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性别教育的缺失及性别教育策略

时间:2022-07-17 07:09:55

高校性别教育的缺失及性别教育策略

摘要:目前高校的教育是一种无性别差异的教育,无论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环境还是在教育队伍上,都存在较为突出的缺失问题。在以人为本的科技时代,重视和开展高校性别教育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性别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79-01

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因为男女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特征,社会文化赋予其不同的行为模式,导致人类有了社会性别之分。在教育中遵循因性施教的原则,针对两性的生理、心理、角色定位和社会期待等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异教育,将对高教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高校性别教育的缺失

(一)教育思想上的缺失。性别教育根基于对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强调通过性别功能的挖掘和发挥,提高两性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一认识正是高校教育思想中所缺失的。教育者忽视了性别教育在人的主体发挥上的重要作用,不仅没有认识并践行性别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主要的是,没有重视性别教育在帮助两性正确认识自我中的作用。

(二)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满足于对男女平等的片面理解,忽视教育主体的性别差异,孤立、片面地看待分数的作用,因而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极少因性而论。性别教育课程在目前的高校教学计划中,几乎是一片空白。绝大多数高校的各类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都缺乏性别视角,教学计划和各科大纲都没有针对性别差异的内容,也没有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更没有性别教育的学科点和培养方向。

(三)教育环境上的缺失。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正常教育的载体。然而,目前的高教环境中严重缺乏对性别问题的应有关注。首先,由于脱离两性差异, 校园文化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中发挥性别作用上欠缺意识和方法,使男女两性对在未来的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位置估计不足。其次,在高校中极少看到校园主流宣传力量的性别视角,性别差异和性别平等的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教育队伍上的缺失。性别教育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然而,具有性别教育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许多师范院校未能重视对准教师的性别意识培训,许多高校在教育和管理中也未能关注性别议题,未能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培养教师对性别问题的全面理解与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针对两性差异进行两性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意识的呈现缺乏系统性。

二、大学生性别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性别教育的重要性。男女生是有差异的,适应男女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促进男女生都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应是教育的应有要义。因此,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性别差异,把性别教育作为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使高校教育成为男女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完整教育,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二)制定性别教育法,为性别教育提供政策支持。通过立法程序确保性别教育的实施,是我国政府对世人的承诺。国家教育部门要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制定适合各学龄的《性别教育法》,明文规定把性别教育融入各学龄各领域的课程纲要、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建立评价学校性别教育的指数,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性别教育的开展,使性别教育在国家的规定下有序进行。

(三)强化性别角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大学性别教育的目标是确立符合时展、符合人类个性真正解放的性别社会化目标。因而,大学教育要向学生提供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帮助大学生明确什么是当想的男性及理想的女性,使他们尽早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教育在使大学生在认识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的看待两性社会差异,要指导学生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设置,使性别教育全面进入高等教育。首先,课堂教学是性别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要在各自课程教学中融入性别议题,使学生都能认知两性文化,学习两性相处之道,促进性别教育全面进入高校课堂。其次,应当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和专业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总学时中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设置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课程对大学生开展性别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要建立起性别教育的体系,还必须设置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要整合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基础性课程,把性别教育作为必修课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二是选修课程,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和专长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三是女性课程,针对女性特点进行女性素质培养。

(五)优化校园环境,突出对学生性别素质的熏陶,使性别教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首先,要重视学校宣传板报、校报、广播、网页等等宣传媒介中男女出现的比例,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把性别教育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其次,要多开办性别教育的系列讲座和讨论会,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性别氛围,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性别素质。再次,要多组织鼓励男女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学习如何进行两往,另一方面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如何发挥各自所长。

(六)加强教师的性别意识培养,建设一支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重视对师范生性别意识的培养,在师范院校课程教学中渗透性别教育内容,培养其正确的性别观。其次,把性别教育的课程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必修课程,并作为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之一,确保所有教师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两性平等意识转化能力的知识分子。再次,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性别信念,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敏感,防止和克服教师在教学中的性别偏见,促使教师建立起无性别歧视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总之,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是大学生素质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他(她) 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还将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来家庭质量。因此,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重视和开展大学生性别教育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小江,文化、教育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郑新蓉,杜芳琴.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