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20:10:25

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要求以班级集体授课为基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原则,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别差异出发;分析教材,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因人划层、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扬长避短,学有所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最佳发挥。

本文结合高一世界史新教材《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就如何实施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划分教学层次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千秋,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掌握和能力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对处于拔尖层的成绩优秀、能力较强、兴趣极浓的学生要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做好拔尖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让他们领略大纲以外的知识天地;对于处于发展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准确完成基础目标,做好知识的巩固工作,向拔尖层层次目标提出挑战;对于处于达标层的反应迟钝、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基础目标,及时鼓励、激励思考、增强信心。可见,分层教学不但重视优等生的超前发展,同时又不歧视差生,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他们都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沿着层层目标拾级而上,从而在集体教学、分组交流、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下,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因分层而产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因素。避免拔尖层的自傲和达标层的自卑是教师首先必须克服的教学心理障碍。要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无论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分层只是手段,而层次目标的达到才是目的,并激励他们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向高一级层次靠拢。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认真分析,验证教学效果,正确科学地判断层次目标是否实现。然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在新的学情基础上形成新的层次目标。一般来讲,不断发展的层次总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因为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学期初,我根据上学期终考成绩,结合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钻研的深度,将全班学生分成20%的拔尖层、50%的发展层和30%的达标层,让他们明确目前的层次要求,努力达标,争取突破,向高层次进军。在实际授课中,我恰如其分地制定层次目标,客观地评定达标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无论基深浅、无论智力高下、无论天赋厚薄,各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品尝了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期中考试后,作为教师这时不难发现,学情发生了变化,发展层整体提高了,达标层开始与发展层接轨了。于是我将层次结构调整为拔尖层30%,发展层50%,达标层20%.学生体会了成功,看到了希望。

二、确定目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至关重要。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制面向全体、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的教学层次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应包括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或超过大纲要求的层次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全面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目标系统,那才是迈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才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并把加强“双基”训练摆在突出的地位上,使达标层、发展层、拔尖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在实现《扩张与争夺》一课目标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对达标层我制定了基础目标,要求学生自我学习,在老师的授课中达到“认知”、“理解”、“掌握”。如克里米亚战争的时间、地点、参与国、结果等知识点。对发展层我制定中等目标,使“认知”和“知能”有效结合。“英俄扩张的目的和方式”是本课的一个“知能”训练点。在学生课前预习初步达标的基础上,我再利用两张投影片进行史实论证。“俄国领土扩张”被设计成一张复式投影片,随着讲授我依次展示俄国在北、西、南、东四个方向的扩张,学生真正看到了俄国扩张的特点是对周边国家的蚕食鲸吞。“英国在全球的扩张”一图我则是采用经济地理的图示,形象地在地图上标上了英国从全球各地全方位掠夺的原料,并配以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地中海沿岸则是我们的菜园”,学生立刻认识到英国扩张的特点是全球范围内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发展层的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得出其中的道理所在:两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英国已是号称“世界工场”,而俄国却仍然是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对于拔尖层,则制定较高目标,他们不仅要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通过训练、综合历史现象,得出结论、培养情感,使“认知”、“知能”、“情感”三者合一。“情感”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授课中通过分析列强全球扩张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再如“列强扩张的影响”则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是以侵略、奴役、掠夺的方式实现的,是不可取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不能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进程”的结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从而激发学生去为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拼搏。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

