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累在作文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7 08:12:32

浅谈积累在作文中的作用

摘 要:针对“积累”在作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积累”提高高中生作文能力而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情感积累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有关如何开展作文教学、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问题被同学们屡屡提及,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内容。在这里我将根据作文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策略,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简单地讲,学生不是占有材料而是让占有的材料融会贯通,这样一来,教材就是资源。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怎样把材料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有话会说。针对于语文高考卷来说,仅作文分就占了70分,写得好的同学能拿到60多分,中等的同学能拿到45-50分,而差一点的同学也许只能拿到10多分,这样的悬殊是不言而喻的,为此,高中作文的教学是不能忽略的。

一、语言的积累

要想写好作文,要想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会要求一课一得,具体到每一个字、每个词语,初中语文老师的要求没有小学老师那么细致,但依然会具体到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语言美,但是到了高中我们可能会读一篇范文,甚至会说哪一本“作文选”较好,让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多几句少几句都没有问题。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说效果就不是很好,很多的话语他们记不住,更不会展开联想。

我认为,对于语文的语言来说,没理能讲出理来就是对语文最好的诠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字可写。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就必须认真看书,认真做读书笔记,化被动为主动。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还有就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思想的积累

对于写作首先要立意深刻,所谓立意就是思想。通俗地讲思想的话,在我们改作文的时候,如果遇到思想不健康的文章,我们会对这样的作文进行面批,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在高考的时候呢?我们就没有了挽救的余地,而对于这样的文章给分是有要求的,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的文章最多不超出40分;思想感情庸俗,即使完篇也最高不超25分;而对于恶俗不堪的文章不超13分。对于高考作文批改的要求,对学生写文章的思想我们还是要有所培养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先成人后成才。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的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首先,就是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分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学生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三、方法的积累

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先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他们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把看过的内容记在脑子里,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段、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这也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说来,教学每册教材,教师要做到: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或者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精彩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而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四、情感的积累

语文就是一块“磨刀石”,可以把人的情感磨的犀利,只有情感变的犀利了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好;只有把情感磨的细腻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真情实感来自生活的体验,来自生命的感悟。写作文其实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没有忠诚忘我的品质,你就无法理解生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平等宽容的意识,你就很难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友情。麻木的灵魂难以获得深刻的感情体验。克服对于生活的冷漠,学会感动,让自己具有丰沛的感情,才能以真情实感打动别人。语文就是能打动人的心灵的一门课程,想学好,想写好,就必须要用心。如果莫言是个机器人,或者他对生活没有丰富的阅历,他也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见,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可见,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这样的话,对于那些不想学习或者学习不好的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写作中的积累的几点简单的看法。常言道:“作文即做人。”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常的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这样的观察思考和表达中陶冶情操,实现精神追求,这才是写作的真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上一篇:朗读指导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