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03:21:57

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论文篇1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②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③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初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可给予帮助,但切忌讽刺挖苦。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艰辛,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教师不断的激励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鼓励,成为他们学习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形成以点带面(一科成功带动数科,一人成功带动数人成功)的良好局面,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2.动态性原则:对学生层次实行动态管理。若BC层学生在某学科上已达到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要及时调整层次;教师既要鼓励A层学生为确保自身优势并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努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近期内难以达到相应层次目标的学生,教师除给以一定的帮助外,可适当降低层次。层次流动可在期中、期末甚至平时进行,但不宜过于频繁,学生层次在一个阶段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三、初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

(一)初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模式

笔者把分层施教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目标、分层教学、归纳小结、反馈矫正。但这四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灵活地变化。同时根据学习活动的进程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真正做到:“分合有致”、“动静有序”,把“集中教学和分层指导”、“培优与补差”结合起来。

1.提出目标。教师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口头陈述或教具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实际情况自选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阶段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其一,教师出示分层自学提示,揭示学习要点及各知识点的学习提纲。其二,教师提示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与之有关的典型习题。其三,教师设计差异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分层讨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探究、演算、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归纳小结。教师归纳小结时主要是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并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通常情况下,学生层次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C组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陈述本节课“我学习过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陈述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和严密性,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概括性、逻辑性。

4.反馈矫正。教师备课时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序列的练习,制定不同的反馈措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必要的巩固和提高。其中包括为差生设计的补缺题,要求全班都必须完成的巩固题,为高层次学生设计的提高题。矫正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我矫正、小组成员相互矫正和教师组织的集体矫正。反馈矫正的周期一般为一个教学单元。(二)初中分层教学的策略保障

1.分层的策略

①分层的多元性——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然后在A层再进一步地层中分层。

②分层的动态性——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③分层的自愿性——也就是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层次,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经磋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层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同时组织多个小组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分层教学能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构思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显然是一个首要问题。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递信息,甚至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四、结语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之具体的认识。”而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使每个学生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摘要】本文以J·卡罗尔提出的一个假设为入手点,总结了布鲁姆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布鲁姆理论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原则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郑兴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3]卞兰娣.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分层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作业:分层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发散思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度的加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并切实解决的。

(二)作业分层的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们设计作业,通常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也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三)作业分层的意义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作业分层布置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及对英语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论文、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

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即使是学优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好,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来设置作业,以求补救,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多听一听VOA、BBC及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英文原生带字幕的电影;对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练习,如英文书写描红,每天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见效的;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阅读训练,可从英汉对照版本开始,逐步过渡到英文原版的,随着词汇量的扩大,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积累,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的。这样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三)作业布置分层分工,进行创造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作业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谁擅长哪方面就展示哪方面,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大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如利用课外时间,可布置录音作业、演课本剧、办英语小报、搜集英文广告及产品说明书、介绍当地名胜、举办校园英语角等。在众多活动过程中,从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兴趣出发,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学会了人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作业分层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层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学有困难、自卑感强的c层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使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让他们得到肯定: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并大胆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对的评价要更具体,更清晰,更明确,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使他们更加努力,以求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二)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在评语上下功夫,批语既要体现问题的所在,又要体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如教师对c层学生可以做出这类评价“你做得很好。”“你不比别人差。”“你也许忘了复习,否则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对B层的学生可这样评价“你最近进步的很快,希望你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与XXX差距越来越小了。”而对A层的学生则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像外台播音员在播报新闻。”“你的书写非常规范,简直无可挑剔。”“你们的话剧演得像电影演员的水平”

(三)分层评价,用心沟通

作业分层评价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很有意义。“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理解、宽容和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作业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业本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有学生的反馈,告诉老师他的烦恼和希望、建议,这对增进师生情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记得去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就能点亮学生希望的火把。

四、对作业分层的几点思考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作业的思想符合英语教学现状,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注意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间的情绪情感及尊严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问题,防止出现对立情绪和更严重的分化现象;同时分层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多种关系,如教学与家庭的关系,同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辅导的关系,让作业分层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程桂勤,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J],2005

[3]童领娇,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浙江省温岭市横山中学[J],2006

[4]都贵祥,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J]

分层教学论文篇3

因材施教是日常教学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从目前的教学水平来看,因材施教的原则,似乎没有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对学生实施拓展性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且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自身发展并没有太多的益处。为此,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应首先从理论方面着手:第一,职业中学与一般的中学不同,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除了专业课程,其他的课程安排完全是为了配合专业学习。化学课改后,其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通过运用分层次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果。第二,职业中学当中,部分学生即便非常努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各项知识。为此,应对职业中学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方面帮助解决各方面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提高学习能力,减少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