诚然,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主攻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所得、有所乐、有所发展。但如果只注重面向全体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特点,搞大家起步走,那会使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了。所以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扩张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经过仔细推敲,我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手术”:把难点分散为四个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的小问题:1、列强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列强扩张具有怎样的性质?3、结合印度历史分析扩张产生怎样的影响?4、如果你处于十九世纪战争的硝烟中,你将如何面对侵略?课堂上我采用集体回答、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的形式,实施层次目标。达标层同学根据所学基本上都能回答前两问,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问稍有难度,发展层同学经过小组讨论后也能解答;至于第四问则起到了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生动活泼地学习。他们有的说“拿起武器拼了”,有人反对,“武器这么落后,硬拼等于送死,义和团不是失败了吗”,又有人说“抵制洋货,不买英国货”,马上有人反对说“那是消极抵抗”。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什么才是积极的抵抗?拔尖层同学在刚才不完全不系统的回答上作出了更好的答案:向西方学习,以夷制夷。此时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有价值的是提高了他们“奋起抗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抗争水平”的觉悟。通过对一个难点的突破,各层次的学生思维都能处于兴奋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做到渗透异步教学,为达标层多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对发展层做到浅者深之,激发拔尖层的听课兴趣。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②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③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初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可给予帮助,但切忌讽刺挖苦。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艰辛,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教师不断的激励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鼓励,成为他们学习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形成以点带面(一科成功带动数科,一人成功带动数人成功)的良好局面,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2.动态性原则:对学生层次实行动态管理。若BC层学生在某学科上已达到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要及时调整层次;教师既要鼓励A层学生为确保自身优势并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努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近期内难以达到相应层次目标的学生,教师除给以一定的帮助外,可适当降低层次。层次流动可在期中、期末甚至平时进行,但不宜过于频繁,学生层次在一个阶段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三、初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

(一)初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模式

笔者把分层施教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目标、分层教学、归纳小结、反馈矫正。但这四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灵活地变化。同时根据学习活动的进程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真正做到:“分合有致”、“动静有序”,把“集中教学和分层指导”、“培优与补差”结合起来。

1.提出目标。教师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口头陈述或教具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实际情况自选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阶段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其一,教师出示分层自学提示,揭示学习要点及各知识点的学习提纲。其二,教师提示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与之有关的典型习题。其三,教师设计差异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分层讨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探究、演算、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归纳小结。教师归纳小结时主要是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并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通常情况下,学生层次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C组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陈述本节课“我学习过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陈述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和严密性,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概括性、逻辑性。

4.反馈矫正。教师备课时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序列的练习,制定不同的反馈措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必要的巩固和提高。其中包括为差生设计的补缺题,要求全班都必须完成的巩固题,为高层次学生设计的提高题。矫正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我矫正、小组成员相互矫正和教师组织的集体矫正。反馈矫正的周期一般为一个教学单元。(二)初中分层教学的策略保障

1.分层的策略

①分层的多元性——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然后在A层再进一步地层中分层。

②分层的动态性——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③分层的自愿性——也就是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层次,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经磋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层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同时组织多个小组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分层教学能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构思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显然是一个首要问题。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递信息,甚至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四、结语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之具体的认识。”而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使每个学生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摘要】本文以J·卡罗尔提出的一个假设为入手点,总结了布鲁姆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布鲁姆理论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原则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郑兴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3]卞兰娣.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从2010年起,我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推行“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也进行了项目教学的系统化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存在智力、兴趣爱好、前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以统一的教学项目和评价标准去应对所有的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有余力而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情况。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在满足吃饱穿暖等低层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和安全需要(Safetyneed)之后,就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Esteem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如果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课程所要求的教学项目,就会获得“高峰体验”而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追求这种体验的行为动机,可以推动课程的学习。相反如果不能完成课程的项目任务,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导致对课程的厌烦感,教学效果不能保证。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分层的方式

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无差别的方式,教学项目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把学生按甲、乙、丙、丁四个层次分组。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项目任务,确保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项目的难度,乙组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升到甲组。甲组的学生不能胜任该组的项目任务,也可以调入乙组。

(二)统一授课和分层辅导相结合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了保证授课的效率,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集中式的班级授课模式开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的方式是一致的。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我们采取“统一授课,分层辅导”的方式。对于接受程度比较好的甲组和乙组的学生,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帮助点拨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丙组和丁组的学生则以“帮助”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自尊

