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瘘的护理

时间:2022-10-21 11:23:05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瘘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护理 心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4-02

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而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患者的反复穿刺带来的创伤,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我院为更好地提高长期血液透析并动静脉瘘患者的舒适度,现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4~64岁之间,平均为41.62±5.62岁;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34~67岁之间,平均为41.87±5.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实验前对本次实验有足够的了解,自愿参与,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护士的主要护理工作是为患者做好动静脉瘘的护理,给予健康教育,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2]。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护士在留置导管前耐心地为患者解释留置导管的优势,让患者清楚地认识到留置导管可以防止长期进行穿刺,减少痛苦。同时要告诉患者如何在穿刺过程中进行配合,调整呼吸且要避免咳嗽,这样能够满足患者对知识的需要,减少恐惧的心理。在穿刺过程中,护士要陪伴患者,鼓励和安慰患者,积极询问感受。在穿刺结束后,护士要用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询问患者是否了解。在长期留置导管期间,护士要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为其寻找能够分散精力的方法,教会患者在烦躁过程中使用轻音乐等预防[3]。个性化地给予照顾,例如有些患者对动静脉瘘过于关注,导致导管留置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此类患者护士要耐心地重复讲解动静脉瘘的照顾方法,并告诉患者只要进行了常规日常护理,动静脉瘘对患者的影响不大。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和舒适度。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重,满分为100分。舒适度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10分为非常舒适,0分为非常不舒适,患者在0~10分中选择一个数字表示舒适感受。

1.4 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使用比例较高,其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各种不良影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患者在使用期间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有些患者会由于并发症的发生产生焦虑甚至放弃,有些患者对此过于重视导致生活中小心翼翼,生活受到影响,心情不佳[4]。

我院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照顾,让患者在充分了解动静脉瘘的基础上再放松心情,更好地缓解不良情绪,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动静脉瘘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绪得以放松,且自我感觉更舒适。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舒适度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凡,王涛,郭东阳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698-699

[2] 孙路,彭芳丽,余知灵等.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6):88-89

[3] 胡志恒,莫国华,韦丽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43-1844

[4] 赵洪梅,罗双莉,王俊红等.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后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4-2015

上一篇: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重度痔... 下一篇:浅谈38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