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品牌的“瘦身”运动

时间:2022-07-18 01:23:23

【摘要】而随着运动用品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企业更应该着重于精心构思库存的管理,并与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紧密相扣,极力打造出完善的供应链发展渠道,这样才能助推品牌在百舸争流的...

体育品牌的“瘦身”运动

经常逛街的消费者不难发现,近来体育品牌的工厂店悄然增多,在工厂店里,价格高高在上的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品牌的产品,以五六折甚至三四折的价位就可以买到,因此颇受欢迎。而工厂店这种形式的店铺,为何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并且迅速增多呢?或许,可以从一些数据中透露出端倪。

“中国服装有1/5是库存,并且库存增幅保持在10%。”权威人士称,2010年中国服装库存为150亿件,2011年可能会达到170亿件。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急需要摆脱库存的压力,为自己“瘦身”。

2011年上半年,包括李宁、阿迪达斯、特步、中国动向等知名企业都遭遇着高库存梦魇。特步2011上半年业绩显示,收入和利润均同比增加25%,但其存货金额高达8.87亿元,增幅为92%,上半年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从46天升至81天。“不断增加的库存正在占用公司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的成本增加,整体利润降低。”特步副总裁吴联银如是说。此外,中国动向此前也表示会拿出2.2亿元,用于购回经销商手中的存货。

品牌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方能凸显差异化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竞争的具体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在供应链、销售、终端等方面都可以做文章,尤其是我们最老生常谈的库存问题,更是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重心。

时过境迁,“开大店、开多店”的作用与功能已发生改变,企业竞争不再停留于以前一味追求的店铺“大气派”,一味追求网点多的粗犷扩张的单一层面。今天的店铺无论大小、无论多寡,贵在精耕。“大店”应发挥其该有的榜样聚力效应,“多店”则应发挥其该有的连锁互动效应。否则,“大店”空有一壳,而“多店”更无异于单兵作战。

而随着运动用品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企业更应该着重于精心构思库存的管理,并与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紧密相扣,极力打造出完善的供应链发展渠道,这样才能助推品牌在百舸争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因为,库存的管理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此,工厂店作为一种有效消化库存的新型零售模式,开始风生水起。

清理库存 开始“瘦身”

李宁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张志勇透露:“2011年,公司投入3亿元回收经销商手中的存货。李宁公司开出约240家左右的工厂店,专门消化存货。”去年,张志勇正式提出将扩大工厂店在渠道中的份额。原因何在?联想到2011李宁公司半年报数据:存货为9.92亿元,新增近2亿元。这就不难理解,李宁公司大肆开设工厂店背后的良苦用心。

张志勇表示,加大清货通路的建设,去库存化将是李宁公司今年的一项重要策略。而清货通路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工厂店、折扣店和临时卖场,这其中,工厂店是战略上最被看重的一种形式。据他介绍,目前李宁的工厂店运转效果良好,平均单店的月流水达到40万元,高于李宁折扣店和品牌店的平均单店月流水额,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店面形式。其中北京最火的西单华威工厂店,月流水高达120万元。

而除此以外,张志勇还解释说:“工厂店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有助于维护品牌,在没有建设工厂店以前,正价店常年打折促销,不利于品牌形象建设。随着清货通路成为整个渠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形成工厂店、折扣店进行数量竞争,正价店经营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据悉,李宁还要继续增加工厂店的数量。而建设清货通路策略以及其他变革措施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2012年财年第一季度李宁新产品订货会订单金额同比上升,订货数量扭转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趋势。”张志勇对此表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征兆,集团主动采取的改革措施,正逐步取得成果。”

2011年,体育用品市场的整体业绩开始下滑,故此,“瘦身”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前企业突围困局的秘密武器。