避免分层教学的负面效应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的发展。然而,给学生进行分层,难免会给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尺度把握得不好,会给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对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分层”的操作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分层的过程中,弱化“层”的概念,强调“分”的原则。

(四)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方式

为了配合“项目教学”的实施,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967年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先提出了过程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随后,过程性评价被美国教育家卢姆(B.S.Bloom)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将评价对象过去的表现跟现在相比较,或者把被评价的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的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的结论。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总结,端正学习的态度,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过程性评价有着终结性评价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师工作量大,不同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把握主观性大等缺点。相比之下,终结性评价具有评价效率高,客观性强等方面的优点。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补充评价方式。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班级集中式授课的组织模式下,对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可以迎合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获知进度不均衡的矛盾,使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与法律》不同于专业课,项目的主观性较强,项目难度的界限不好界定。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准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资料。如何解决这些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是一个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其不仅强调队员的个人能力更加强调队员的协作能力,学生在个体上都存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个体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无疑会使得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团队的协作能力。高校足球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根除,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对其影响过于深刻,因此其他教师在采取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较为强烈的抵制。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中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利用,通过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学生的整体成绩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下面将详述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2.1划分学生素质等级

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而且还极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即有的学生身体素质非常优异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非常差,那么在对身体素质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非常注意,因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是非常快速的,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比较吃力,那么对学生进行素质等级的划分就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素质等级主要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高素质等级、中素质等级以及低素质等级。进行等级划分是进行分层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等级的划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得学生的能力和自尊心得到认可。通过素质等级划分,分层教学法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运用。

2.2划分教学层次

在分层教学法中教学层次的划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层次划分的目的就是对于不同素质等级的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高素质的学生就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其更加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其就可以对学习到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影响,并且培养了其日后的学习习惯。对于中等素质的学生就应该更加注重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挖掘其潜力,因为中等素质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其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所以通过更加详细的讲解其就可以更快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对于低素质的学生就应该更加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低素质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信心,因此学习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所以首先就要培养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足球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去学习。这三种教学层次非常有针对性,所以要适用于不同素质等级的学生。

2.3分层次考核

分层教学法最主要的改进就是分层次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这这种标准下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得到较好的成绩,即使其非常努力而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校足球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导致我国的足球事业缓慢前行,而传统的考核模式就非常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模式只是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并且制定的标准是相同的,身体素质较好的标准和身体素质中等的标准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标准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尤其是非常努力而且取得了较大提升的学生,学生在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后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传统的考核标准是不适应现今的高校足球教学,所以分层次的考核评价是非常有利于高校足球的发展,并且可以更好地采用分层教学法。

3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虽然分层教学法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运用,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有着较多的阻碍,例如教师的观念无法及时转变以及学生兴趣的缺乏,下面将详述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3.1转变教师观念

高校足球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传统的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可以对高校足球教师进行专项的培养,让其学习到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着重讲解分层教学法的优点。让教师逐渐熟悉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并且熟悉分层教学法的教学过程,那么教师就会逐渐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当然高校足球教师还要进行相关的培养,使其自身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果教师的素质不过硬,学生也无法得到更好的学习。

3.2注重学生素质整体性的提高

在高校足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的差异进行分组,然后确定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最后是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那么在评价学生整体成绩的过程中时就不能仅仅注重单个学生的成绩,而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着重看学生的成绩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高校足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加积极,并且所取得的成绩也更加优秀。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足球教师长期都是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消磨殆尽,这就不能够较好地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相关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顺利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足球虽然是一门非常火爆的运动项目,但是在我国高校并不是非常普及,这就使得足球的学习氛围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无论对于处于哪一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都要对其进行鼓励以及激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被别人认可的情况下更好的学习。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主要是进行激励,过多的鼓励会使得其停滞不前,而适当的激励可以使得其不断地完善自己。当然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主要是进行鼓励,并且通过不断的鼓励使得其获得较大的自信心,从而得到更好的成绩。而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鼓励与激励同时进行,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最佳的。

