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范文

时间:2023-11-02 13:57:35

用心灵去倾听篇1

这堂课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复习了许多旧知识。首先在题目“用心灵去倾听”中我们就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通感何诗意。然后我们又认识了苏珊的性格特点——苏珊是一个乐于助人,机智幽默,有耐心和关爱,责任心强到忘我境界的人。

最后我们有学习了苏珊对汤米的关爱。从“苏珊对我说,她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这就话中我读出了苏珊对待汤米的那份感情,是无私的,是强大的,是让人无法忘怀的。虽然他们从未谋面,可汤米同样也把她看成了第二个母亲。

就在课文的最后一句“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我看出了苏珊用他的机智与幽默让汤米依然相信生命的美好。

这堂课我不仅有收获,还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我要把这生命的美好传播出去,让人人都来认识生命的美好。

用心灵去倾听篇2

听——花开的声音。在那苦苣花盛开的季节,去听,花开的声音。请你在苦苣花海中驻足。闭上你的眼,用心灵去倾听,感受那曼妙的滋味。那含苞欲放的花儿,把最美的歌声,送给懂得倾听的人。把你的心,伏在花儿的花瓣上,倾听,花开的声音。哦,你会发现,花开也如此美妙。

听——落叶凋零的声音。花,尽情地开,无悔地谢。树叶又何尝不是呢?当它的青葱岁月悄然流逝,走到尽头时,当昔日的青翠欲滴化为枯槁憔悴时,就已决定这一刻。在这一刻,它无怨无悔。它尽情地享受着最美好的一瞬。用心倾听,它在低吟。秋风与它送别,它将长眠于地下。来年,它一定更绿。

听——潮起潮落的声音。当第一束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在大海上时,原本黯淡的海面变得波光粼粼,变得具有色彩;原本沉寂的海面开始翻滚。金色的海浪拍打着海边的岩石。闭上你的眼,用心灵去倾听,你会听见,海浪翻滚的声音是既沉重,又洪亮的,像一面大鼓。而那一声声鸥鸣声则是音色明亮的单簧管。两种乐器合奏的声音一定能令你陶醉。潮,渐渐地退了。它在沙滩上留下了它那独特的足迹。潮退时,那海水与沙砾细微的摩擦声,仿佛是海水在诉说着退潮就看不见沙滩的寂寞与不舍。倾听,潮起潮落的声音。哦,浪潮的情感也如此丰富。

听——甲虫们演奏音乐的声音。甲虫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翅膀,那优美的音韵,如灵泉般潺潺流过。闭上你的眼,用心灵去倾听。嫩绿的叶片上滑过一滴又一滴的露珠,敲打在上面发出令人忘我的声音。那是在为音乐家们伴奏吧。我把耳朵和心紧贴在地面上,感受着这甲虫给我带来的乐趣。

听——雨落下的声音。雨滴如一位飞扬的天使,经过山河湖海,最终回到它的归宿——大地母亲的怀抱。雨落下来的声音是多彩的,听:“噼噼啪啪”、“沙拉拉”、“滴答滴答”……你觉得呢?不要躲避,尽情徜徉在雨的世界里吧。闭上你的眼,用心灵去倾听。雨落在你身旁的水塘,发出清脆的声响,偶尔还有几声蛙鸣伴奏,真是一场精彩的演出。雨,继续飘飘洒洒,点点滴滴,淅淅沥沥。

听——鸟儿歌唱的声音。每当我信步走到公园,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又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飞翔的雄鹰。它们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赐予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幸福的家园。

用心灵去倾听篇3

关键词:师生; 感情; 俯身; 倾听;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70-001

有一种温暖,有一种关爱,可以在倾听中慢慢融化,可以在倾听中慢慢升华。倾听的作用可以从细微之处发现,并以不可估量的影响给予你回报。在闲暇之余重新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俯身倾听是有多么的重要。一直以来,我们是不是只顾着抱怨孩子的不听话,抱怨孩子的叛逆与变化?我们可曾真诚地蹲下来倾听过孩子的真正想法?我们可曾真正地听懂孩子美好的心灵之音?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是从心灵上去关怀他们的体现。有句话说的好:“蹲下身来看孩子,孩子看你更高大。”

一、倾听,让心窗打开

俗语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却未必能够对他们了解的那么透彻,有时我们缺乏足够的耐心,是不是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让他们把心窗打开?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与相处中,我们还是会犯种种错误,从而伤了学生的心,伤了师生的那份感情。

