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2-07-17 11:32:36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要太过理论化,必须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操作能力,以此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兴趣;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及教育改革形势之上,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响应时展趋势,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尽快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分别从探究性学习相关概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探究性学习相关概述

探究性学习原则包括:团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及自主性原则。团队性原则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努力,发挥出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活动性原则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思考问题;综合性原则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制定,必须以学习原则为依据,保证学习策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能更好地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目前在数学课堂普遍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独自思考得少,存在应付任务的现象,很少激发学生的兴趣,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等。有的方面虽然有些改善但还是不完善,比如:合作学习知识走过场;有评价赏识激励但是缺乏导向等。因为数学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现象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无法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不仅仅只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心理关系。传统师道尊严思想赋予教师如同君主般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扎根在国人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为教师端茶倒水,尽心尽力侍奉老师,学生的权利遭到漠视。这种落后的师生关系无法顺应时展,我们必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处于同等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数学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是保障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师生良好互动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核心在于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把握好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构建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地参与进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良好互动。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在五年级(上)的找规律学习中,可以先让学生应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研究出第15盆花应该是什么颜色。在学生所应用的方法中,有的应用计算法,有的应用画图法,还有的应用单双数列举法。在应用自己的方式将问题解决后,教师马上追问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哪一种方法应用的效果最好?有些学生说单数列举的办法最好,因为求出结果的速度最快,而有些学生认为画图的方法最好。最后在激烈的讨论过后,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大家随即了解到关于周期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计算。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在数学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是数学探究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情境的创设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贴近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找规律――周期现象”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创设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认识。可先让学生记忆一下自己所熟悉的电话号码,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是应用什么方式来记忆的,从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就将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同时也为其后讲解如何找寻规律打下基础。再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穿衣搭配的规律。因为有很多同学在参加酒席的时候会穿漂亮的衣服及鞋子,但是每个人的衣服鞋子都有很多款式,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思考出集中搭配方式,像有些学生会说我穿的是某某颜色的裙子,这时教师可追问,你是先选好裙子还是鞋子?这些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还会以此出现一些创造性的答案,而教师通过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能更为深入地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创新性思维,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四)充分强化学生认知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须对学生认知能力进行强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知识真正落实。例如:在教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锐角三角形纸片拿出来,将三角形的顶点标记为A、B、C三点,过点A翻折该纸片形成折痕AD,注意不能让AD与BC形成垂直关系,再将翻折后的纸片放在桌面上,让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看看折痕AD与桌面是否呈现垂直现象,怎样翻折才能使AD折痕与桌面形成垂直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整个探究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而不是给予者,要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始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让学生有所启发,其次还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究过程中,进行自我体验,充分感受数学研究教学中的趣味性,这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效果与质量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要太过理论化,必须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不要太过理论化,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更加透彻,真正地爱上数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鑫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08).

[2]陈萍.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3]谢冬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运用研究[J].好家长,2014,(48).

上一篇:为爱的厨房挑一个好的吸油烟机吧 下一篇: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