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22-07-15 01:51:07

文化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知道,文化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文化体现了人的能动性自觉性,文明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成果;文化主要反映人的精神状况,包括情感、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等,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文明反映社会整体状态,涵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标志着进步与发展。可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作为灵魂和主体能动的方面,文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多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文化产业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大众化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是提高人的素质,服从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然、社会、人自身发生全面的关系,既有感性的、理性的精神需要,也有信仰的精神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需要是狭隘、封闭的,狭隘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限制了人们的欲望,与此相应的精神文化生产方式突出了传道教化功能,压抑了人们求美求乐的需求,娱乐、信息、审美、创造等功能被忽视了。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把文化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使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经受市场的选择。而人民群众是市场的主体,他们的多样化需要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于是,文化的结构、内容、品味以市场为中介紧紧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随之变化而变化。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享用品,也不是由长官意志随意“钦定”的计划产品,它借助于产业化的图书出版发行、大众传媒、娱乐市场春风化雨般进入千家万户,起着熏陶、传播、教育等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得到知识、信息、艺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文明程度。

二、文化产业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机制的社会化

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而是与社会系统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进步,精神文化在经过与物质生产、经济生活相分离后,又逐渐趋于统一,特别是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文化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 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精神生产、交换、消费的转型,市场机制对精神文化产业经营的资源配置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可经营性、获利性吸引了社会各方面的投资,一个以不同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文化投资和经营体制已经形成。文化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促进了文化企业的公平竞争,激活了受旧体制束缚的国有文化企业的各种要素,使之在竞争中走向集团化、股份化,生产和经营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的无形之手把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机地联结为一个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阶层的共同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将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壮大和发展,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不断得到提升。

三、文化产业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手段的现代化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借助于各种传播、教育的手段才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文化的产业化,首先是促进大众传媒迅猛发展,书籍市场、报刊市场、广播电视市场、娱乐市场趋向规模化系统化。传播工具的这种变化引起了传播方式的革命,双向、横向的传播代替了垂直的单向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新闻、信息、艺术、文化的广泛传播而迅速进户进厂进村,入耳入心入脑。恩格斯说,社会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文明手段的现代化是通过机制创新引发技术创新而实现的。文化产业本质上按市场机制运作,这就为开拓市场吸纳人才提供了前提。市场的迅速扩张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生产力,人才的积聚给文化生产、传播的手段更新换代提供了可能。而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信息化、数字化潮流又给这种技术创新予压力和条件。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机制、手段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自己的事业创造了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既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作用,又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并不可能完全解决文化发展的一切问题;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尊重文化发展的特性和内在规律,做到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这是时代向实践和理论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上一篇:信息技术业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网络团购营销策略研究