水平布置的倾斜构件,施工缝则不应为垂直地面的竖直缝。这是因为梁中部区段正截面上的剪应力较小或为零,但弯矩最大或较大,当考虑到剪力对施工缝界面的影响重于其他受力影响,我们常把施工缝留置在梁跨中的 1/3 范围内。从材料力学可知,正应力达到极值的截面上其剪应力为零,因此,我们应把施工缝留置在与主拉应力或主压应力相平行的截面上。在受弯构件中,除弯矩作用外,一般还承受剪力作用,在弯矩和剪力作用的弯剪区内,存在着弯矩和剪力组成的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因主应力与梁中和轴成 45°夹角,因此在斜截面破坏区段,施工缝与主应力迹线平行,也就是说,应与中和轴成45°夹角,并与斜截面裂缝相垂直,不留置与梁中部一样的竖起缝。只有在梁中部区段内正截面剪力最小或较小的范围内才留置竖直缝。

3、当前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时施工缝处理不妥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混凝土施工缝没有剔除混凝土软弱层及松动的石子,施工缝缝面一般有水泥浮浆,严重影响了层间结合,降低混凝土抗剪和抗拉强度。

3.2、混凝土施工缝养护不到位,表面形成一层碳化层,这种碳化层更像一层隔离层,降低了混凝土抗剪和抗拉强度。

3.3、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缝清理不干净,特别是柱子、墙体等部位的水平施工缝经常有木屑、渣子等杂物,造成混凝土施工缝处夹渣、分离,使新旧混凝土不能很好的结合。

3.4、混凝土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灌时没有按要求施工,如没有浇水湿润、没有铺同标号减石子混凝土或砂浆,有的为了让混凝土施工缝表面粗糙,在表面撒一层石子,同样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3.5、在混凝土浇灌时,施工缝铺设同标号减石子混凝土或砂浆后没有及时振捣和浇灌混凝土,且因间歇时间过长而初凝或干硬,严重影响了施工缝面的结合。

3.6、在施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缝处因模板拼缝不严,模板与模板、模板与先浇的混凝土之间没有粘贴海绵条,混凝土浇灌时容易造成先浇的混凝土与模板接触处灰浆流出,混凝土漏浆,以至蜂窝、麻面、孔洞,在接茬处产生两层皮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外观。

3.7、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4、后浇带、施工缝处理案例分析

某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下室、地上一层、屋面楼板和核芯筒楼板为井字梁结构, 其余为 GBF 高强薄壁管现浇混凝土空心大板, 柱间梁采用扁梁。 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S6,消防水池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森严为 C30S8, 内筒墙体、 剪力墙、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C45、C40、C35、C30,梁 、板 、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柱子最大截面1300mm×1300mm,梁最大截面 650mm×500mm,核芯筒墙体最大厚度为 350mm。 混凝土工程量 30320m,钢筋 3100t。

4.1、施工缝的留置和模板支设方式

4.1.1地下室外墙垂直施工缝(后浇带)、水平施工缝

本工程外墙共设 4 条后浇带,节点构造(如图 1)。 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原混凝土表面必须全部凿毛,露出石子,便于与新混凝土结合密实。 后浇带混凝土浇注时,每一层高段一次浇注完成,在底板、楼板位置形成的水平施工缝与所在部位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相同。为保证地下室外墙防水质量,地下 2 层外墙水平施工缝使用钢板止水带。 地下 1 层使用橡胶止水条,节点构造(如图 2、3)。

图 1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图 2 板止水带节点图图3橡胶止水条节点图

4.1.2地梁的竖直施工缝

由于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施工中应先浇筑柱头混凝土,再浇筑梁混凝土,这样在梁两端有隐含施工缝,可采用 800 目的钢丝网片叠合二层,用细钢丝绑扎牢固,紧贴钢丝网的外侧用水平短钢筋绑扎在梁的钢筋上,作为背楞。 在浇筑梁混凝土时把制作隐含施工缝的钢丝网片、短钢筋等材料不再拆除取出。此隐含施工缝的设置位置、采用材料、设置方法(如图 4 所示)。

图4梁的竖直施工缝支模方法

4.1.3柱、墙水平施工缝

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标高以上 15~20mm 处, 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标高,过低则不利于支梁底模,过高应在柱拆模后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浪费人工;墙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底标高以上 10mm 处。过低则不利于支板底模。

4.1.4核心筒梁头施工缝

施工缝钢丝网的支设位置比预定施工缝的位置内移 20mm,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此处出现漏浆而改变了施工缝的平面位置,多余部分混凝土在拆模后处理。

4.1.5核心筒楼梯梁施工缝

核心筒楼梯梁施工缝采用预埋木盒的方式留置,当筒模提升上去后将木盒取出,将施工缝清理干净、凿毛。 具体做法(如图 5 所示)。

4.2、此工程中施工缝的处理原则

4.2.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N/mm2(为保证在浇筑新混凝土时,不致破坏原已凝固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同时可满足在其上继续进行施工活动的要求)。混凝土达到1.2 N/mm2强度所需龄期应通过试验确定,

4.2.2应清除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的垃圾、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凿毛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一般湿润时间不宜小于2 h),且表面不得积水。在施工缝附近的钢筋回弯时,要注意不要使混凝土受到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物、水泥浆、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4.2.3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也可采用/减半石混凝土0及补偿收缩混凝土。

4.2.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浇筑时应避免在施工缝处下料,要由远而近振捣,要求混凝土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同时对周围又不能造成影响。

4.2.5施工接缝温度不小于5e,避免出现冰膜,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温差不要过大。

4.2.6注意加强养护。

4.3、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0。

4.3.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4.3.3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构造钢筋,其直径为12 mm~16 mm,长度500 mm~600 mm,间距为300 mm梅花点布置,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构造钢筋。对不得已而将施工缝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大部位时可参照此方法增加抗剪钢筋处理。

4.4、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一般能消除由于留置施工缝而带来的种种隐患,能够达到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满足结构强度和整体性要求等目的。

5、结束语

除了上述的各项措施之外,还要加强施工组织,保证施工各项环节的精准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设置科学合理的施工缝,为建筑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伟,彭勃.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试验研究 [J].混凝土,2012

[2]王景炬,齐放.现浇框架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探讨 [J].低温建筑技术,2011

上一篇:总承包项目进度考核点的管理 下一篇:浅析房地产测绘存在的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