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时间:2022-09-25 06:56:43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摘 要:跨国R&D投资是随着R&D国际化浪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是全球新一轮先进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趋势。当代跨国公司R&D海外投资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特征:投资动机多样化、投资方式灵活化、投资行业集中化、投资流向多元化、研发全球网络化。

关键词:海外R&D投资;跨国公司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是指为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对科学技术进步和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至关重要。跨国R&D投资是指政府或企业R&D主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投资R&D活动,是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跨国R&D投资是随着R&D国际化浪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是全球新一轮先进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趋势。R&D国际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滚滚洪流,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正产生着日渐深入和广泛的影响,它表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R&D活动、在海外投资R&D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向。各国特别是跨国公司为把握此次全球先进生产力转移的良好机遇,都纷纷加大了对外R&D投资的力度,使海外R&D投资成为当代国际投资的崭新亮点,而且呈现出诸多典型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五大发展趋势。

1 投资动机多样化

跨国R&D投资的动机基本上可归纳为4大类型:一是为了实现技术本地化,以支撑其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即生产支撑型动机;二是为了在海外建立技术信息情报窗口,跟踪或获取东道国和竞争对手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即技术追踪型动机;三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的科技人才和研发环境,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即资源寻求型动机;四是出于对外交往和地缘经济、文化等关系的考虑,即对外交往型的动机。

当前跨国R&D投资的动机日益明朗化、多样化,具有下列共同特征:(1)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R&D投资,基本上是为了支撑其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生产支撑型的动机;(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R&D投资,大部分是属于技术追踪动机,也有少部分是资源寻求型的动机;(3)对外交往型动机在一国政府对外R&D投资中比较常见。

需要指出的是,跨国R&D投资的动机多种多样,且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投资主体的动机一般不同,就是同一投资主体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其投资动机也不尽相同,如日本在我国投资R&D的基本动机是为了支撑其在我国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其在美国则主要是为了寻求某个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和利用美国良好的研发环境与资源。

2 投资方式灵活化

跨国R&D投资的方式,按其资金注入的形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按海外R&D机构的性质可分为独资形式和合资形式两种;按海外R&D机构建立的方式则有新建、跨国并购和跨国战略联盟三种。当代跨国R&D投资的方式灵活多样,呈现下列新特点:

(1)R&D资金一般采取直接注入的形式,这是因为直接投资更有利于投资主体自身对R&D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R&D成本和R&D投资的风险性,也有利于形成R&D活动的集约规模效应,提高R&D活动的效率。

(2)海外R&D机构的建立在前期较多地采用合资形式,在中后期则多数选择了独资方式,因为母国或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情况的逐渐了解,使得采取独资的形式成为可能,而且独资的R&D机构更有利于母国或跨国公司对R&D活动的监控,以防止技术外泄。

(3)跨国并购日益成为对外R&D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方式,它可以使母国或跨国公司降低投资成本,直接进入东道国市场进行高效率的扩张,所以近年来有逐渐取代新建R&D机构等方式而成为对外R&D投资的主要形式的趋势。

(4)跨国战略联盟也是跨国R&D投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职业和事业部门为实现共同拥有市场和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能有效维持和增强投资主体在某一领域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①通过同一领域内几家R&D机构的联合,有利于获得某项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②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缓和与竞争对手在研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也可以减少该领域内竞争者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③联盟合作可以共同分摊昂贵的研发开支,缩短研发时间,分散或共同承担研发投资的风险。

3 投资行业集中化

跨国R&D投资的行业选择并没有固定模式,不同投资主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其投资R&D的行业不尽相同,这主要受东道国和母国或跨国公司的经济结构或经营活动特征的影响,其次受到东道国的产品规格或技术标准的限制。从一般情况来看,当代跨国R&D投资的行业高度集中在医药化学、汽车制造和电子通讯等技术要求较高行业。以美国为例,1997年,其所有行业的海外R&D支出与国内R&D支出的比例达13%,其中对外R&D投资最多的行业是医药化学和汽车及零部件,这两个行业的海外R&D支出额均超过37亿美元,合计约占所有行业海外R&D支出的70%;这两个行业的海外R&D机构数量也是最多的,其中汽车及零部件32家、医药化学41家,合计约占美国海外R&D机构总数的10%。1997年,外国附属公司在美国的R&D支出也集中在医药化学、电子和生物技术等行业,医药与生物技术、电子和工业化学三个行业的外资R&D支出约占外国附属公司在美国R&D支出的60%,尤其是医药与生物技术行业,外国公司R&D支出额高达57亿美元,约占同期美国境内所有公司R&D支出额的50%。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跨国R&D投资行业的分散化趋势也不容忽视。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虽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几个主要行业,但也开始向农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领域渗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百家跨国公司在我国的10多个个行业领域建立了600多家R&D机构。

