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培训模式在校长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7-15 07:18:52

案例培训模式在校长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案例培训模式

案例培训模式是围绕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的真实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校长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校长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1986年,美国卡耐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案例培训模式在师资培训中的价值和作用。

二、案例培训模式的优点

在校长培训中使用案例培训模式,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案例培训模式适合学校管理学科的教学

学校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动态性、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如果不把高度规范化、抽象化的理论与原则,借助于案例的手段还原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单靠教师或专家对理论的讲解,校长很难理解学校管理理论的实质,更难在将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在校长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校长在模拟的案例情境中不断自问:这样的解决方式是否合适?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法而不是其他的方法?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我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反思,可以协助校长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实践的不足。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丰富校长的“实战经验”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是因为: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是现实学校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校长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在“模拟演练”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这就为校长提供了锻炼其实际管理能力的机会,大大丰富了校长在管理上的“实战”经验,有利于迅速提高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校长的自信心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在提高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案例讨论,参训的校长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还可以提高其表达、讨论的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同时,这样的交流和讨论还有利于校长个人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表达,有利于其人格魅力的展示。在实践中,我们目睹了很多校长从最初的不愿发言,到后来抢着发言的变化。都是一线的管理者,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一点感触和思考呢?校长们带着激情,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在交流中学会面对新的情形、在思想的碰撞中发现新的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汲取合理的营养,这一切不仅仅是案例教学的目标,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校长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4、改变了校长学习的方式和习惯,变被动为主动

过去,培训形式以讲座为主,教学中缺乏互动,校长们被动地接受着理论灌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校长。无法有效地激活自己学习的兴奋点。自从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后,校长们深感要有高质量的发言必须要做高质量的准备。他们主动查找资料、精心准备,用理论、数据、经验、教训从不同侧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气氛空前热烈。

5、促进培训知识内化

案例教学把培训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校长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东西用书面的形式一一地罗列出来,但通过讨论,校长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疑难问题。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管理中,“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理论世界的桥梁,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在假想的实践中,校长们有效地对新、旧知识进行着组织和整合,并最终将它们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组织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

现代校长既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又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怎样在他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选择案例,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教师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结合调研,提炼出普遍关注的、具有共性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二是请每位校长结合其任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其个人工作中的困惑提出问题,由教师来遴选。遴选的原则是典型性、代表性。三是真实再现学校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例。通过再现一些已经发生的经典个案,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校长的准备

拿到教师印制好的案例后,校长要充分地阅读案例,找出其中暗含的问题和观点,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寻找一些依据作为论点的支撑。

2、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校长分管工作和案例内容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分讨论组。划分讨论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同一小组内的学员在性别、年龄、任职时间、能力倾向、来自区域是不一样的,而全班各小组之间的总体实力是大致均衡的。同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我们的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讨论组的规模是6~8人。小组内部应有分工,各确定1~2名召集人、记录员和汇报人。这些分工一般由校长民主推荐并经常轮换。分组讨论不一定需要严肃的形式,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都可以。分组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小组成员就案例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位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其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3、场地布置

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培训场地有所不同,需要提前加以布置。在实践中我们的场地布置都符合下面3个条件:(1)学员不需要移动自己的位置不仅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而且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师、黑板和投影。(2)教师可以走近任何一位学员进行对话交流。(3)班内每一位学员都可以面对面地交流。

4、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是全体学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和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一环节通常由教师主持。教师首先请各小组的汇报人代表本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并允许组内其他成员做必要的补充。而后,教师鼓励其他成员以各种形式对任何一个小组的观点和措施进行评价。这是全班交流环节中最需要充分展开的阶段,也是学员交流最深入的阶段。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归纳校长的基本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还要对在讨论中容易被忽视、遗漏的问题加以挖掘。

结语

向学校管理的实践靠拢,校长培训应进一步突出“实践能力”意识,一切服务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案例教学培训模式,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实效性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价值取向不仅在于通过培训提高校长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在于认识提高能力的方法,引导校长反思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观念。

推行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实质上是进行教育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的能力的训练,它通过展示案例一理性剖析一交流讨论等环节的实施来提高校长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它真正实现了把培训的落脚点定于“研讨、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和提高校长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层面,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校长培训模式。

上一篇:提高网络教研实效的新探索 下一篇:“新”教师如何快速树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