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绿色运输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7 08:44:34

加强我国绿色运输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核心功能之一,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传统运输模式的缺点已经日趋明显,发展新型运输模式,适应国家“低碳”发展的战略,已经成为物流运输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绿色运输是最好的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运输业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发展绿色运输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运输;低碳;环境污染

近五十年来,全球面临着环境恶劣极速加快的局面,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的研究报告《我们共有的未来》,该报告指出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于是,提倡绿色生活开始慢慢深入人心,绿色运输开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际发展的大好环境,国务院开始注重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先后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标志着我国以“低碳”、“绿色”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制定,发展绿色运输以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物流运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运输业目前发展的现状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近二十年来,物流业在国内蓬勃兴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物流业成为国家在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业涌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绿色化理念淡薄,和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绿色化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1.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合理运输非常严重

我国是典型的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从而使得不合理运输非常严重,过远运输情况突出,迂回运输存在于大部份企业当中,低专业化的组织方式使得车辆空驶和车辆超载现象并存。据甘肃、河南、江苏、广东、河北等地测算,货运汽车平均实载率只有一半左右。运输量的不合理增大使得对环境和资源的消极影响也随之增大。

2.低端的运输设备使得运输效率难以提高

以汽车运输为例,现存的汽车中,重、中、轻型汽车的比例失衡;车辆使用年限过久,使得能源耗用过多及速度降低,运输效率的水平低,而欧美发达国家以新型重型卡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规模效应明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相应降低。

3.不规范的运输市场导致经营主体散、弱、小现状突出,不正当竞争普遍存在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运输经营主体平均拥有营运车辆不到2辆;缺乏大型运输企业参与到市场中,使得市场的良性发展缺乏动力;小规模运输企业缺乏对运输业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及技术研发,难以加快对技术的更新;企业间缺乏沟通协作,整个运输市场的运输能力难以发挥到最优;为了获得运输业务,企业间不正当竞争普遍存在,市场无序的矛盾较为突出,对绿色理念的关注也相应减弱。

4.沿海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多式联运是新式运输方式,对提高运输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除在我国除了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天津沿海城市的港口有一定规模的发,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相对较慢,对特殊物品的运输,如集装箱、危险品、冷链物品以及超尺寸物品等运输的发展相对落。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的特快货运、散装货物运输、现代物流等服务在国内才刚刚开始。

5.高新技术应用到运输领域相对较少

应用运输领域的高新技术包括GPS、GIS、道路优化软件和道路状况及时预报系统等。这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运输过程中降低运输耗用时间、避免过远运输、及时掌握运输车辆位置、优化运输路线等,对提高运输效率有着有着很大的作用。但这些技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企业的积极性、成本等,使得我国对这些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技术应用还非常不成熟。

二、发展绿色运输的策略

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表明,发展新的运输模式以保护环境,提高运输效率已经迫在眉睫,而绿色运输模式是首先。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发展绿色运输模式,必须有三个方面的支持:国家法规政策、个体企业意识、社会监督。

1.制定相关法规、鼓励政策

推进和实施绿色运输战略的主要核心力量来自于物流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物流运输业具有明显的的跨地区性和跨行业性特点,涉及的地域范围广、行业从多。因此,绿色运输的实施仅靠单个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也不是仅靠企业的道德和责任就能主动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对企业进行约束和的制定相关政策对企业进行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

(1)通过立法,制定绿色物流运输标准

所谓立法就是通过明确的控制标准和方法条款以达到约束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绿色运输仅依靠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有必要通过进行法律对运输市场进行调控。众所周知,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日益严重,为避免继续恶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空气污染法》和《噪音污染法》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从而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绿色物流运输标准包括下面两个内容:

①污染物排放。经营者所采用的运输工具的废气和噪声排放,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能从事物流运输作业,对不符合标准和企业严格限制经营权。

②运输设备的技术标准。包括速度标准、安全标准、设备规格、使用的燃料标准,经营者的运输工具要定期到主部门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运输设备不发放通行证。

(2)奖惩并行制度

制定“绿色补贴”政策,对连续实施绿色运输的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减免。同时,对于积极主动发展绿色运输的企业,政府在购买先进环保运输设备、清洁能源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以推进绿色运输的实施。

(3)强硬的行政管理手段

国家对绿色运输的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污染源、货流和货量等三个方面的管理。严禁不符合标准的运输工具上路,一旦发现,严厉惩罚,并对企业进行信用考查。在根据货流和货量在重点关口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严禁超载运输。

(4)加强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对绿色运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水平还比较落后。绿色运输与传统的运输有明显的不同,它需要更加专业人才对运输各环节进行管理、运输路线的规划和其他相关管理工作。这需要我国大学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为绿色运输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增强企业认识,从被动转为主动

在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处于供应链上核心地位。一直以来,企业由于对环保认识的不足,对环境污染都缺乏责任意识。必须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对环保理念的认识,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实施。

(1)积极学习环保理念,主动配合政府的管理

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首先要树立起绿色运输的理念,通过实施绿色运输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赢取公众信任,从而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运输路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再次,企业通过绿色运输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管理,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关于物流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改进运输设备

企业应主动响应政府引导,积极采用新技术,推进运输设备的改进或改良。通过新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电能)、发动机改良(如高效能源利用型发动机)、尾气净化技术等方面,对运输设备进行改进,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科学合理地规划运输与监控

利用“经济里程”原则,灵活的选择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对货物流向及流量进行科学的研究,合理的进行配载,以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空载现象;加强企业间的协调沟通,实行共同配送模式,以达到集约化的配送效果,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先进的驾驶员信息系统,为驾驶员及时提供天气状况、道路通行情况,以及提供电子地图优选路径;建立车辆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对所属车辆进行调度,对路线上的车辆实行监控。

3.加强社会监督,使企业自觉实施绿色运输

社会大众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绿色运输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绿色运输的发展,并对绿色运输的实施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因此,社会大众首先要树立起绿色运输的概念,要认识到绿色运输给环境及社会带来的好处,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要将企业是否实行了绿色运输来作为对企业的运输服务或运输产品认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只要全民都树立起了绿色运输的消费概念,那么将极大的促进企业将其运输过程绿色化的进程。从而有效降低物流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日趋紧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日趋提高的二十一世纪,发展绿色运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大众三方面的共努力,推进绿色运输的发展,真正实现国家的“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姚丽娜.绿色运输发展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2]贺亚春.基于绿色物流思想的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7(3).

[3]杜丽娜.发展绿色运输,促进绿色物流[J].十堰职院学报,2008.

[4]丁俊发,主编.中国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上一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研究 下一篇:房价变化、家庭消费决策与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