二、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方案

方案一

对于职业中学来讲,化学课改后,其学习内容与学生专业的配套程度较高,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可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告别传统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自我提升。分层次教学法,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完成其各个阶段的有效学习。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以及化学课改后的各项标准,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可从教学班内部分层出发。首先,在班级内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知识教导和管理。其次,持续实施分层次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观察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变化,适当为学生“晋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第三,通过长时间的分层教学,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由此可见,该方案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职业中学化学教学。

方案二

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到,方案一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成绩提升。但是,由于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安排紧密,学生很难持续获得成绩提升。为此,我们对职业中学化学课改后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以人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为例,可以在分层次教学中,实施按年级分层,实行走班制。把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层,上课时把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上课。这种方案,教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相同,易于备课、讲课,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轻。但是由于C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差,走班时易发生旷课现象,对于C层学生管理较为困难,所以,日后应加强对C层学生的管理措施。由此可见,方案二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课时有限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体上的实施难度较低,仅需要在C层学生的管理上进一步努力即可,其他方面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本文对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展开讨论,从目前的教学水平来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数学生比较认可分层次教学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对职业中学的教育比较重视,化学是必修课,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方法掌握,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作用。日后,应进一步开展分层次教学,从多方面获得教学成果。

分层教学论文篇4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要充分地调查学情,从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分层时可以把班级30%的优等生分为A层;50%的中等生分为B层;20%的学困生分为C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A层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改善B层次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变成A层次的学生;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更上一层楼。

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学生有的放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科学选择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突破。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含义和重点词语就是达到了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完成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指导学生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的本质,并掌握文章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力。教师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了解文章的美,体会文章的美。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掌握一定赏析散文的方法,并能够自己尝试着进行散文的书写和情感的表达。不同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了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增加。

2.课堂问题分层,激发学生兴趣

“善学者不如善问者”。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问题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师不同层次的问题会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思考,进而进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C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的问题设计要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用一些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探索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文章中心,夯实学生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可与不”“臣愿奉壁西人秦”“拜送书于庭”等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让学生理解通假字的含义。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可以完成的,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不”通“否”,表疑;“奉”通“捧”,用手托;“庭”通“廷”,朝廷的含义。教师给学生提供的问题基础易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也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能力的提高。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会总结出本文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学生的共同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就掌握了故事的内容,促进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是什么?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探究,总结出文章是通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学生借助文章中的事例,通过认真分析就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让学生一看就知道了答案,这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没有了挑战性。有难度的问题正好让他们可以迎难而上,促进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堂练习分层,锻炼学生能力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良好检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及时地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就要采取“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方式;对于中等生则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多反馈”;对于优等生则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进步。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的指导和练习的设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在练习中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就会运筹帷幄,得心应手了。

4.课后作业分层,巩固学生基础

课后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和引导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中教师也要给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增加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品味可以提高。在学生完成了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对于作品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通过交流学生之间会形成“兵教兵”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三、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分层次教学使教师的授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指导和点拨。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客观差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区别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也掌握了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总之,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通过对于教师不同学习目标、问题、练习和作业的思考,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目标明确自然会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分层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三、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从教学理念出发,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能用普通话准确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2.研究的内容。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转开放性的试题已步入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训练要分层;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四、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 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阔步地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没有经验,案例、办法可遵循,如何评价实施的效果,这也是实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而且课题经费无法得到落实。

分层教学论文篇6

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要求以班级集体授课为基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原则,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别差异出发;分析教材,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因人划层、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扬长避短,学有所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最佳发挥。

本文结合高一世界史新教材《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就如何实施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划分教学层次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千秋,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掌握和能力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对处于拔尖层的成绩优秀、能力较强、兴趣极浓的学生要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做好拔尖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让他们领略大纲以外的知识天地;对于处于发展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准确完成基础目标,做好知识的巩固工作,向拔尖层层次目标提出挑战;对于处于达标层的反应迟钝、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基础目标,及时鼓励、激励思考、增强信心。可见,分层教学不但重视优等生的超前发展,同时又不歧视差生,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他们都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沿着层层目标拾级而上,从而在集体教学、分组交流、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下,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因分层而产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因素。避免拔尖层的自傲和达标层的自卑是教师首先必须克服的教学心理障碍。要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无论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分层只是手段,而层次目标的达到才是目的,并激励他们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向高一级层次靠拢。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认真分析,验证教学效果,正确科学地判断层次目标是否实现。然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在新的学情基础上形成新的层次目标。一般来讲,不断发展的层次总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因为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学期初,我根据上学期终考成绩,结合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钻研的深度,将全班学生分成20%的拔尖层、50%的发展层和30%的达标层,让他们明确目前的层次要求,努力达标,争取突破,向高层次进军。在实际授课中,我恰如其分地制定层次目标,客观地评定达标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无论基深浅、无论智力高下、无论天赋厚薄,各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品尝了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期中考试后,作为教师这时不难发现,学情发生了变化,发展层整体提高了,达标层开始与发展层接轨了。于是我将层次结构调整为拔尖层30%,发展层50%,达标层20%。学生体会了成功,看到了希望。

