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设计中不同意识形态的设计美

时间:2022-07-16 02:47:04

近代设计中不同意识形态的设计美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程中,和人类相关的设计之物无一例外的能离开人类的意识形态,特是在阶级产物――国家出现以后,意识形态更具体的划分为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知识意识形态,伦理意识形态等。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那些具有时代标志的设计和一些重大的设计变革都具有浓郁的政治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和民族因为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形态,所以呈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也大相径庭,看看这个国家所设计的风格,大概就能知道这个国家的民族意识形态,这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不言而喻了,那么意识形态具有何种特质又是是如何影响设计美的呢?

【关键词】意识形态;设计美;设计变革;设计理念

自从有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意识形态就一直伴随着设计的发展。意识形态和人类设计美始终交错着,相互影响相互发展,意识形态规范着设计美的法则,而设计美又引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总是会在设计美中流露出它的影子,就像是物质的自然属性一样,让你感觉那是‘理所应当的’毋庸置疑的事情,其实人类在审视设计美时的时候,就已经对其设计物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只是每个人因为地域民族或其环境的不同而有差距而已,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而具有价值的设计美除了具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素以为,往往又含有预示下一个时代的因素在里面。它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意识形态,并会引导下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

一、意识形态与设计美

设计美作为技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带有技术的成分在里面,设计美除了具有一般的美学性质以外还有其独特的性质。首先技术美有一般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与新颖性特征。设计美作为社会美得一个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社会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就是功利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但是技术美又是三大社会实践中生产劳动的产物,所以该三大特征又直接与生产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劳动中积累而成的意识形态一定会作用在设计美中。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指由社会中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提出的一组观念。其特点是: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意识形态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怎样更好的运用意识形态和设计的这种特殊关系去为人类服务。进而更好的把握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更好的调和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全球社会交往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对设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多民族意识形态的设计美

德国人向来以严肃冷静著称,据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是螺旋式的,不像大多数国家认为是直线式的,德国是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改变了近代思想的正统思想。在德国的民族文化素质中,有着森林风格式的稳重、深沉、内敛和肃穆,同时也包含着森林般的幽深、恐怖、寒粟等精神内韵。因此它既孕育了歌德、爱因斯坦、贝多芬等大批划时代的伟人,在文学史、哲学史、科学史、音乐史上划下极其浓重的一笔。德国人每一分钱都会花在刀刃上,他们非常实惠和节约,德国人节约不是因为有钱没钱,而是从骨子里,这个民族是个节俭的民族。这在的德国的设计中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设计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更是以造型严谨,可靠的质量,高度理性化的美学特征赢得世界上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

德意志民族崇尚科学、民主、法制,并具竞争意识的精神文化风貌。特别是思维的逻辑能力几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在各个行业都体现出来了,他们通过有联系或没联系的事物都能转化出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源动力。在工业革命――二战后――森林时代,森林作用转变的深刻反映。德国人靠他们的民族智慧运用收发双方,很轻松的就研究出来了,这个技术对后来的通讯加密技术影响深远,。

意大利人豪迈、爽朗、乐观、热情的性格和秉持、崇尚自由与充分享受的人生态度。意大利人的手势和表情非常丰富,常以手势助讲话,因此意大利还被称为“手势和肢体语言的伊甸园”。意大利人崇尚艺术的精神追求,这种民族意识形态铸就了辉煌的古典艺术传统在意大利发源,而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圣地,成为整个意大利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意识形态注定他们的设计美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总之,意识形态极大的影响了设计美,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设计美,即使在全球化大统一的环境下,只要有独立的民族意识形态,就会有不一样的设计美。民族意识形态又一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各国正是靠他们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所研发出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设计美,不管是帮助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还是破坏人类安居生活的世界大战,都在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有着极大的关联。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李砚祖.设计问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3]江德兴.马克思社会理论与政治权力的演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4]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5]张萱.设计美学.化工工业出版社。2007.1

上一篇:关于地源热泵认知 下一篇:浅析居室设计中的简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