临近期末,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准备着各种复习资料,紧锣密鼓的和学生开始复习,早自习也就变的尤为珍贵起来。早到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默写前的背诵,值日生也匆匆忙忙的争取两件事情都不耽误。可是有两个调皮的男孩子迟迟未进教室,比其他值日生整整晚了十几分钟,我的耐心也就在这滴答声中渐渐磨损。看着他们提着扫帚晃悠悠过来时,我没容他们开口解释就训斥了一顿,因为我认定他们是调皮捣蛋的,必定是故意的。只见他们俩张了几次嘴,可是都被我的话给噎了回去,后来在无意中了解到那天是其他老师关照他们帮忙把楼梯从底楼到顶楼全都打扫一遍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气愤只能让自己的眼睛变得更模糊,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如果,我能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那么,这反而是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应该得到表扬才是。一件小事,却在师生的关系上割了一道伤口……

二、倾听,让惊喜出现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是容不得那些意外之音的,怕他们影响教学的进度,也担心难以控制课堂纪律。所以教师有时会以一句训斥,或者不加理睬而继续自己的教学活动。班里有个男生,极其聪明,却是没有纪律观念,上课时特别喜欢插嘴,渐渐地,大家便对他的插嘴不予理睬。但实际上,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插嘴有时是非常理想的,那一瞬间的忽略,孰料,我们正与那些令人惊喜的答案擦肩而过,也或许因此而让一个天才般的孩子从此默默无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争论的机会,倾听他们诉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许,这时惊喜就会出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和利用好学生的插嘴,耐心的倾听他们,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倾听,让心灵靠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积极去倾听,与学生交谈,从而了解他们的某些动向,以便及时地发现或者制止一些不良事情的发生。古人有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即使是和与自己年龄有一定差距的孩子,我们也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真切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温暖,让相互的心灵靠近。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灵正处于比较叛逆脆弱的时期,在家与长辈的交流未必会那么顺畅,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了他们一个可以交心的长辈与成长道路的指引者,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身段和他们一起谈心,按照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来理解一些事物,那么,我们可以收获孩子的心。亲其师,便信其道了。

用心灵去倾听篇4

关键词:爱 微笑 同心 倾听 尊重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神圣的话语都是形容教师的,我很自豪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深深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

一、面带微笑,铸就爱的心灵

微笑是教师最具魅力的语言,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表情,它体现的更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是一种重视,是一种呵护,这种爱能够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许多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脸上仅存的微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显示威严,整堂课都板着面孔,微笑不足,严肃有余。实际上带着微笑上课不是没有威严,相反会让课堂充满快乐,师生关系融洽;面无表情的教师会让课堂充满冷清,师生情同陌路。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更喜欢微笑的教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各方面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们的脸上多一些微笑,就会让学生一整天都有个好心情,就会让学生多得到教师的爱;我们的脸上多一些微笑,就会让学生的心情无比灿烂,让爱多播一颗种子。对于性格内向胆怯、不敢开口的学生,我们要用微笑去融化他胆怯的心理,让我们的爱住进他的心灵,让他不再拘谨,大胆地表现;对于厌学怕学的学生,我们要用微笑启发他,引导他,让我们的爱住进他的心灵,帮助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考试失利、心情失落的学生,我们要用微笑去鼓励他,让我们的爱住进他的心灵,帮助他重获信心。不管是失败还是痛苦,我们都要把微笑带给学生,让“爱”住进心灵。

二、师生同心,铸就爱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多倾注一点爱,学生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机会。教师的爱可以分为几种,温暖的母爱,执著的师爱,真挚的友爱等。深情的母爱,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倾注广博的师爱,让他们获得尊重与理解;倾注无私的友爱,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我们要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用爱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有爱心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爱心”可以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反之,教师没有爱心,学生就会变得冷漠,变得孤独,不愿和我们沟通。所以我们要用博大的爱去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帮助他们快乐地成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使他们在爱心的鼓舞下启迪智慧,争取更多的成功。让爱住进我们的心灵,让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倾听心声,铸就爱的心灵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这句名言对教师也是很适用的,教师的用心倾听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责任。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的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更有价值。倾听本身就是充满真诚和耐心的教育,我们教师这一行业,这方面尤为重要。即使孩子得不到你的帮助,你的倾听也会在他心里洒下爱的阳光,也会因为爱心的存在,让他的心灵获得丰厚的精神安慰。我深深体会到,在倾听学生说话时,那是心灵的传递,是爱的延伸,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现。教师耐心的倾听,从更深的层次上看,他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尊重,点燃的是思维的火花,铸就的是心灵的爱。

