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时间:2022-07-17 08:00:05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同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对华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为我国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拟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新趋势、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公司诞生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1913年)、低谷(1914~1938年)、英、美两强并存(1939年至七十年代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群雄并起(九十年代初至今)这五个时期。经过战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大发展,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一)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盛行不衰。并购一直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并购取代创建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国公司热衷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有以下三点:

1、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推波助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相互之间依存程度也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广泛和深入发展、许多国家对自由贸易大开绿灯、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有力地促进了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扩大生产和经济规模,大公司向巨型公司方向发展,巨型公司向超巨型公司方向发展。

3、政府积极推动。政府意识到扩大企业规模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加紧扶持垄断企业、逐步放宽对企业兼并的限制政策,为企业规模的扩大铺平了道路。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加强。战略联盟是一种非资本参与型国际经营方式,它所形成的是以协商生产的契约或协定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联盟的合作伙伴拥有特殊竞争优势并愿意与对方分享,合作的形式是交换技术、聚集资源或其他“软”方式。他们依此形成规模庞大的国际合作网络。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半导体、信息技术、电子、生物工程、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航运和银行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跨国公司缔结国际战略联盟集中的领域,而且其战略合作覆盖从科研和开发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三)投资经营的“本地化”程度越来越高。八十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注意“本地化”战略的实施。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经营合作中的汽车零部件为例,中日合资企业使用的零部件在中国采购的比率为47%,中美合资企业为57%,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生产的“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在国内的采购率高达80%。“本地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并适应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所以,受到东道国的欢迎。从投资者来看,实施“本地化”战略可以把产品生产转移到要素价格较本国低的地方去,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

(四)投资区位弱化、流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国家)的FDI数量呈增长趋势。近一二十年里,全球日渐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全球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日益趋同,全球经济正迅速地摆脱各独立国家政策的约束。跨国公司进行投资时,区位因素的考虑变得较为次要,更多的是以全球的、而非传统的国际视角来决定公司整体战略的布局、全球竞争等。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全球范围内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世界直接投资基本上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据统计,1990年底西方国家的FDI总额中,投在发达国家的约占4/5,投在发展中国家的仅占1/5。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FDI虽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及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对外资的吸引大大增强。1993~1998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间有所下降,2001年间又回升到27.9%。目前,世界上最大的30个东道国占据了FDI流入量的93%,30个最大的母国占据了FDI流出量和存量的99%。亚太地区FDI流入量最高,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以上,1990~1995年间为64.2%,1998~1999年有所下降。2000年后回升,占56.2%;2001年占50%,仍占据领先地位。

二、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新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商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大降低了各大跨国企业进入我国的交易成本和体制风险,掀起了新一轮的在华投资热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外国直接投资的全球流动2004年的流入量为648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我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这种投资环境下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也出现了许多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投资环境的认识发生改变,优惠政策的吸引作用逐渐降低。在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同时,跨国公司对投资环境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对着眼于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跨国公司而言,优惠的外资政策在其区位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下降,跨国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当地的经营条件。对有利的投资环境的理解,已从最早的“三通一平”的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转变到当地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资金和服务、协调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展到当地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法规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跨国公司对制造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从产业结构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制造业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每年都超过投资总额的50%,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制造业上游,即基本原材料和零部件等项目跨国公司也在加大投资。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跨国公司“服务化”趋势加强。在银行领域,截至2005年9月底国内已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47家,其中45家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保险领域,继英国标准人寿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后,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设立的营业性机构约50家;证券领域,德国安联公司已获批准,率先在北京组建了合资证券管理公司。

(三)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度,成立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向中国转移研发能力,提升其在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共识。这些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等外商投资集中的地区。

在商务部就研发投资进行的调查中,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扩大对华研发投资。其中,46%的企业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33%的跨国公司倾向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进行研发,同时有25%的企业计划扩大在中国原有的研发人员数量,24%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

(四)并购日渐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及手段。跨国并购通常的做法是一家外国公司通过购买他国另一家公司一定比例的资产或股份,以获取该公司控制权。在我国的外资利用中,过去跨国并购所占的比重虽然比较低,但随着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经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我国近年来对外资准入限制的逐渐放开,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华并购的步伐。外商在华的外资并购额由1995年的4.03亿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38.2亿美元。

三、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对策思考

(一)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1、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为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应以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为重点。首先,我国应根据世贸组织有关法规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增强政策法规的统一性、连续性和透明度。其次,我国政府应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第三,应进一步简化政府审批程序,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行政环境。

2、实行国民待遇。外商投资在现行政策中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低国民待遇”限制,会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热情。因此,在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应取消政策中对外商投资的歧视性限制。对外资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应逐步废除,真正落实对外资的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一个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中公平发展。

(二)以产业为导向进行适度调整。必须对以地区为导向的外资优惠政策加以调整,针对目前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在各行业的分布趋势,对外资的导向以部门、行业为出发点,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逐步扩大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逐步形成开放金融、保险、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以产业为导向,调整税收优惠的对象和范围。由于我国税收优惠采用的是普遍优惠制和区域性优惠政策,税收优惠作为一项重要的外资优惠政策,未能发挥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作用。为此应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税收优惠的对象和范围,变全面税收优惠为产业和技术为重点的特定税收优惠。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内外资企业税负相等的基础上,对国家急需发展和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税收优惠;对于国家限制外资进入或不再需要外资的产业,对新进入企业不再给予税收优惠。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跨国公司日益加强对华研发投资力度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在对外资金输出和技术转移时,尤为重视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国知识产权的立法政策和执法力度成为影响该国区位优势的重要因素。我国要想保持高质量吸引外资的增长态势,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研究,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

1、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由于受科技水平限制,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立法还很不完善,其中对与引资密切相关的平行进口问题至今未做出明确规定。平行进口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同一知识产权商品国内外的价格差。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贸易壁垒的消除,平行进口在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增长趋势。从有利于吸引外资角度出发,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该明确禁止平行进口,使外国知识产权人利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从而放心将其资金和先进技术向我国转移。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地、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积极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大力引进并购投资方式

1、大力推进并购方式,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面对国际投资方式从合资、独资到并购的新变化,我国应积极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大力引进并购投资方式,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由于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长期性,与中小型跨国公司相比,投资更加符合我国的引资政策,我们不但要提高引资规模,还要提高引资质量。

2、吸引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借助外资的力量,特别是对外资通过并购方式进入的需求更加迫切。(1)通过外资并购可以拓宽国有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为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外资在并购国有企业后对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外资并购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4)通过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有更多机会与外商共享其经营理念(包括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上一篇:合规风险在银行全风险框架中的地位 下一篇:我国资本利用中的矛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