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碳排放效应的研究

时间:2022-09-12 11:49:57

FDI对我国碳排放效应的研究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国和第二大CO2排放国,中国FDI的流入对其碳排放量究竟起何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利用我国30个省2003-2010年的数据,对FDI对我国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的流入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增长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进一步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考察发现,FDI碳排放的影响呈由东至西递增的特征。

【关键词】FDI;碳排放;面板数据

一、引言

关于FDI与东道国环境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是FDI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曲线)。Grossman和Krueger(1991)认为FDI的增加与环境状况恶化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第二种观点是由Ugelow(1982)提出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FDI主要是跨国公司为规避发达国家严格的环保规制而导致的投资行为,会带来东道国环境的恶化。第三种观点则是由Porter和Vander Linde(1995)提出的“污染光环”假说。该观点认为FDI带来的技术水平提升将使东道国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FDI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额由1985年的19.56亿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碳排放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过去的研究表明,FDI通过不同渠道对东道国的能源消耗、资源环境和碳排放产生影响。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通过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总体和东、中、西部的角度分别论证FDI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东、中、西部FDI与碳排放关系的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更为具体的建议。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运用Eviews6.0得出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样本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由于我国吸收FDI有较大的地域差异,各区域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差别较大,故不同区域FDI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讨论。本文剔除我国和台湾省,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

(1)全国层面上,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各自变量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但由于FDI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在全国范围内不能认为FDI的流入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污染天堂”的假说并不完全成立,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考察其他变量得出,人均产出每增加1%,碳排放量便增加0.7377%。这表明我国人均GDP的增加仍是以付出一定的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与碳排放量正相关,说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为负。

(2)省级层面上,尽管三个地区FDI系数均为正,但东部地区p值不显著,因此不能得出FDI对东部碳排放量存在正向关系的结论,这就否认了FDI的流入使东部地区成为了“污染天堂”的假设。此外,可以发现东部人均GDP的增长需要环境作出一定的牺牲,而产业结构对东部碳排放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系数要大于东部,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FDI与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量正相关。同时人均产出每增加1%,碳排放量增加0.669%;外贸依存度每增加1%,碳排放量增加0.162%。西部地区FDI对其碳排放具有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每增加1%,西部碳排放就增加0.054%,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综上可知,尽管FDI在我国由东至西递减,但对碳排放的影响却是由东至西递增的。虽然东部地区的FDI数额远大于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吸收FDI的时间较早,经历多轮优胜劣汰,吸收了先进管理技术,对污染治理投入较多,使东部外资企业的环境标准要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起步晚,环保观念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任务重,对外商投资的行业及方向控制不够,同时可能存在东部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现象。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了我国FDI流入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碳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FDI对我国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不能认为FDI的流入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污染天堂”的假说并不完全成立。但在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考察中发现,尽管FDI在我国由东至西递减,但它对碳排放的影响却是由东至西递增的。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调整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东部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历史经验,调整引资结构,更多地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地区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对外资进入无引导无限制。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减少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引进低碳产业。

3.优化能源结构,研发低碳能源。受资源禀赋的约束,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到了整个能源消费的70%左右,应当重视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新能源。

参考文献

[1]Grossman,G.M.,Krueger,A.B.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1991,39-41.

[2]Ugelow J.A survey of recent studies on costs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effects on trade,Environment and trade.New Jersey:Allanheld,Osmunand Co,1982.

[3]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1):15-26.

[4]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1-55.

作者简介:陈辰(1988—),女,江苏镇江人,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贸易。

上一篇:另一个当当网还是亚马逊? 下一篇:高技术产品贸易争端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