4结语

高校足球之所以无法得到较大的进步,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而决定的,因此在高校足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的信心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我国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分层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活的灵魂和永恒的思想,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一共涉及几十个物理实验,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如在高中物理电磁现象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演示实验,将电磁场的具体形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小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来展示磁场线的概念。在学生了解电磁场的抽象概念之后,可以利用电磁转换实验,将高中物理电磁转化规律展示给学生们。教师可以通过发电机原理的教学,将磁生电的原理进行揭示,利用电机的工作原理,将电生磁的原理揭示出来。有了以上的电磁学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们利用物理实验来探究电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们探究电磁力的规律。如此逐层递进式的物理实验教学,相信学生们必然可以一步步地掌握电磁学实验内容,掌握电磁规律的内容。

(2)分层教学提问。物理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的催化剂,可以引导学生们向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前进。但在以往的物理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往往难以掌握其深度和数量关系,常常导致中等生听不懂、优等生吃不饱。对此,教师可以实施物理课堂分层教学式提问策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问,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性。如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力学章节的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摩擦力的产生要素逐层递进进行提问。试问:在图中,如果斜面粗糙,m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其受力状态。学生们在准确进行物理的受力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若是继续给m施加竖直向下的力,那么m是不是会运动?学生们在原本的力系基础上,再进行对竖向的压力叠加,便可以得出后续的答案。在学生们对力系和物体受力的分析熟悉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若是M下表面光滑,斜面仍是粗糙的,试问这两滑块的运动状态。这一问需要学生们对物理牛顿力学体系做到深刻理解,研究整体受力和部分受力的不同情况才可以得出答案。如此的递进式提问,教师的提问难度逐层提高,无论是中等生还是优等生,他们都可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学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达到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问。

(3)分层训练。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物理训练的分层教学实施,帮助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为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选取基础性、概念性的物理习题,为物理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选取综合性、创新性的物理习题。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层次化的课堂训练中,自身的物理素养必然可以迅速提高。如在高中物理电场理论的习题训练中,教师可以从某个例题入手,创设两到三个问题,从基础到提升,实施分层训练。例如:在某一光滑水平的地面上有两个点电荷A、B,其中A电荷带正电,B电荷带负电,电量都是Q,两者之间的距离为d。欲使两电荷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必须增加一个水平匀强电场。试问当两个点电荷处于静止状态时,AB连线中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此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到分层要求。首先,能够绘制出简单的电场示意图、列出场强的基本公式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后,对应点电荷的运动状态,能够将水平匀强电场分布其中,是第二层次的要求。最后,能够利用电场的叠加原理,将AB连线中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为第三层要求。通过分层训练的实施,学生们可以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提高物理课堂的习题训练效果。

二、教学评价分层化

以往的物理教学评价只是片面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学生进步等方面的评价。对此,我认为要想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教师有必要实施物理分层评价。只有对师生的考察标准改变了,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各项表现都归入评价的内容之中,促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全面提高。此外,高中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的教学表现,完善自身的教学考查评价体系。

三、结语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高职院校篮球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大多比较传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分层教学对高职篮球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分层教学优化了高职篮球教学计划。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不同的水平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接收,最大限度提升了教学质量。其次,分层教学法切合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实际环境。不同的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重点体现在理论知识、运动技巧以及热爱程度的不同。如果对所有学生全部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再次,分层教学可以弱化学生对技术水平的差距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也释放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2、分层教学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2.1教学目标分层

高职篮球分层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基础班和提升班的教学目标应该不同。提升班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运动水平和较高的自我训练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提升身体素质并在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特色,将自身的运动优势发掘出来并加以巩固。对基础班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掌握篮球教学内容的基本技术,锻炼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圆满修得学分。