二、确定目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至关重要。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制面向全体、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的教学层次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应包括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或超过大纲要求的层次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全面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目标系统,那才是迈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才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并把加强“双基”训练摆在突出的地位上,使达标层、发展层、拔尖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在实现《扩张与争夺》一课目标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对达标层我制定了基础目标,要求学生自我学习,在老师的授课中达到“认知”、“理解”、“掌握”。如克里米亚战争的时间、地点、参与国、结果等知识点。对发展层我制定中等目标,使“认知”和“知能”有效结合。“英俄扩张的目的和方式”是本课的一个“知能”训练点。在学生课前预习初步达标的基础上,我再利用两张投影片进行史实论证。“俄国领土扩张”被设计成一张复式投影片,随着讲授我依次展示俄国在北、西、南、东四个方向的扩张,学生真正看到了俄国扩张的特点是对周边国家的蚕食鲸吞。“英国在全球的扩张”一图我则是采用经济地理的图示,形象地在地图上标上了英国从全球各地全方位掠夺的原料,并配以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地中海沿岸则是我们的菜园”,学生立刻认识到英国扩张的特点是全球范围内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发展层的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得出其中的道理所在:两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英国已是号称“世界工场”,而俄国却仍然是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对于拔尖层,则制定较高目标,他们不仅要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通过训练、综合历史现象,得出结论、培养情感,使“认知”、“知能”、“情感”三者合一。“情感”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授课中通过分析列强全球扩张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再如“列强扩张的影响”则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是以侵略、奴役、掠夺的方式实现的,是不可取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不能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进程”的结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从而激发学生去为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拼搏。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

诚然,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主攻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所得、有所乐、有所发展。但如果只注重面向全体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特点,搞大家起步走,那会使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了。所以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扩张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经过仔细推敲,我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手术”:把难点分散为四个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的小问题:1、列强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列强扩张具有怎样的性质?3、结合印度历史分析扩张产生怎样的影响?4、如果你处于十九世纪战争的硝烟中,你将如何面对侵略?课堂上我采用集体回答、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的形式,实施层次目标。达标层同学根据所学基本上都能回答前两问,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问稍有难度,发展层同学经过小组讨论后也能解答;至于第四问则起到了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生动活泼地学习。他们有的说“拿起武器拼了”,有人反对,“武器这么落后,硬拼等于送死,义和团不是失败了吗”,又有人说“抵制洋货,不买英国货”,马上有人反对说“那是消极抵抗”。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什么才是积极的抵抗?拔尖层同学在刚才不完全不系统的回答上作出了更好的答案:向西方学习,以夷制夷。此时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有价值的是提高了他们“奋起抗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抗争水平”的觉悟。通过对一个难点的突破,各层次的学生思维都能处于兴奋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做到渗透异步教学,为达标层多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对发展层做到浅者深之,激发拔尖层的听课兴趣。

分层教学论文篇7

1.学生分组

由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中职生的基础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全面发展,所以就要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学校要对每个同学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的组数不能太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的组数太多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一般来讲,会将学生简单地分为三组,将计算机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天赋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利于老师的发挥,不必担心学习较差的学生听不懂,也不用担心学习好的学生无聊。

2.目标分组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好也有差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设计目标,明确学生的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树立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在每一节课上都将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分层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授课分层

由于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同,在智力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对学生讲授的知识难度也要分成难、中、易等不同的层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讲课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习情况中等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其技能的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要降低内容的难度,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使其能够理解计算机的主要概念,掌握常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

4.训练分层

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培训计划。课堂训练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工具。老师要掌握师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

5.评价分组

考核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通过鉴定,了解一段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每个同学由于能力的不同,所以,成绩也存在差异,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努力学习。所以,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这样会打击想要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与评价,教师是学生的评价者,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当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分层评价时要采取不同的评分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只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实施一系列的分层方法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能力等综合素质一定会产生变化。这时,并不是教师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文化程度,不断对分层情况进行调整,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结语

分层教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知道,不能仅仅靠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而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计算机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使学生不断进步,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分层教学论文篇8

