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7-16 12:09:30

也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的发展等级中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所创新”,并制定了“凡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地方,我们都应给予重视和鼓励”的评分标准。面对这一规定,决不能麻痹大意甚至是熟视无睹。记得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里要说,创新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更是作文教学的灵魂。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创新呢?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无意识教学融化作文创新

作文课上,许多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大谈写作基本理论,“文章选材要来源于现实,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时代气息;语言要流畅,见解要新颖,思想要深刻。”结果学生文章出手,还是老生常谈,语言干瘪,没有创新。这说明,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的培养,应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无意识的产物。“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聪明的人们早道出了成功的潜在性、无意性。李政道也说过,如果他父亲知道自己要获诺贝尔奖,肯定在三岁时就叫他学物理,而一旦三岁学物理,他肯定得不了大奖。同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决不能单靠几句指导、几个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拓宽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这点上,积累了两点经验。

1.语言符号――基础教学中的无意识模写。

语言模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性心理过程,这种过程实施的前提是让学生亲听、亲见、亲感。大胆地把他们领进“百草园”,全力给学生创设开阔视野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反复模写作品中的字、词、句,使他们头脑中所有的感觉、知觉、错觉、幻觉、表象、概念、情感互相纠缠。揣摩得多了,他们定会读出水生嫂的“望”着丈夫与鲁侍萍的“望”着周朴园、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的小农意识的不同意蕴。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去感知语言,然后通过改造达到升华,进而构造出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潜意识中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作文创新的良好动机。

2.非语言符号――情感教学中的无意识体验。

专家认为,人类交际过程中,言语传递出的社会信息只占交往信息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五,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达量则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教师也应多用体势、实物、乐曲等非语言符号,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了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让学生用哑剧的形式表演葛朗台那骇人的动作,学生一个比一个展示得精妙绝伦。试想,如果对人物的形象把握不清,他们会有这样得体、到位的无声表演吗?表演过后再让他们去写《我心目中的葛朗台》,学生的创造个性全都活灵活现地落实到了笔头上,化为了作文创新的一种能力。

二、有意识指导促进作文创新

诚然,作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也决不能否定必要有效的作文指导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得好,“名师一点通”。作文教学中,必须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把握技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给学生作文的创新提出四点要求:

1.审题立意准确新颖。

审题立意是确立文章中心的关键一环,立意除了集中鲜明外,还需讲求新颖,避开成见,不落俗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应当敢于开拓新的意境,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引人思考,启迪读者。

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先设计一些能体现创新精神的直观性题目,让学生审题立意,如,“不破规矩,难成方圆”“开卷未必有益”“学海无涯乐作舟”“经历了风雨,未必能见彩虹”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第二步再设计一些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隐蔽性题目,如,“愚公精神之我见”“再谈‘班门弄斧’”等,虽然这些题目没直接体现创新要求,但此时学生大多能用新的思维方式去重新认识愚公精神,还有些学生能从褒义的角度去看“班门弄斧”现象,写出了“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墨守成规”的深层次见解。这样一些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撞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筛选材料恰切独特。

材料犹如血肉,材料的新鲜独特,能体现作者感知生活、涉猎知识的能力。高考《考试说明》告诫学生,写作文不应只用那几个“永恒”的材料:如果写身残志坚,就一定联系张海迪、保尔;如果写自学成材,就一定联系华罗庚、高尔基。甚至有些学生无论写什么文章,都会不假思索地拉上雷锋、任长霞、罗阳等典型人物。针对这种现象,指导学生选材时应本着服务于中心的原则:记叙时要抓人物、事件的细节描写,道出材料的典型意义及自己的真实感受;议论时组织材料需概括,且能自圆其说,写出自己深刻的思想及精辟的见解。并且结合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指导大家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选取材料,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这些必要的指导,都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3.构思布局巧妙别致。

文章的构思水平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巧妙的构思要求设置情节和谋篇布局时不落窠臼。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项链》构思的特点,大家一致认为正是作者这种巧妙的构思,才使得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课外又以张九韶先生的著名散文《太阳味》作为典范,让大家明白“情感”是作文构思的一种特殊线索。这样稍加指导,就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了一剂“强心针”。

4.语言表达潇洒活泼。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前面作文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只是宏伟蓝图的构画,最后的艰巨任务只能靠语言表达去完成。可以说,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决定着他创新能力的成败与否。从实践来看,学生不是没有语言积累,症结在于不敢大胆运用。大家都有同感,好多学生诗词、名言、警句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讲起话来还会妙语连珠,但真让他去写,却又哑口无言,“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了。

针对这一现状,指导学生随时笔录自己的调侃语言,要么排比,要么博喻,要么夸张,要么对仗,总之怎么活泼怎么说,怎么潇洒怎么写。到了考场上,学生就能不拘一格,不流于俗弊,个性鲜明,想象充沛,达到了作文语言创新的预期目的。

上一篇:论项目管理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既要言也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