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8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效果的探讨

时间:2022-07-18 12:22:41

浅谈38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效果的探讨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vlonephriti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性多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故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临床表现为多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轻者仅有少量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严重者可出现盆血、严重高血压,并可逐渐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西医治疗病程长,疗效不佳,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水肿、肾劳、腰痛、虚损、眩晕等辩证范围,笔者临床用中医治疗,适当配服西药,收到较好的疗效,缩短病程,控制并发症,现将2004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炎采用中医治疗的38例患者归纳分析如下: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治疗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4-01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vlonephriti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性多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故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临床表现为多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轻者仅有少量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严重者可出现盆血、严重高血压,并可逐渐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西医治疗病程长,疗效不佳,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水肿、肾劳、腰痛、虚损、眩晕等辩证范围,笔者临床用中医治疗,适当配服西药,收到较好的疗效,缩短病程,控制并发症,现将2004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炎采用中医治疗的38例患者归纳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5-49岁,平均年龄26.6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6.9年,按新的国家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11例,普通型18例,高血压型9例。

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按中医辩证分型标准,每日一剂水煎服,具体辩证如下:

2.1益气固表:适用于慢性肾炎合并反复外感。所用方剂是玉屏风散加减,处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防风、白芍、生姜、大枣等。

2.2益气养阴:适用于肝肾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临床比较多见,以参芪地黄汤加味或清心莲饮加味,主要中药成分:党参、地黄、麦冬、地骨皮,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芩、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兼咽干咽痛减黄芪、党参、加双花、连翘;水肿明显减干草,加白茅根、冬瓜皮;腰酸腿软加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尿中红细胞多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蓄等。

2.3调理脾胃:①健脾益胃:常用太子参、白术、莲子肉、甘草、木香、砂仁、茯苓、山药、丹皮等;②甘寒养阴:常用沙参、麦冬、花粉、石斛、川栋子、鸡内金、麦芽;③利气消导:常用木香、厚朴、黄芩、枳壳、山楂、神曲、麦芽等;④醒脾化浊,常用藿香佩兰、石菖蒲、苏梗、陈皮、枳壳、郁金等;⑤苦寒泻利:常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

2.4活血化瘀:适用于血尿,镜下血尿,常用中药: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甘草等。

2.5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芩、黄连、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相当于T细胞功能,能提高体人体淋巴细胞免疫力;白花蛇舌草具有刺激网状细胞增生,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胞的功能;其它如射干、赤芍、鱼腥草、连翘同样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常用上述中药。

2.6祛风渗湿:大量激素应用常导致热内蕴临床常清利湿热而达到祛邪扶正作用。常用湿热合剂加减,如车前子、黄柏、茯苓、桂枝、蓄、双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

2.7培本扶正法:以达到调理肺肾、补益正气作用。①健脾渗湿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加味;②补脾肾常用桂枝、附子、仙灵脾、麦冬、薏苡仁、鹿茸、冬虫夏草等;③清热平肝滋肾:常用熟地、黄精、何首乌、山芋肉、龟板、鳖甲、鸡血藤、天冬、女贞子、玉竹等。

2.8西药辅佐:强的松40mg, 每日晨起顿服,尿常规经3次检查均正常,一周后减量为30mg,晨起顿服,以后若病情稳定,每2周减5 mg,最后5 mg口服2周后,改为隔日服5 mg,再继续服用20天,病情稳定可停药,同时服654-2片10mg,每日三次。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轻度正常,尿蛋白微量,或有少量红细胞及管型,生化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比治疗前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无好转。

3.2结果。治愈17例,占44.7%,显效13例,占34.2%,好转8例,占21.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讨论

4.1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症,本虚肺脾肝肾不同程度虚损,以肾脾虚最为重要,所以临床治疗分型多见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 ,治疗也以此为重。

4.2慢性患者多有血液高凝状态,其疾病进展、恶化及恢复等与血凝机制有关,肾小球毛细血管中微血栓形成能在加剧肾小球缺血缺氧,加重肾小球病理损害,所以,慢性肾炎临床主张活血化瘀药物,佐以凉血止血,治疗肉眼可见的血尿、镜下的血尿。

4.3中药与激素使用,可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激素可改变肾小球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减少蛋白的滤出,避免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中药可发挥扶正祛邪之功,且能减少激素副作用,提高肌体免疫力。

4.4中医对激素产生副作用的认识,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属于阴虚,激素属于“纯阳”之品,大剂量使用则引起阳盛。阳盛则耗阴,造成肾阴亏损,逐渐出现肾阳虚损,要注意调节阴阳平衡。常用中药太子参、熟地黄、地骨皮、麦冬、女贞子、鳖甲、青蒿等。

4.5本病治疗期间,即使患者全身浮肿,也不可单用大量峻烈利尿剂,严防丢失大量电解质,进一步损伤元气,治疗应以补肾利尿为主,配合高营养饮食为佳。

总之,慢性肾炎并不是不治之症,其治疗效果与难度不能一概而论,其与发病原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针对病情,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方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第10版第40次印刷,P1810-181

上一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瘘的护理 下一篇:中药含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