对于企业如何瘦身,许多经济学家也都不约而同地根据自己所调研的实际资料,纷纷提出了相关的看法。显然,企业的瘦身标准是不尽相同的,而且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付出。纵观时局,一些企业欣然摒弃多品牌运营而集中精力建设企业上市渠道,有的企业则纷纷转向渠道的改革,着重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对产品库存进行有效地处理。因此,各路企业都将朝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既定方向进行瘦身,特别是运动鞋行业或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对于此,专业人士总结了两点,即企业瘦身一要理性,二要健康。即理性布置企业经营规划及其与时俱进的策略转变,把健康理念灌输到企业瘦身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体育品牌需要精雕细琢、精耕市场、关闭亏损的自营店,逐步实现产品的“零库存”。

做价值链的管理者

“一个是扩大经销商的运营规模,另一个是加快自有工厂店建设。”业内人士建议,公司经销商规模扩大,才能应对上升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工厂店回收经销商的尾货自己直接销售,才能提高新季度的订货率。

作为一种新的清货通路,李宁公司的工厂店正在发挥作用,平均每店的月流水额达到40万元,高于折扣店和品牌店的每月流水额。此前,工厂店的作用早就已被国际品牌所证实,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茵宝、卡帕等运动品牌在国内一线城市都拥有工厂店。

“这种尝试,是品牌专卖的补充。目前泉州品牌包括安踏、特步、匹克等也都拥有自己的工厂店。工厂店作为新兴的零售模式,使品牌更加大众化,满足了购买能力有限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释放企业库存压力的同时,也扩大了消费群,必将给体育用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安踏体育公关部经理袁伟如是评价工厂店。

业内人士分析,高库存的出现,除与服装行业季节性有关,企业早期在渠道布局战略上一味求快,“开大店、多开店”的策略,显然也为高库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六成的不合理库存,来源于企业品牌管理失当。”据分析,设计研发力量不足、缺乏准确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个性化,库存产生在所难免。

“解决库存,依赖工厂店和折扣店促销只能治标,只有供应链的管理才能够治本。”特步副总裁吴联银称,特步正在构建信息化系统,将每天的销售数据汇总分析,在订货会结束后,通过补单、加单,及时调整款式和颜色。同样,匹克市场总监蔡金海也表示,公司也在实施渠道升级战略,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渠道规划,同时将省级拆分成地级市总。“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单店的控制,提升单店运营效率和利润,试行单店订货模式,实现订单管理的精细化,从而减少库存。”

安踏这两年的表现突出,良好的存货控制无疑是重要原因,安踏将之归结为产业价值链控制力。“我们一直以来有步骤地在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品牌包装、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悄然布局。”安踏董事局主席丁志忠表示,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只有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利润组合、定价策略才能形成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问题。

体育品牌的未来发展

2012年必然是国内运动品牌非常困难的一年,自2008年开始,体育品牌疯狂市场扩张所埋下的隐患将一个个打开,体育品牌的倒春寒已来临。高成本年代,品牌所呈现的洗牌格局也毫无避免地愈演愈烈,各大主力企业可谓是几经沉浮,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利的资源慢慢丧失,从而使得企业陷入了新一轮的发展瓶颈中。

业内专家也表示,体育品牌企业不仅面临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受到休闲行业的市场挤压。一方面,当前服装市场,大量低价且具有快速补单和调货能力的本土休闲品牌愈之增加,另一方面,Zara、优衣库等洋品牌的推陈出新,都对本土体育用品行业构成压力。专家建议,在品牌同质化严重、低端产品大量过剩的前提下,要想安然度过这一时期,并有机会把握行业契机冲出重围,恐怕还是需要回到价值创新的轨道上来。

著名营销专家李光斗先生认为,疯狂扩张后的本土运动品牌目前面临一个新的轮回。高溢价的“洋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巨头牢牢控制着国内运动品牌的高端市场,本土品牌如何应对运动品牌“洋消费”的倾向,在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突围是企业要思考的命题。“运动品牌是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本土品牌要想突围,就需要与时尚、艺术等元素结合,创造符合时代消费者的文化符号。”李光斗说。

在国内的鞋业市场,我们一直提倡创新,强调企业创新,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够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乔布斯的创新理念很值得企业去学习,也希望2012年本土运动品牌企业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产品。

上一篇:外销再度飘红,品牌暗战升级 下一篇:个性定制,你尝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