四、尊重学生,铸就爱的心灵

有些人认为孩子们还小,还不懂得什么叫尊重。其实孩子们年龄虽小,可是心灵“容量”可不小,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脆弱。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叫宝贝,说一不二,致使他们的心灵都很脆弱。所以他们表面惧怕老师的威严,但内心更渴望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渴望平等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俗话说,强拧的瓜不甜。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就会变得主动,愿意学习,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尊重学生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感到我们对他的爱,感受到教师的一片苦心,使得他们愿意和我们交流,和我们诉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学生一些赞美,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不要吝啬夸奖的言语。一个爱的眼神,一个爱的点头,一丝爱的微笑,一个爱的手势,都会给他们莫大的鼓励,铸就他们爱的心灵。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性格或者孤僻,或者有自闭倾向,所以我们要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各种举动,多鼓励,把坏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我们的爱更多地流向他们,让我们的爱去弥补他内心的空虚,让他由于多得到教师的爱而有自信心。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幼小心灵的塑造者,是起航远行的掌舵者,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教师的爱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我们要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感受孩子的一举一动,奏响爱的乐章,挥洒爱的浪花,用爱创造美好的未来。

用心灵去倾听篇5

【关键词】倾听 教学 窗边的小豆豆

教学,有必要从倾听开始

佐藤学认为:“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倾听,使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声音”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众声的喧哗”;使传统的“标准答案”的信仰产生动摇,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成为主题;使传统的“教师中心”走向边缘,学生主体的“众神狂欢”成为可能。倾听,让学生实现从夸美纽斯“印刷术”隐喻的模仿式学习向苏格拉底“产婆术”隐喻的变革式学习跨越,借用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话说,成为“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在《非此即彼》中指出,“耳朵是最由精神决定的器官”。岂止于此?耳朵也“决定精神”;也毋宁说,是否倾听、倾听什么、如何倾听……将决定我们胸襟的宽度、精神的厚度,乃至人生的高度。一次说话,让小豆豆发出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童音;一次倾听,让小林校长了解了小豆豆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过去,也知道了应该为小豆豆提供怎样的教育。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有时候,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如此看来,教学真的有必要从倾听开始。而问题之肯綮在于,教学何以从倾听开始?

倾听,“氤之以爱、氲之以心”

庄子在《人间世》中指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因此,倾听更重要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一种心领神会、一种感情倾注。夏尊说,“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不成其为教育。”倾听,方能“氤之以爱、氲之以心”。在小林校长看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没有爱心……”“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绝不是小林校长心口不一的惺惺作态,而是对小豆豆身上素有的好孩子的优点的难能把捉:善良、勇敢、对人友好、对弱者和小动物非常有爱心……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可爱和美丽的”。爱,就在理解的尽头。寥寥数语,娓娓而不动声色,恰蕴蓄隽永而温暖熨帖。于是,当倾听成为一种关心情愫和爱的絮语时,就不再拘囿于“耳朵”或听觉,而是弥漫于人的整个身心――关爱、关切、关联……

钱理群先生在《我的教师梦》中深情地讲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追求的,而且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我们的学生童年美好记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要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教师爱的润泽中敞开心扉的倾听,为师者又岂能不守望属于童年的教育“麦田”,涂抹着“小豆豆们”的彩色画卷,欣赏着“放牛班”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呢?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记忆中的童年,只是日子久了,蒙上了尘土。学生的叽叽喳喳既需要我们唤醒童心,又帮我们拭擦心灵的尘埃……

倾听,“屈己之先、尊人之见”

“屈己之先、尊人之见”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与表达的个别性,交流每一个学生的形象和思考的个别性,开拓课堂语言的多样性、多层性”。一花一木一世界,一言一行一片情。

很多教师致力于追求“好的教学”:将“好学生”的“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将不尽如人意的发言如同对待蛛丝一般轻轻抹去,因为这些发言不过是“小插曲”,影响不了教学的“主旋律”。这样的课堂往往是直线式的,单纯而流畅,没有横生枝节,没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是正确答案的“连锁”。但这个所谓“正确”结论的获得是以忽略学生的“试错”为代价的。渐渐地,学生之间被划出了“优等生”“后进生”的楚河汉界,个别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不过是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甚至道具――一群“孤独的大多数”。泰戈尔说,“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这种以教育之名行“反教育”之实的“贴标签”教育,实则为“锦上添花”的“冷暴力”。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爱莉诺・达克沃斯所言极是,“教学必须建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教学,是“我―你”“在场的相遇”,是“敞开”与“接纳”、“承认”与“包容”,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生成,是寓于“生活深处”的高峰体验。即使是最孱弱的沉默之声,也有“蝴蝶”的基因,尽管他看上去只是不堪的小“毛毛虫”。因此,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把教育还给教育,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成人之美”――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一个都不能少”。

