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16 05:13:1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单位办公、科研及其他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的效率,构建节约型政府,树立廉洁奉公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必备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全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比重已占全部国有资产的40%左右,财政部也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我国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仍十分薄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一、国有资产定义

对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所定义的国有资产,即“本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具体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各种资源性资产,接受馈赠、无主财产等依法认定形成的财产,国家向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及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而转作经营的资产。 本文所指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更偏重于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领导到普通公务人员都缺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其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和私有资产相比较,国有资产有被过度使用和浪费的倾向,并且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要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反出现了大量重复购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等政府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外部监督,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掺杂,国有资产的管理被有意忽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督,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甚至部分国有资产被转入到经营活动中,如上级拨款被领导用于股票或者实物投资等,失利后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少长期规划,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缺乏效率,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时也不能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不能从长期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更新和处置的规划,导致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片面追求高功能,数量有时过剩并缩短使用年限,甚至部分领导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从中渔利,这也是政府固定资产配置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很多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被低价处理,甚至部分资产没有经过资产报废环节直接从账面消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国有资产保值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资产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没有有机结合,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相应制度规定或者不按已有的规章办理。会计监督缺失,账目混乱,许多资产实际存在,账上却未登记,如单位购置的汽车、电脑等资产交给个人使用,直到报废都没有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甚至有的落入私人的口袋;有些资产有账无物,有的资产早已报废或者毁损,而在账目上却未做核销,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盘存核对、对预算外资金购买以及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等,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行政开支不断增加、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减少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开支,进而减少行政成本也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使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

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施加外部监督压力,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挂钩,即使占到较小比例,也能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 单位的领导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应就会要求并约束下级公务人员提高意识,同时会区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应职责,并按照权责发生关系进行相应的追究。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也是好的管理制度实施的前提,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时不是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而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要想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转变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开支过大的情况,应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对于资产购置,如需增加,应先从单位内部进行供给调剂,若没有闲置,再具体确定购买的数量、需要的功能及价格等。在采购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要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牌、规格、型号、质量、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等,对于一次购进物资数额较大或者项目工程建设等则必须公开投标,从招标到定标的负责队伍应由几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组队,如领导层、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避免部分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采购价格过高,最后定标时可以就上述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做出详细对比,保证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同时,事业单位做好采购预算也不单单就某一次采购做好预算,而应从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做出长期规划,并结合相应实际情况做出局部调整。

(三)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时,可以引进流程和作业理念,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流程,事业单位如同企业组织一样,其资产管理也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作业又可分解为任务和步骤,完善每个作业链的工作,最终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健全资产管理体系主要从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各个重点环节建设和监督,首先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责任心强、善于管理、思想进步,检查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其次,建立资产实物定点、定期管理制度,对于已经采购的固定资产设立档案库,根据清查所耗费的时间、财力和清查结果合理确定定期清查的频率,采取定点清查的政策,监督对于已经采购的各项资产是否能够按照采购意图进行使用,报修、报废申报是否合理、及时,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四、结论

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缩减行政开支和廉洁奉公政府形象的建设,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三个方面,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三项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潍坊教育学院院报.2009(3).

[2]蔡静,夏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科技.2011(2).

[3]王燕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北京社会科学.2009.

上一篇:合芜蚌试验区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分析 下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