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儿童更可爱

时间:2022-07-17 11:40:33

“问题”儿童更可爱

[摘要]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提问氛围和提问情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点燃创造的火花。

[关键词]提问;提问氛围;提问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以这样说,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没有“问”,就没有发明;没有“问”,就没有创造。

上学时孩子的问题都和老师书本有关,而家长也把孩子的为什么交给了老师,甚至斥责自己的孩子所关注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务正业。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也就慢慢被扼杀了,更甚者,孩子连提问题的兴趣都渐渐失去了,这样的孩子别提会有什么创造能力了。所以我觉得“问题儿童”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家长、学校、整个社会的职责。本文就简单阐述作者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使学生敢于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管是否与教学有关),教师都要给予回应,而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启发,这样学生才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有时,学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因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所以沉默。因此,为学生创设一种“什么问题都可以提”,“说错了也没关系”的教学氛围非常重要。只要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知道即使提出的问题荒诞不经,说出的答案有失偏颇,也不会导致受讥讽、挨批评等不良后果,他们才会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标新立异,想前人之所未想,做前人之所未做。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问,启发引导学生有疑必问,敢于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反之,如果老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经常的质疑不予重视或认为钻牛角尖而加以批评、训斥,这不仅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试想一下:如果伽利略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定理”质疑,就不会通过比萨斜塔上的试验来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真理。

二、创设适当的提问情境

新课引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合学习过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并使思维迅速启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一上课就饶有兴趣地跟学生玩起了游戏:“你们先自己心里想好一个数,接下来把你想的数加上2,再乘3,然后减去这个数的2倍。”学生一个个都照做了,接下来,我挑衅说:“现在谁把你的答案告诉我,我就能知道你心里想的那个数是几。”果然,此话一出,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我都一一猜出来了。这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甚至有学生悄悄地说“老师会读心术?”这样的情境设置一下子就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去探索知识。

在知识的探究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强烈,学习情绪更高涨,这样不但有利于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3个概念,启发学生质疑,为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分析:9/a中(a是自然数),当a__时,它是真分数,当a__时,它是假分数,当a__时,它能化成整数。通过讨论分析后,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

应用知识时,创设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目:“新华书店、学校、体育馆在同一条街上,新华书店离学校有600米,体育馆离学校有800米,新华书店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由于三者所处位置不同,解法也完全不同。一种理解:学校在中间,列式是“800+600=1400(米)”,另一种理解:新华书店在中间,列式是“800-600=200(米)。”像这类题目,突破了常规思考方法,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题,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此外,学生还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才能生疑、质疑。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使他们敢想会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慢慢学会质疑。如一张公园游览图足够调动所有孩子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兴趣。贴近生活实际,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孩子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大大推动了孩子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就给学生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为急于探索创造条件。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使学生从不会问、怕问敢问会问转化,让学生学会“好问”这一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吴益洪,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上一篇:讨论式教学法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