2.2教学内容分层

虽然高职篮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教师在传授时的深度可以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提升班的学生应该着重于各项篮球技术的提高,而基础班的学生则应该侧重于基础技术的熟练掌握。提升班的学生因为篮球基础比较好,可以很快掌握基础技术,所以有更多时间练习综合技术。比如,三对三攻防技术练习,裁判知识学习,教学比赛练习,等等。基础班的学生则是以学习篮球规则和基础技术为重点,在掌握了这些之后,才能给进一步掌握更加全面的技术。

2.3教学管理分层

篮球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勇于创新。在分层教学中应做到内外兼顾,要针对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不能采取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要切合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对不同层级的教学班级应该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重新评估,使班级的划分与实际情况相符。比如在教学管理中,应该采取升级和降级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些同学进步了,有些同学可能还发生了退步的情况。在经过考核之后,可以将基础班的前三名升到提升班,同时将提升班的倒数三名降到基础班。这样不但能够实事求是地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差异,还能够鞭策后进生、鼓励先进生,提升学习热情。

2.4评价标准分层

在分层篮球教学中,应该同时改革篮球成绩考核办法,实现篮球成绩考核的标准化、经常化。在制定篮球考核标准时,应该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化的评价尺度。要建立对所有学生都能产生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不同的学生采评价。

3、结语

总而言之,以当前我国高职篮球教学的现状来看,采取分层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在分层式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的班级或小组,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评价标准上对不同小组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管理。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分层教学引入高职篮球教学之后,高职篮球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在实施互动分层式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学生受教育的不同,对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也会从中挑选一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帮助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这样很容易导致有些计算机学得好的同学嘲笑那些基础差的同学,也可能使基础差的同学产生自卑感、厌学等等。认为老师都不亲自教自己了,一定是自己学得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也很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很厉害,都能当小老师,而不虚心好学、进行深一步的学习。同时老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偏心”,喜欢教那些基础好的同学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而忽略了基础差的那部分同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实施互动式分层教学法的目的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为何要实施互动分层式教学呢?因为每个省市对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差异很大,一些发展较迅速的城市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很高,设备也较齐全,学生们也基本上有自己的电脑,接触电脑的时间很多。较偏远的山区或是小城市就不一样了,有的学校虽然有电脑设备,但是已经很陈旧了,设备没办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计算机机房,这让学生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怎么会高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该教学方式,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代替老师,帮忙辅导那些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同学。学生们共同发展,互相帮助,不完全依靠老师一个人辅导全体学生。使学生们的计算机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潜能。

如何提高分层式教学法的教学成果

1把提高职业技能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发展,课本知识是基础,学会了职业技能才是真正在社会工作中能够用的到的。教育者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例如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其特长,老师要试着了解每位学生对计算机的哪方面感兴趣,或是在哪方面显现出其才能,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们各自发扬其长处。

2注重学生的内心发展

前面提到由于分层式教学要求老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会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厌学等心里,而计算机基础打得好的同学自傲,甚至嘲笑、瞧不起基础差的同学。为此,教育者在实施该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们内心的关注,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人的心理、生理、情感等很不稳定,智力、能力、条件和行为差异也很大。因此注重学生的内心发展,及时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弯路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1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状况

1.1师资缺乏,教师质量不高,分层次教学推进困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辅助者,起着关键的导向性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些地区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师资源缺乏,仅存的教师数量较少,对分层次教学形成一定的限制。此外,教师素质低下导致他们容易固守传统,难以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耽误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也就是说,许多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理念,仍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1.2观念偏差,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当今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思维偏差,大部分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往往将体育教学置于千里之外,甚至将有限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用到其他课程或其他活动上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现时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只是被动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1.3课程设置偏差过大,教学质量低。前面提到,许多学校对文化课程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对体育课程的忽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中的区别对待和不合理偏差,体育课程时间不断被缩减,开课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除了课程时间安排的偏差之外,体育课程仍然固守传统,内容乏味单调,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措施分析

