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19 12:18:39

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3

摘 要 通过对当今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的三级跳远技术风格主要以单足跳型和平跳型为主,而国外大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跳跃型技术,我国目前男子三级跳远所采用的技术与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

关键词 男子 三级跳远 三跳比例

一、前言

自1911年第1个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15.25m)创造以来,至今已经历近100年的历史。目前,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为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创造的18.29m。纵观我国三级跳远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邹振先的成绩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同时也创造了17.34m的亚洲纪录,但近年来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徘徊不前,并且日趋落后,连在亚洲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在逐渐失去。1998年第13届亚运会上,男子三级跳远的金牌眼睁睁地被别人夺去,在16届广州亚运会中,李延熙最终以16.94米艰难地摘下亚运会金牌。严峻的事实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要尽快改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项目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迅速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的三跳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出影响我国三级跳远成绩落后的原因,也为教练员在训练时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4名,其中外国运动员成绩在17米以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

收集了近10年来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绩以及有关运动学指标。查阅和收集了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参数文章。了解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发展趋势及中、外对三跳比例的研究和相关资料,进一步确定本研究的内容。

2.数理统计

对搜集的资料和有关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归纳分析。

3.比较法

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等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三级跳远三跳比例技术发展历程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在高速助跑情况下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运动。被公认为是田径运动中技术复杂的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运动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从19世纪初爱尔兰人和美国人创造的“单足跳―单足跳―跳跃”的技术动作,到现在的“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的技术动作,成绩也由13.71M(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冠军)提高到目前的18.29M。三级跳远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三级跳远,过分强调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远度,第二跳只是作为两跳之间的一种衔接。早期三级跳远的第二跳是以跑跳步的形式出现的。

表1 早期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

时间 国籍 姓名 成绩(米) 三跳比例

1911 美国 丹尼尔.阿赫恩 15.52 (6.10-3.50-5.92)m 39.3%:22.6%:38.1%

1931 日本 大岛谦吉 15.58 (6.50-3.52-5.56)m 41.7%:22.6%:35.7%

1935 澳大利亚 梅特卡夫 15.78 (5.73-3.97-6.02)m 35.7%:25.2%:38.8%

后来三级跳远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又有稍稍控制第一跳而加大第二跳的趋向,1930年,日本的三级跳远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当时的跳跃比例为40%:27%:33%,是比较理想的。50年代,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人们对三级跳远的训练规律及技术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在五十年代的十年内,前苏联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高台大腿,落地积极有力,双臂摆动等为特征的技术风格,并先后数次打破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在三跳比例上第一跳明显大于第三跳,但却兼顾第二跳,使第二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一技术被称为苏联式跳法,也称为高跳型,三跳比例约为38%:30%:32%。

进入本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波兰教练员斯塔尔琴斯提出了新的技术与训练观点,在三跳比例上相对缩短第一跳的比例,使水平速度较多的保持到第三跳,从而加大第三跳的远度。进入70年代后三级跳远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以弹跳型为基础和以速度型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占统治地位,并各领。1995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将三级跳成绩提高到了18.29m,成为了第1个突破18m大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为34.01%:29.96%:36.03%,形成了独特的跑跳型新技术风格,使三跳比例更加合理、完善。爱德华兹的成功似乎表明三级跳远技术有过去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而现在由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对比分析

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级跳中所表现出的成绩通常和每一跳的距离,每一跳所占的百分比是分不开的。90年代初美国生物力学专家詹姆斯•海博士依据三跳百分比将三级跳远技术划分为3种模式,即如果单足跳的百分比超过跳跃百分比的2%为单足跳为主,也称高跳型技术。高跳型技术第一跳腾空的抛物线轨迹高而远,这类运动员多属于力量型。如果二者的比例相反,则是以跳跃为主的技术。世界著名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康利由以单足跳为主改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后,成绩显著提高,多次创造出优异成绩。如果二者百分比差小于2%则为平跳式技术。平跳型技术认识到了水平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作用,在三跳比例上缩短第一跳的远度,使水平速度较好地得到保持,从而加大了第三跳的远度,最终使得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远度比较接近。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较少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避免运动员受伤。

依据詹姆斯•海博士对三级跳远类型的划分,4名中国运动员中,李延熙、林木杰为单足跳型,朱书靖、胡海强为平跳型技术,4名研究对象没有人采用跳跃型技术。说明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目前的技术风格主要以单足跳型和平跳型为主,而几乎无人采用跳跃型技术。4名外国运动员中马尔科为单足跳型,班克斯、爱德华兹、奥利维拉为跳跃型。从表3可以看出,4名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相比,单足跳、跨步跳的均值比例都大于外国运动员,差值分别为1.49、1.35个百分点,而跳跃低于外国运动员3.16个百分点,这也正是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大大低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所在。在对比分析爱德华滋几次比赛成绩和破世界纪录成绩时发现,爱德华滋有意识的缩短了单足跳的距离,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后两跳作准备,减小三跳中的水平速度损失。而4名中国运动员在对单足跳距离的控制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有研究证明,三跳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第一跳比例过大,显然会影响到后两跳的发挥。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男子三级跳远所采用的技术与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

(三)中外三级跳远技术风格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2与表3得知,目前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普遍采用的是高跳型和平跳型技术风格,外国优秀运动员采用的主要是跳跃型的技术风格。余敬平在《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中,通过对中、外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起跳离地时的水平速度和速度损失比较分析出,在单足跳中,外国运动员水平速度平均损失为6.57%,而中国运动员水平速度平均损失为22.34%,差异性非常显著,在跨步跳和跳跃中,外国运动员平均水平速度损失分别为10.50和19.45,中国运动员分别为9.68和15.00。三跳结束瞬间,外国运动员平均水平速度损失为36.52,中国运动员平均损失为47.02。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跳跃型三级跳远对水平速度的损失要小于高跳型及平跳型运动员,更有利于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詹姆斯•海在经过研究后发现,高跳型选手远度为5-5.3m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产生的最大垂直力为其体重的14-22倍。如果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高跳型的单脚跳着地,那么,其着地对所需的反作用力比他们采用习惯的单脚跳时的更大,以致支撑腿坍塌,当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单足跳过高时,落地产生的垂直力常常会超过运动员自己所能承受的,这种结果会使他跨步跳的距离很短,或者根本不能有力的完成跨步跳。在更极端的情况下,很大的冲击力还可能导致运动员受伤,甚至会迫使运动员终止运动生涯。而跳跃型三级跳远运动员,通过适当缩短单足跳的距离,从而减小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及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为更有效的完成后续两跳做好准备。由此可见,跳跃型三级跳远技术是三级跳远的主要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高跳型及平跳型技术,这与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

(二)当今世界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均采用了跳跃型技术,以合理缩短单足跳比例,从而达到减少三跳水平速度损失为核心的三跳比例是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沙捷.三级跳远[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

[2] 李鸿江,等译.跳远 三级跳远[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

[3]刘继斌.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杨峻,齐伟.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14-17.

[5] 刘涛.刘兆欣.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陕西体育科技.2009.29(4):4-5.

[6] 余敬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2003.39(8):31-34.

上一篇:浅谈足球运动训练中的意识培养 下一篇: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