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抵达心灵

时间:2022-07-17 02:09:33

摘 要:本文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孩子心灵”理念为指导,笔者结合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体会。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关注心灵 班主任体会

前苏联教育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醒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抵达心灵。”他还说过“你要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本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常常思考和探索,应该怎样做一名优秀班主任,触及年轻的心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孩子心灵”的理念时刻指引着我。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体会。

一、“……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要在很长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地方,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担忧什么。”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心灵更可贵、更值得珍视。尤其是孩子的心,那是世界上最娇嫩、最脆弱、最透明的珍宝。如果教师不关注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心灵,不把孩子及他的心灵作为所有教育元素中最宝贵的东西,甚至不把孩子及他的心灵的健康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懂得、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心灵。教师常常试图用指责、批评甚至虚伪的感动来打动孩子,除了破碎的闷响,常常听不见回声。面对那些稚嫩而脆弱的心灵,教师似乎真理在握,却不曾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有过深思熟虑。于是,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厚厚的蔽障,无从逾越。

小李是我班入学时初中升高中成绩总分第一的学生,后来成绩逐渐滑坡。这个学生性格很活泼,高度评价他是属于思想单纯型,大部分学生对他的评价就是“太幼稚”。上课特别愿意接话,时常打断教师的授课思路,科任教师向我抱怨,同学们也不喜欢他。我很犯愁,批评了他两次,可是没见他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了解到了他抢答的习惯是从小就有的,就是想得到教师的一些赞扬。我晓之于理,动之以情并帮他寻找“得到表扬”的方法,此后他逐渐改掉这个坏习惯,成绩得到了提高,也逐渐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正如教育大师所说:“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有时会犯一些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论是教师还是父亲,就会仔细地去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纠缠在孩子一时的鲁莽行为上……”

二、“……让孩子心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让孩子的心发出热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掉。离开自我教育,心灵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谁想闯进儿童的心灵,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恶,谁就会遭到儿童的反抗。真正的教育就在于要让孩子心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让孩子的心发出热来。”

一次,学校领导向我反映,学生小王自习课用手机玩QQ。当我听到这种恶劣行为时,火冒三丈,心想一定要狠狠教训他一番。但当我准备严肃处理之际,想起大师的教导,何不把他的违纪作为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呢?于是,我与小王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委以重任。“小王,你平时打字速度快,电脑操作又很娴熟,咱们班级现在缺少一个计算机管理员和信息科代表,你把这项工作承担起来可以吗?”没想到,他立即露出了笑容,一口答应了我。接着,我说:“别看计算机管理员、信息课代表的职务不大,但是意义可不一般,班级每次开、关电脑,统计成绩,整理通讯录,统计信息等琐碎的有关电脑的事宜都是你的工作。”他向我表示能干好这份工作,且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期望的决心,又自觉地检讨了自习课玩QQ的错误,认识到了他的行为损害了班级形象,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违纪行为。在此后的工作中,我时时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每天上课前他会主动询问科任教师用不用电脑、大屏幕,课后能及时关电脑,细心检查线路,凡事用心,上课发言也很积极,成绩也明显提高,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学生的转变告诉我,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最佳点,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其智能最佳点,帮助学生克服弱点,发现并肯定自己闪光点,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正如大师所讲:“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他们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教育才能的一条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三、“……在教师的心中,应该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

苏霍姆林斯基说:“除了教师和医生以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更多的热忱,你的学生可能不止四十个,应该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教师的心中,应该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对学生的由衷关怀同教育是血肉相连的。”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应该是道德情操的高尚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班主任的高度责任感和爱心,会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上学期,又一个班集体交到我手里,在组织管理50多人的新集体过程中,本人做了大量细致的考察工作,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半年中,本人进行个别教育达200人次。组织纪律性差的对其说服教育严格要求;卫生习惯不好的给予示范指导;身体不好的给予关心照顾;学习方法不正确的给予指导。用无私的爱感染学生,用博大的爱关心学生,用细腻的爱体贴学生,架起师生理解的桥梁,用爱心、耐心和热情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安然度过这一段充满幻想与希望,又交织着不安与忧虑的新集体生活。

小陈是班级里比较令人头痛的学生,反反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教育他,说服他,感化他,又安排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帮助他,在学习上督促他,又与家长联系教育他,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多少次,我们从成绩谈到了成长,从今天谈到了未来。“你有实力、有能力,只是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老师希望你要向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看齐,争取缩小差距,老师会尽最大力量帮助你,现在你要有行动了,别让人看低你。”几次他眼圈红了,“老师我会努力证明给您看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精神感染精神的过程。一次次的谈话换来了他的转变,换来了所有老师对他充满信心,换来了他的母亲向我反馈,孩子的变化让家长吃惊和欣喜。

班主任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心自己,期待自己,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动力,一种激励,许多学生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转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这种以生为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感染学生的心灵,对班集体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如大师忠告:“没有对个人生活的热情关怀,没有对学生精神生活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和知轻知重的洞察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是读懂学生心灵的高手。他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都告诉我们,教师要理解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心灵中的每一次震颤,并以惊人的爱倾听每一颗向这个世界发出呐喊的心灵,注视着每一张面对这个世界微笑或流泪的脸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本人将更加深刻领悟大师的“关注孩子心灵”理念,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关注孩子心灵,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予他们关爱,相信他们一定也不会让教师失望,一定能绽放他们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进评点批注 下一篇:常见成语错字辑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