真正善于倾听的教师往往不会去区分学生发言与理解的“优”与“劣”,而是不折不扣地“全盘接纳”。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屈己之尊”促膝聆听数小时,并无视先见地欣然接纳这个被冷眼、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窗边族”。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在校长的呵护与引导下,渐渐恢复了本来的开朗与天真烂漫。“野百合”也有“春天”。小林校长深谙“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教师应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将其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因此,他视“每位学生的理解与心得都不可替代”,如采撷珠宝一般珍视每位学生的发言。这种灵动的教学中,师生都是作为人、作为生命而存在的,这样的教育的基点才真正成为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无意”:推倒思维定势的“围墙”,摘下“优”与“劣”的有色眼镜,不持任何观念,不为任何先见所局囿,解除知识和经验的优越感,时刻对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视界”,坦诚谦虚地欣赏、体味学生的言说内容和立场,理解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样,“以后孩子们就能够在你面前毫不羞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天马行空,而不必想着非要说得多好,只要是自己的话,什么都可以”。

倾听,“洞以机敏、察以智变”

倾听,“洞以机敏、察以智变”,就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杜威说:“教师不仅要感受儿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义,而且要注意身体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理智状况,如思想状态、认知理解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应秉持教学机智,俯下身去,察言观色,把隐藏在沉默背后的声音转化为语言,洞察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如,从学生微妙的表情变化中、喃喃的低声细语中、细微的肢体动作中,读取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参与的程度、对学习方式的体认,进而不断调整教学活动,而非沿着预设毫无顾忌地“潇洒走一回”。小豆豆第一次走进小林校长的房间,鞠了一躬,大声问道:“您是校长先生呢,还是车站的人?”憨态可掬,天真烂漫,让人莞尔,让人会心。于是当得知“小豆豆虽然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却已退过一次学”后,小林校长深谙:过于依赖言说的教育,会使孩子们用以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他径直让小豆豆“说什么都行”,“本来就不容易把事情放在心上”的小豆豆觉得“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这么好的机会又岂容错过,于是开始拼命地说……可见,教师既要“蹲下去”看待学生,也要“蹲下去”用倾听去触摸不言的背后,以学生之心度学生之腹。

倾听学生的述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很多教师并不缺少倾听,但他们只是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仅仅是用“耳朵”听声甚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学生的发言不置可否,未能让学生的声音在自己的内心激起哪怕是微小的涟漪。

教育需要触及人的心灵,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最远的“教育距离”是就在身边却彼此相隔。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

倾听,也许赋予不了教学以“成功”,但它呼唤和希求的却是一种进步和成长的张力。当“条条框框”成为映在黑板和教科书上的“现实的单薄的影子”,当课堂中的“无关事件”――心灵的倾听因有浪费时间的嫌疑而成为一种需要克制的“奢侈”,真正以未来的名义定义的“倾听教学”,应是《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学校马修老师如堂吉诃德般的仰望星空与田野拓荒,更应是“池底之蛙”合唱般“唤起蛙声一片”……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68.

[2]杨钦芬.教学即倾听:意蕴与可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用心灵去倾听篇6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心声,教师和家长要走进幼儿,耐心地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解决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3~6岁的幼儿理解记忆水平不高,逻辑思维能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用心倾听,不是只听到对方的言辞,还要获得那些话里的真正意思。只有了解他的心,自己讲话才会增加说服的针对性。”

幼儿园中的师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倾听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桥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纽带。它决定着师幼双方的交流能否达成,关系着师往的质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做到有效的倾听,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理解和思考问题。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更容易领会幼儿所传递的情绪情感以及言外之意,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一、走近幼儿是倾听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世界。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不但要走进他们,接近他们,还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体会他们的感觉。教师和孩子一块玩,一块做工,这时的教育最能奏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融入孩子中,去尊重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刻,设身处地领会幼儿说话的内容以及所传递的情感、情绪,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调整倾听的姿态、神态和语态

我们需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语言中的真实心情。我们应该对孩子的童心多一点真爱,多一点呵护,多一点谅解,这样才能尽量挖掘孩子的“潜力”,挖掘其巨大的潜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大人尽量少用否定的态度与儿童交谈,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回去。保持中立的语调,同时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惑。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尊重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在与孩子聊天时,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