近几年,随着技工学校走向市场,生源的质量因社会、家庭、学生毕业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的背景差异性较大,学校生源综合素质下降,且个体差异增大。这给技工学校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兼顾不及,使好学生没有学好,"差"学生没有学会,不但影响了其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是摆在技工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而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特别是成为技工人才。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同一的内容、进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便得教学陷入被动的状况。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早在2500年前,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教育派针对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提出,按学生学习能力和某一学科成绩进行分班组教学,即学科弹性制。甚至"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和层次是多样化的。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别,按学体状况模糊地快慢分班,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强势智慧的发展,而"分层次教学"按学生不同学科层次分班教学,是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树立学生信心的有效形式。"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分层次教学原则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采取"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最优化原则正视差距、区别对待、分层推进、发展特长"基本原则。具体实施中把握几个基本的准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层次的选择,层次的流动上要做学生深入细致的心理指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最优化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策略上都要实现最优化,以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搭建学生快速发展、顺利成长的平台。

2、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技校学生一般进校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专业,教师在通过相应的中考、高考成绩和技校的进校的测试及军训期间的考查,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中等生、优生在(分别为A、B、C层次)。具体实施采取,首先自我申报。学生自己参照一定的目标自我定位,申报层次。然后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从而确定学生的所处的学习层次。其次教师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初步认定学生所处的层次。

同时教师在实施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找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强势智慧所在。这是学生选好学习层次的前提,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只要帮助这些同学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分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心理教育。每一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承担着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责任。

(2)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制定分层目标时,一般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两类目标:第一类是以学期、学年乃至整个学段为长度的长期分层教学目标;第二类是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的分层目标。制定两类目标时,均要注重学生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意过程(即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将两类目标分别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以具体分层教学目标为例,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层次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教材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C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3)进行班级编排

班级编排是保证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其技术性很强。编排前,一要考虑原行政班学生的相对集中,这非常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管理,二要考虑本年级同一学科教师数,三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班学生人数相对均衡。

(4)制定教学方案,分层施教

教学方案制定包括分层次学科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室安排,教师配备等,为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听取任课教师特别是备课组长的教学建议和意见,最好由备课组长牵头制定有关教学方案,报教务处,由教务处会同教研组长审定。

(5)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价活动,有着积极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分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及期延伸部分的全过程中(含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的评价),为的是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学生"达标"的进程。学生发展评价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实行同一个体纵向发展评价和不同个体横向比较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纵向发展评价为主。

(6)、分层次教学检测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负责完成不同层次考试的命题工作,保证A、B、C三个层次在题目总量和难度上的区别,使三个层次试卷在基础题上有40%相同,以B层次学生作为参照常模,40%的基础题,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其余60%的试题形成明显难度梯度,A层次试卷(低层次),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B层次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C层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5。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择本层次或高于本层次的试卷参加考试。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参加高一层次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客观分析后,允许该生流动到高一层次。而对于最初因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错误判断的同学,如果已经感到现有的教学层次不利于自身的迅速进步,可申请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在流动中,各层次学生数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大面积流动引起的分层次教学的混乱。流动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至少是期中,平时不准流动。流动中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确立流动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评价的手段。

四、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

管理的价值在于提高组织效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分层次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包括课表编排,教学监控,学情分析,测验与考试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常规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与评价。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逐渐建立起行政班、教学班双轨制的学生管理体制,行政班以原班主任、班干部为主,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在原有班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同各课任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分层次教学班的学生情况,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分层次教学班以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的班干部为主,明确各教学班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消除原有的行政班间的界限,增强教学班的集体凝聚力,同时注意与原班主任的沟通。在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必要的教学班管理常规。

分层次教学的教师管理突出表现在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及突发事件的解决上。同时,由于分层次教学存在不同的教学层次,所以做好担任低层次班教学任务教师的思想工作,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终结性评价在教师的年终、学期评定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工作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由于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群体差异性较大,比较的前提已不存在,而且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其劳动特点存在差别,基础层次(A层次)教学班的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个别辅导上多下工夫,而高层次(C层次)教学班的教师则更多地要在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容量的扩大上投入精力。以同一教学目标或以升学、毕业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必然挫伤低层次教学班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五、分层次教学初步成果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和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使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了充分发展,真正体现了我校技工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扬长补短的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工人才。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分层次教学已实践多年,但如何科学地开展分层次教学评价,更好地发挥分层次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分层次教学评价而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各层次学生的成绩的对比性评价科学性研究。

2、学生纵向发展评价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3、不同层次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摘要: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培养合格的技工人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本文在总结分层次教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技校教学实践中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具体的作法以及初步成果,提出分层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外贸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化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