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究

时间:2022-07-18 12:53:17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究

车工工艺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在车工专业理论性和实操性方面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程度,不仅直接影响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现,而且影响学生的专业自我提升甚至终身发展。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教师教法缺乏创新、理论与实训教学相互分离、教学场地分散、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为改变这些困境,笔者提出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观点,通过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做好课程开发、场地建设、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引导、监督、指导,做好学习评价等手段实现一体化教学;同时重视一体化教学的教法研究,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使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长期从事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及车工实训的教学经验,结合对一体化教学的研究,认为实施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就要找出其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适合一体化教学策略及教法等,才能真正凸显一体化教学效果。

一、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法缺乏创新性

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学,不能积极参与,更不能开展知识拓展活动。因此,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学易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2.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分离,影响教学效果

车工工艺的知识是学生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而技能训练则能促进学生对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在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独立,且大多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理论与实训教学。理论课与实训课在教学上自成体系,教师间也缺乏沟通;学生先上理论课,过一段时间再上实训课,在时间的安排上跨度较大,上实训课时,在理论课上好不容易学会的知识已忘得差不多了。

3.教学场地分散,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独立进行,在教学场地设置时,理论教室或实训教室也独立配置,两者通常相距甚远。学生在学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知识时若想参照实物十分困难,而在技能训练遇到问题时想查阅资料时也十分困难。

4.教学评价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都采用布置作业或考试。老师通过批改作业或考试题,给学生一个分数,通过分数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由于评价时往往未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情感因素及其他综合因素等,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失客观性;而且多数是学习过程结束后才给评价结果,未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评价,因此评价效果必然受影响。

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策略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良好氛围

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肯定会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一体化教学良好氛围。首先领导要重视,成立组织机构,确保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促进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就业观,增强对一体化教学认知;再次,对一体化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合理倾斜与鼓励,如增加教师相应课酬补贴,评优、晋升、晋级加分等,多方面促进一体化教学良好氛围的形成。

2.做好课程开发,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原来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处于被动地位。现在要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强化技能,在技能训练中验证理论,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a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将第六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三章第三节“车孔”部分的内容按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工作任务:隔套加工(设计一个车孔典型工作任务,零件图如下图1所示)。

名称:隔套。

活动一:接受任务(将设计好的零件加工任务分配到小组)。

活动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以专业培养技能目标为依据,主要内容以一体化校本教材为载体,主要包括任务图样分析,工艺制定,所需工、量、刃具,以及加工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也可以是学生为完成该次任务产生的相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引导、指导作用。

活动三:制订计划。小组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

活动四:加工制造。老师要操作示范,并做好指导、监督。

活动五:检测与互评。各组学生对所加工零件做检测并对任务完成情况做互评。

活动六:教师评价、总结。教师对本次课题或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要对所加工零件专门设计评分表,及时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将要完成“任务”的主体,为完成“车孔”这一工作任务,接受任务书,分小组展开讨论,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完成加工制造,自我检测、小结等。

在这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习关于孔的加工工艺学知识。比如,在该次任务中会遇到问题:加工φ25孔要什么样的刀具?通孔车刀还是盲孔车刀?通孔车刀和盲孔车刀的几何角度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点?这是该次教学的重点。车φ25孔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怎么把握?这是该次教学的难点。经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也容易突破了。计划制订好以后,把零件加工制造出来,并且就任务完成情况做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将刚刚学到的知识用实践来检验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强化的过程。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监督、及时评价的“辅助”作用。

3.做好场地建设

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进入实训车间,对照实物(包括机床、工件等)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对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教学场地必须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需求。教学场地设施包括实训室、理论教室、资料室、工作台、检验台、展示台、小会议室以及一定数量电脑、多媒体设备等。这些设施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关联性,还有数量上的对应匹配性,空间上布局要合理、实用等。学校需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地建设,分层次稳步推进一体化教学。

4.培养“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作为一体化授课主体,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双师型”教师。传授的知识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业态度等,为学生将来能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这就要求教师要能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钻研业务,更新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学校则需为教师提供提高素质的平台,采取多途径、多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使“双师型”师资成为教学的主力军。如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多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和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班、提高班,派教师到一些先进的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请专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教育教学专家来校给教师做专题讲座,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校际、校内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制定激励机制,促使教师爱学爱教。

5.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引导、监督、指导,做好学习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体化教学,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积极性、能动性。教师在巡视、指导中了解学生对任务分工、加工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察看学生操作动作规范程度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情况。做学生的“辅导员”“导航员”。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要求学生写出任务小结。对学生科学而及时的肯定,会极大地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的小结可以让学生对实践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还可以了解当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是否吻合,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三、重视一体化教学的教法研究,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控制

正确的教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的教法研究。笔者采用多媒体展示、现场操作演示与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发挥老师实操演示作用,充分发挥场地作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多媒体演示之前,将实训课的任务书制成二S码文件,让学生用手机进行扫描。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老师任务书的要求,然后给全体学生观看车加工操作视频,让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看完多媒体视频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第一组观看教师现场操作演示讲解,进行实际操作。第二组则观看多媒体课件或是相关的微课视频教学。第一组操作完成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对一些难点工艺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讲解完后,第二组观看教师现场操作演示讲解,进行实际操作。第一组则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课件或是相关的微课视频教学。两组都操作完成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对车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工艺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课后,老师将课堂中工艺要点放到二维码文件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复习。

好的教学方法,既要能满足学生的全员参与,又要能充分发挥场地的最大效用,且有利于管理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自然显现出来了。

四、小结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如何构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施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顺应新要求,抓住新机遇,搞好一体化教学,促进学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快速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

上一篇:日内瓦 10款新表巡礼 下一篇:薛羽宸:没有人能偷走你的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