2.1了解并分析学生特点及个性,制定配套方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重视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特点及个性进行了解及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适的教学方案。但学生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使得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提供一定的帮助。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同教学方案的制定一样,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旨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因材施教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内容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关键在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深化教学目标。此外,在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中,还应当将学生的个性及共性相结合。即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面向广大学生进行教学之外,还应进行针对性的个体训练,并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强差异化。2.3小组形式教学,培养团队精神。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的展开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分组教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大,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能够配合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及培养。这种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践方面,通常需要团队形式来完成某项体育活动,因此,小组形式也有利于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理念及健康的心理。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还需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4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课程中添加创新、自由的元素,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品格和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当与时俱进,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程度,制定合理的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课程选择方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结合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的。在学生方面,注重身体机能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安排合理的锻炼方式和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也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与互动时间,最大程度地实现发展和提高。2.5分层次考核,科学评价方式。教学考核与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分层次教学强调将教学评价方式合理化。在某一阶段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课堂上知识内容的总结和课后体育锻炼的效果等重要内容,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使之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依然重视分层次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也就是说,合格及优秀等级不应当只存在唯一标准,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此外,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内容也有所要求,主要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专项测评,尽量减少考核误差。考核后,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对程度好的学生应当予以肯定及嘉奖,促使起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障碍,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分层次教学的对策

3.1提高教师专业程度,科学引导体育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师,存在人数不够及素质不高的缺陷,因此,学校应当适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当自主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将分层次教学予以正确实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能够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体育训练引导。3.2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方式,加强学者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只有优势,而没有缺点。其缺陷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应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将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予以改进或摒弃,让体育教学不断进步,也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此外,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发展得益于若干学者的研究及探讨,各学校应当为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源、平台等支持,不断提高研究的效果,使得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充分地实现其作用。3.3巩固课堂动作,加强课外训练和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概念之上,而忽略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分层次教学强调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有利于加深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对课堂动作的娴熟,这就要求学生应当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和课外锻炼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3.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中也重视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将学生融入体育课堂,并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合理运用知识并结合实践,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学习情境之中,在健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分层次教学模式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分层次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融入创新、自由的元素,贯彻落实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教师作为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主要主体,应当不断学习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强调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性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教学。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是分层次教学的出现,为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当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与时俱进地将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及研究,紧跟时展的趋势和潮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武琳昭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1):73-75.

[2]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88-90.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无需统考计算机和英语。这就是说,对普通中专的要求还是高一些的,虽然中专生源的素质并不比其它职校高。在2001年省厅48号文提出的教改原则中,明确了“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必须够用为原则,讲清概念,强化应用。”这里实际上讲得很明白,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必须够用”不仅针对专业教学,同时还指高考升学。所以,高考必须的文化课必须安排足够的量,要保证高考够用。若如此,必须够用的文化课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多了。因为过去只针对专业教学,不仅课程门数少,而且深度有限。这样,势必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就难得时间保证,还怎么“强化应用”?而且,鉴于中专生文化基础现状,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上加大投入,恐怕会事倍功半。结合我校实际,该开设什么课呢?我们认为,除公共英语达到一级,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初级外,其余文化课,该砍的砍,该减的减。开设道德、应用文、计算技术、商务礼仪、形体、普通话、书法、公共关系等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课,体现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在专业教学中,不追求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而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围绕国家资格证的应知应会组织教学。国家正在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中专学校应建成资格认证基地。既区别于短期培训,又不同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比,普通中专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多了文化底蕴。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相比,它以职业岗位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综合化,加大实训,突出应用。

