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8 05:01:41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学模式,它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倡导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是:(1)水平相近.即让学习能力相同的学生处于同一层;(2)差别模糊.即分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成绩的起落不断进行调整的.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主要参考标准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学习态度等因素.这需要教师在分层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智能、技能等,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群体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层,教师可将学生数量按照3∶5∶2的比例相应地归入各自的层次.在安排座位时,尽可能在每个小组融入三个层次上的学生,实现互补余缺.对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通过各种测验、考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级调整.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要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即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将初中数学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贯穿在一起作为教学的主线,再以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制定分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设计由浅至深的练习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围绕某节或某章的知识设计几组题,使数学知识由点到面,逐渐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之前,教师要通读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大纲,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并满足相应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发展目标层的学生能挑战难度大的问题,中层目标的学生则能挑战难度适中的问题,基本目标层的学生则对应难度较低的问题,只需掌握重要知识点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即可.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例,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

基本目标: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进行简单运用.

中层目标: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解决稍具难度的问题.

发展目标: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运用它去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分层教学法最核心的部分,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教师要增进不同层次间的学生的互动,并注意不忽略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课堂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简单的问题留给基本目标层的学生回答,难度高的问题则留给发展目标层的学生,与此同时鼓励另外两组也参与思考和讨论.教学过程的分层并不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层次并由相应层次的学生来进行,而是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环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做到真正的“一个都不能少”.

(五)作业分层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巩固,对学习效果的保证起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同样要对作业进行分层,以对应不同层次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是这样的.

基本目标层:

1.熟记勾股定理并绘出直角图,将勾股定理中的“a,b,c”边分别对应到公式中.

2.根据所给数据,求出另外一条边的长度(给出三个直角图并给出其中两条边的长度).

中等目标层:

除了完成上面的第一题和第二题,还需完成:

3.已知矩形周长34,长为12,求对角线长.

发展目标层:

除了完成第一、第二、第三题,还需完成: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另外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2,0),B(0,3),求三角形AOB斜边的高.

作业的不同要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激励基础目标层的学生挑战自己的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尝试做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层同学的作业.

(六)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能体现评价工作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于基本目标层的学生,实行表扬式评价,以鼓励学生振奋学习精神,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己的信心.对于中等目标层的学生,实行激励式评价,以总结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目标.对于发展目标层的学生,实行竞争式评价,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设定更高的目标.

上一篇:浅议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下一篇: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