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模型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18 07:32:08

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模型实证分析

摘 要 经济技术的全球化推进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但对于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程度相关评价的实践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相关文献与评价实践,并在“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八维坐标体系”的前提下,就基于蛛网模型的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该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国际化程度和目标评价的直观性与全面性,并指出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蛛网模型;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68-04

收稿日期:2014-03-05

作者简介:刘伟(1967- ),女,江西吉安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基金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社科项目(一般项目)课题名称《具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2B005),主持人:刘伟。

一、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热点问题[1]。国内许多学者如陈雪飞、陈昌贵、卢晓中、杨锐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都有过深入的研究[2][3]。就高等院校国际化评价领域而言,近年来,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4][5][6][7][8][9]。广东、浙江等省还进行了普通高校国际化工作的专项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面对经济技术全球化,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中国需要大批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此,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国际化办学,探索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肩负的使命,更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由于高职院校国际化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评价几乎还未展开,笔者在参阅国内外普通高校国际化程度评价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以及高职国际化的内涵、途径等特征,并在“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八维座标体系”(刘伟2013)的基础上,尝试从八个维度,即开放的国际化理念、组织制度与政策保障,多方位的国际化硬件与资源建设,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双语与外籍教师以及国际化标准的专业教师队伍,学生交换与学历、非学历留学生互派,中外合作办学与合作培训项目,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及合作项目研究开发,校园教育与文化的国际化氛围营造等进行了理论探讨[10],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平面八维坐标体系,以各维度赋分结果顺次连接成一个多边形蛛网模型图。

在高职国际化评价的具体实践中,这种蛛网模型图具有简便、直观的视觉优势,在同一尺度下,可以说明:图形越规则、均匀,表明其学校的国际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越均衡;面积越大,表明其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图形越不规则,其学校的“短板”也越显而易见。

二、各项评价指标维度、观测点的设立与选项证明

各项评价指标维度、观测点以前述的理论为依据,每1个指标维度中下设6个观测点,每1个观测点皆为该维度应包含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并在每1个观测点下,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和国际化未来发展与指引,提供3个选项。

(一)开放的国际化理念、组织制度及政策保障

明确的国际化目标、师生员工的国际化意识、专门的工作机构、机制及经费,是成功提升学校国际化程度的基础。见表1。

(二)多方位的国际化硬件及资源建设

多方位的软硬件条件是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主要包括可对境外提供资讯的英文网页(或网站)、国际化的教学与活动场所以及教材、图书资料等。见表2。

(三)专业及课程设置以及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

课程国际化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途径。而引进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可明确并快捷有效地将与国际接轨的学习内容植入课程教学中。见表3。

(四)双语与外籍教师以及国际化标准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推进国际化的驱动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具有国际化背景和国际化标准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根本保证。见表4。

(五)学生交换及学历与非学历留学生互派

长期以来,学生的“双向”流动一直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努力的重点,其主要形式有留学、游学、实习及交换生等。见表5。

(六)中外合作办学与合作培训项目

主要指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合作培养学生等。结合高职教育本身的特征,与涉外企业的合作,也是引入国际标准、工艺标准,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途径之一。见表6。

(七)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及合作项目研究开发

参与国际学术及技术交流及合作研发的能力体现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迈向国际水准的重要指标。见表7。

(八)校园教育与文化的国际化氛围营造

是指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活动、提供服务等手段,在校园内课堂外营造国际化氛围,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化的感受或体验,增强国际化意识。见表8。

三、赋分、统计与蛛网模型实证分析

(一)赋分统计

为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评价结果可直观,又可进行比较,拟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赋分统计,绘制图形。建议选项A赋分为9分,选项B为5分,选项C为1分(也可以百分制赋分),则每一指标维度的得分可按以下公式(1-1)计算:

Wj= (1-1)

Wj―指标维度得分,J=1,2,…,8;

Xi―指标维度每一观测点选项A或B或C,i=1,2,…,6。

(二)蛛网模型实证分析

2013年6月,笔者在广东省的高职院校中,按照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省级示范(骨干)院校、非示范地方一般院校、不同行业背景院校的分类,选取30所学校发放问卷,进行国际化程度评价的问卷调查,收回25所学校的问卷,回收率为83%。现选取甲、乙、丙3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成蛛网模型图。图1甲职院是某国家示范院校,图形规则,接近正八边形,面积也饱满,不仅表明该校整体国际化程度较高(ΣWj达356),而且,国际化的各方面发展均衡。图2乙职院是某省级示范院校,图形规则程度较差,同一刻度条件下面积也较小,说明该校国际化程度一般(ΣWj为248),而且长板与短板明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首先是理念、组织与制度保障,其次是校园国际化文化氛围营造,对师资队伍国际化也比较重视,但其他方面明显薄弱,特别是在学生交换、学历与非学历留学生互派方面明显不足。图3丙职院是某地方一般高职院校,图形极不规则,在同一刻度条件小面积很小,说明国际化程度低(ΣWj仅为116),尽管面积小,其长板、短板却仍然明显,说明国际化的各个方面发展也不均衡,在理念、组织制度与保障、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其他方面几乎尚未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三所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评价问卷分析及蛛网模型图绘制表明,基于蛛网模型的八维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高职院校目前的国际化现状,简单、直观的蛛网模型图便于院校发现并强化自身的优势,诊断并弥补自己的弱势,为高职院校动态评价国际化发展状况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法,并为高职国际化程度,滤出明确的内容和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该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维度和观测点只能阶段性地反映目前的状态和要求,应在未来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另外,由于对指标体系观测点内容的理解会有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评价的偏差,因此,还需要会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明确指标体系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永锋,张少刚.远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32-35.

[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实际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杨锐.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原理及其实践意义[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1).

[4]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6):113-116.

[5]陈昌贵,曾满超,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与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64-69.

[6]罗英姿,李芹,等.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64-69.

[7]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3):55-59.

[8]王文.论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1(7):74-78.

[9]张妍.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1):13-18.

[10]刘伟.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八维坐标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65-68.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Wei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Abstra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globalization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stered the talents who had high-tech skill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practice of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as still in exploring stage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listed the practices of evaluation and related articl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based on the “8 dimensions coordinate system of measu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un some empirical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cobweb model, demonstrate the intui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to the goal evalu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inted problems which worth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gree; cobweb model; empirical analyzsis

上一篇: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