4 投资流向多元化

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是R&D国际化和跨国R&D投资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投资在世界全部R&D投资中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其所占比重已开始下降,发展国家和地区吸引的外商R&D投

资和对外开展的R&D投资不断增加,R&D投资主体和资金流向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如在美国投资R&D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同时也是美国对外R&D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从R&D机构的数量来看,目前在美国的751家外资R&D机构中,有667家来自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251家、德国107家、英国103家、法国44家、瑞典42家;美国在海外的R&D机构也基本上分布在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45家、为第一位,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依次为27家、26家、16家和15家。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的R&D外资和对外开展的R&D投资不断扩大。其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R&D投资大幅度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R&D投资的重要区域,如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已超过了36%(见表1)。其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对外R&D投资,且动作较快,以韩国为例,从1993年到1996年韩国在美国的R&D支出由5500万美元猛增到3.5亿美元,韩国除在俄罗斯建立了3个研究中心外,还在我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目前,其在海外的R&D机构已遍布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和我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投资也有增长的势头,如韩国在我国投资的R&D项目,1997年为8个,到2003年已经超过20个。

5 研发全球网络化

当代跨国R&D投资发展的第五个趋势是: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和投资日趋全球网络化,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其R&D全球体系的成型和迅猛发展。一个完整意义上的R&D全球体系是由若干个本土R&D机构和若干个海外R&D机构共同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们在地域上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功能上明确分工、相互协调。随着R&D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R&D的全球网络体系日臻健全和完善。以通用汽车公司(GM)为例,其R&D机构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遍布全球各地,业已形成了统一的全球网络体系,该体系由3个全球性技术中心和9个地区性技术中心组成。3个全球性技术中心是指设在GM总部所在地美国密歇根州底特津市的瓦伦汽车工程中心(Vehicle Eneineering Center)和庞第亚克卡车工程院(the Pontiac Truck Engineering Faeulty),以及位于德国Russelsheim州的国际技术开发中心(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9个地区性技术中心分别设在加拿大奥沙瓦、墨西哥哥托卢卡、澳大利亚墨尔本、巴西圣保罗、南非伊利沙贝、英国Millbrook、我国上海和瑞典托尔哈坦斯。

当代跨国R&D投资所形成的R&D全球网络体系发展迅猛。

第一,海外R&D支出急剧增加且增长速度超过国内R&D支出。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R&D支出从46亿美元(1986年)增加到147亿美元(1997年)只花了10年时间,而同期国内R&D支出仅增长了2倍;1997年,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支出占公司全部R&D支出的比重为10.5%,而在1990年和1985年这一比重分别只有9.7%和6.4%。

第二,海外R&D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海外R&D机构是R&D投资主体在其所在国家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的专门从事R&D活动的部门。各国对海外R&D机构的界定标准不同,但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海外R&D机构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多的,以日本为例,1990年,其在欧洲的R&D机构为100家左右,到1995年就超过了300家;1993年,其在美国的R&D机构为141家,1997年则增加到了251家。

第三,海外R&D机构的本地化水平显著提高。海外R&D机构的本地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地利用东道国在人才资源和研发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降低研发成本、维持和增强研发竞争的比较优势。海外R&D机构提高其本地化水平的途径有两个:①建立独立型的R&D机构,以最大限度地弱化母国或母公司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海外R&D机构提高本地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独立型的R&D机构是海外R&D机构发展的最高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R&D机构的独立强度(即独立型R&D机构占全部R&D机构的比重)和边际独立倾向(即新增加的独立型的R&D机构占全部新增加的R&D机构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2002年1~6月在上海新成立的6家R&D机构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就有4家,边际独立倾向为67%。②实现研发人才的本土化。研发人才本土化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避免与东道国的文化习俗产生摩擦,越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研发风险,因而近年来海外R&D机构都非常重视从东道国招聘专门人才。

第四,海外R&D机构的功能日益健全和完善。早先的海外R&D机构一般以产品开发为其主要功能,大多数海外R&D机构与母国或母公司或母体在东道国的生产、销售和服务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但现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注意不同区位的R&D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海外R&D机构的功能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IBM在东京的Yam-ato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存储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研发,在苏黎世的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通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光学电子和物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的研究实验室则主要从事汉语认知和数字图书馆的研发。

第五,海外R&D机构的规模不断增大。虽然不同行业的R&D机构有着不同等级大小的经营规模,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不断增大的发展趋势。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在1999年11月刚刚成立时只有10多个研发中心、到2001年底则已多达25个,其研发人员在2000年时为650名、2002年就增加到了1000名之多。

参考文献

[1] 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熊志根.关于跨国R&D投资战略若干问题[J].投资研究,2003(12).

[3] 张仁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新动向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综合经济,2003(12).

(收稿日期:2006-03-11)

上一篇:论现代管理方法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下一篇:西部航空产业发展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