四、AB试卷,分层考核计分

这里的AB试卷,不是指同一难度的不同题目,而是指同一课程的不同难度。A卷为基本要求,B卷为较低要求,选择权在学生个人。可全选A卷或B卷,也可部分课程A卷部分课程B卷,全在学生自我控制。对选择B卷的学生不歧视,鼓励学生量力而行。而且,AB卷分值相同,不再换算。为增强AB试卷的可操作性,还可将AB试卷合二为一,题目划分为AB组。学生在同一试卷上自选A组或B组题目。除教师和学生个人外,其他人不知选题详情,给学生留一份自尊。这似乎不公平,其实不然,同等分数的A卷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B卷学生也绝不会去宣耀,只会增强自信心:只要努力,人人能行。这里,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这既靠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给学生以够得着的目标,他才能去努力,否则,望尘莫及也就不去及了。由学生个人选择试卷,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好处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弱势也正是在于:基础知识很牢,创新意识较弱;要我做做得很好,而我要做却无所适从。分层考核,自主择题,虽然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一个方面,但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凡是我们认识明确的事情都逐一去做,不以事小而不为,那么,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处在困难时期的中专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也还正在探索。我们虽已认识到教育对象的智能类别,但离完全因材施教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学态度,在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人人学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同样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所以,至于他是A卷100分还是B卷100分,对某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当然,AB试卷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既要保证A卷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B卷学生吃得好,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摘要:

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虽然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但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往往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教学目标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一些学生的特长。《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用到教学中可以改成“知己知彼,百教不殆,百学不厌”,也就是说,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方法以课标、教材和优、中、后进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为中心,以集体教学,复式教学,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为基本形式,既对后进生特别照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优生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化学才能。我在所任班级中实施分层目标评价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以下的经验。

一、弹性分层是关键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首先是要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基本认识。层次的划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采用自评和考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中去,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

1、教学目标层次化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即将目标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也就是说,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对中等生要注意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优生则要求其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激励而不压抑,点拨学生门径而不代求通达。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学生才会轻松愉快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例如,学习盐酸、硫酸的性质时,对后进生要求掌握其物理性质,对中等生要求不但要掌握其物理性质,还必须掌握其化学性质,对优等生除要求熟练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还必须掌握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使得后进生不会因太难而厌学,也使优等生“吃得饱”。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都具有目标意识。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学过程中,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再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例如,在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时,由后进生计算:完全电解72g水可生成多少g氧气?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他们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的理解,由中等生计算:在实验室用“绿色氧化剂”双氧水(HO)的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收集0.67L氧气,问至少需要双氧水多少g?(标准状况下O的密度为1.429g/L)这有助于巩固他们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能力。让优等生自主探究并完成计算题: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克装入大试管后,给试管加热至完全反应,待试管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固体质量减少了4.8克。试计算:(1)在标准状况下,制得多少升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29g/L)(2)残留固体物质为多少克?其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让他们在探究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使他们在探究中得到满足感,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的效果。都能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不断调控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问题设置层次化

教学系统中的观察和思维,是教学心理结构的最基本层次,它对应的教学基本行为是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遵循着“观察”和“思维”两个教学心理层次。问题设置的层次化正是在这一动机指导下提出的。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时,在课前布置开放性问题,①何谓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什么?④如何防治酸雨?让后进生做①,让中等生做②,让优等生做③、④。在“总结课”时,小组成员分别将其题目答案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收集信息,最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论,教师归纳总结。此种设计不仅使问题层层深入,便于理解,还使各层次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练习层次有坡度

在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后,还必须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和运用,只有经过反复联系和应用,新旧知识才能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将零散的知识融入学生认知体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对优、中、后进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训练,所谓多层次,就是坚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设计好三份分层联系题。第一组题按该课时的最低水平层次要求来设计,一般是直接模仿例题的“基本题”。此组题要保证所有学生都会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完成理解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二组题来源于例题,但它是形式与例题不尽相同而解法大致一样的“变式题”,进行这类题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深化所学的知识,逐渐形成技能,完成理解、运用层次的学习任务,要求中、优生都练习,并鼓励后进生参与练习。第三组题是把新旧知识混合编成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使知识类化,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完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此题组要求优生练习,同时鼓励中等生也参与练习。在设计习题时,组与组间的梯度要小,台阶要密,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下都能上得去,并且要上得轻松,上得自如,做到有梯度无难度。

上一篇:文化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外贸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