孩子对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时,一边敷衍着说着嗯、啊或眼睛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跟孩子说教或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才能让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言。

请多多微笑吧!给孩子一个微笑,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和阳光。

三、对幼儿的爱是教师有效倾听的基础

马斯洛认为,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爱就会抑制成长和潜力的发展。”幼儿情绪发展尚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的情感反应,可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作为教师,在倾听幼儿的心声时,应该始终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爱。用认真而耐心的态度关注、赏识每一位幼儿,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接纳和喜爱他们,这样才能唤醒、激励幼儿内在的积极因素,慢慢便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

四、将心比心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听懂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懂;我们以为孩子也听懂了我们的话,理解了我们,但事实上,孩子也不理解我们。由于成人与幼儿在学识、阅历、语言表达、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双方在互动时会存在一些障碍。在互动中,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幼儿的语言和行为,这种理解不仅是善于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全面的认识;不仅是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行为主观原因的理解。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听明白幼儿言说的意义与理由,才能保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对幼儿提出恰当的要求。

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支持者”“朋友”上面,采用指导、鼓励、尊重、理解的方式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达到师幼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一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明确指出要多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幼儿在倾听和交谈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交流以及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用心灵去倾听篇7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爱浇灌学生心灵

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可以促进学生老师合力一心,同舟共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攀登知识的高峰。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师的指挥失灵,容易使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不仅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得不到学生的真心配合,不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且使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伤害,思想消极,怠工怠学,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爱换爱,用爱熏陶、感悟、改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迈进。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依恋、仰慕,才能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关心、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会换位思考,用宽容鼓励学生前行

换位思考就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适时地宽容他们。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否则欲速则不达。对教师而言,班主任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若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若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若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当然要把溺爱与关爱区别开来,学生犯了错误是要酌情处理和批评教育的。

三、学会俯身倾听,用赞美促进学生表达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所以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跟他推心置腹时,他一定会很感激;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他一定很高兴;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他就会对你有好感。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善于倾听,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善于倾听,是拓宽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体现。对学生的倾听,有助于了解学生。而对自己的倾听,则会发现真实的自我,明确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加以剖析。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更难,因此,我们要善于倾听,倾听来自他人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班主任。倾听学生,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表达的时间,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如果我们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结语

用心灵去倾听篇8

关键词:倾听;心声;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69-01

当今社会,不仅要培养幼儿的智商,还要更加重视幼儿的情商,而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话,最重要的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首先就是要学会沟通,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于倾听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理解,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更是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幼儿,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却很少想到教师也需要认真倾听幼儿讲话。以前我曾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要给我讲述他的趣事,我当时正忙着,于是就说:"知道了,知道了,你先去玩吧,老师正忙着呢!"于是,孩子沮丧地走开了。没有想到的是,他从此再也不把我当朋友了,我再也听不到他心中的故事了。

这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经常遇到的情景,每当我们在忙时,或者在上课提问题时,我们都会很不耐烦的打断了幼儿那滔滔不绝的话语,其实我们教师应该这样做,当幼儿的回答有误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再想一想,再说一次",而不是轻易地打断和制止幼儿说话;当幼儿因年龄特点出现口齿不清或发音不准,甚奎是口吃等现象时,教师不但不能取笑,还要更加耐心地倾听,尽可能给幼儿时间让他们把话说完整:当幼儿见到美好的事物,兴奋地想要告诉教师时,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神去倾听他的故事;当幼儿讲的故事很幼稚甚至思路不清晰时,教师应提醒幼儿静一静,再想一想怎样可以说得更完整更出色;当幼儿受了委屈来向教师倾诉时,教师不应该表现出丝毫的厌烦或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诿,而应真诚地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幼儿讲述,让幼儿感到教师对他的重视。

但是很多老师都说:"班上那么多的幼儿,如果在上一个活动时,你要让他们都说完的话,那时间都说完了,还上什么活动呢?"我记得我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也是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那位老师说:"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我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话想说,可是现在有这么多老师在等着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这样吧,还想说的小朋友下课以后再来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好吗?"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借鉴的。

如今的宝宝都是家长的"小皇帝",幼儿想要什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用幼儿说出来,家长都知道幼儿想要什么,这其实也是阻碍幼儿语言发展的弊端,我经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说自己家的孩子说话晚,不喜欢说话等等,这其实也是不倾听幼儿,不和幼儿交流的原因。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性。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孩子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孩子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孩子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就形象地道出了"听"之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不会倾听,将会成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相反,善于倾听,便能真正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

上一篇:前台工作职责范文 下一篇:感性与理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